明朝景泰八年(西元1457年),明朝发生了著名的“夺门之变”:退位长达八年之久的明英宗实现复辟,之后不久,景泰帝就莫名其妙的死亡。
夺门之变的过程无疑是十分顺利的,那么,为什么明英宗可以很容易实现“夺门之变”?
这一切,主要在于景泰帝的皇位合法性问题,以及明朝皇位传承世系问题。
理论上说,景泰帝能够成为明朝皇帝,是因为侥幸,甚至可以视为明朝朝廷的权宜之计。
当时是明朝正统十四年(西元1449年),明英宗出击蒙古的瓦剌部。不懂军事的明英宗在出击过程中被瓦剌军击破,明英宗也被瓦剌大军俘虏。此时的明朝陷入危机状态:因为北方明军的精锐被瓦剌消灭,皇帝也被俘虏。而瓦剌的首领也先也利用这一点,打算复制一下北宋的靖康之变:即利用明英宗的投降,灭掉明朝。
此时的明朝文武大臣们也知道也先不怀好意。所以想要化解也先的阴谋,需要在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就是政治上。明朝需要拥立新的皇帝,来对冲明英宗被俘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过,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按照规矩,明英宗被俘,皇位的继承人应该是明英宗的太子朱见深。但是,此时的朱见深还是个小孩子,而明朝处于危亡边缘上。如果让朱见深当皇帝,很可能还需要设立一个摄政。在当时的局面下,很多大臣往往会对摄政存在信任成本问题,这个成本,很可能影响到明军抗击瓦剌。所以,在明朝的大臣们的研究下,明朝朝廷做出了一个折中的选择:即由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来登基做皇帝,但是太子还是朱见深。朱祁钰做皇帝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有效整合明朝当时的抗击瓦剌力量,保证明朝不垮台。
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景泰帝朱祁钰本质上就是一个摄政皇帝。他称帝的法理依据就在于替朱见深看着明朝江山。朱见深才是正主子。
第二,是军事上。毕竟明朝的北方精锐被瓦剌军消灭的差不多了。因此明朝朝廷需要在短期内组织其他军事力量来抵御瓦剌南征。而这一点,需要一个有成年君主的朝廷来组织。这也是景泰朝廷上台的基础逻辑。
在景泰朝廷的积极抵抗下,瓦剌军被击退。之后瓦剌首领也先也觉得留着明英宗,除了浪费瓦剌的牛羊肉和粮食以外,没有任何好处。而且瓦剌也隐约感觉景泰帝存在让明英宗在瓦剌养老的想法。于是也先不淡定起来:讹诈不到明朝也罢了,坚决不能替景泰帝养大哥。大明朝的太上皇想在瓦剌骗吃骗喝?门儿都没有。于是抱着这个想法,也先也明英宗遣返回了明朝。
明英宗回明朝让景泰帝很不爽。所以很快景泰帝就囚禁了明英宗。同时,景泰帝也深感自己对明朝的功劳,不亚于汉朝的刘秀、唐朝的李亨,自己是挽救明朝危亡的人,单就这点,自己就不该给朱见深守江山。所以,景泰帝经过一番努力,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地位,改立朱见济为太子。
虽然景泰帝的行为让一部分大臣觉得不能接受,但主体来说,景泰帝对明朝有大功,所以他改立太子也是合理的。毕竟,这份功劳,确实不该继续给朱见深当看家的。
不过,这一切终于在景泰八年出现危机。
朱见济被册立为太子以后没多久,就病死了。这导致明朝的太子地位出现空缺。不过,按照华夏传统宗法制,这意味着,朱见深依旧是明朝的皇位合法继承人:因为按照宗法制,朱祁钰如果没有儿子的情况下,皇位是由侄儿继承的。朱见深就是景泰帝的侄儿。
景泰八年,景泰帝大病。这让部分有投机心理的大臣产生了野心,于是这几个大臣利用月黑风高的机会,把明英宗从南宫接了出来,利用景泰帝不能上朝的机会宣布复辟。
其实复辟本不是这么简单:毕竟,这种复辟很可能招来反对。但现实是,明英宗的复辟并没有招到反对,因为明英宗的复辟,符合太多人预期:
因为首先,景泰帝重病多日不能上朝,很多大臣也有明朝将换皇帝的预期;
其次,如果景泰帝驾崩,皇位也该是朱见深继承。朱见深和明英宗是父子,谁当皇帝有啥区别?
因此明英宗复辟后,天下间没有任何反对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