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中由梁冠华所饰演的朱高炽,将朱高炽的怂演绎得淋漓尽致,但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真实历史上,朱高炽虽然是朱棣的长子,却是朱棣最不喜欢的儿子。
所以朱高炽能被朱棣立为太子,成为后来的明仁宗,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因为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也因为大臣的一句话:好圣孙,可兴三代。
虽然其中有朱瞻基的原因所在,但并不是最终决定性原因,朱棣确实对朱高炽怎么看都不顺眼,但最后还是立他为太子,把皇位传给了他,难道仅仅因为他有一个“好圣孙”,其实背后还有更多的考量。
朱高炽和父亲朱棣的性格一点都不一样,朱高炽生来好静,从小就爱读书,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这就造成了他和父亲朱棣之间经常出现矛盾,朱高炽一整套的儒家理论把“兵痞”朱棣说得一愣一愣的,久而久之朱棣对朱高炽感到厌烦。
就像《大明风华》里朱棣说的:朱家造反出身,突然冒出来一个大圣人,这不是坭坑里冒出来一个棉花球嘛。
回归正题,朱高炽能被立为太子,除了儿子朱瞻基外,最大的原因其实有以下几点:
第一,嫡长子继承制
纵观明朝皇帝,除了朱棣、朱厚熜、朱祁钰等特殊的几位外,其他的皇帝大部分都是嫡长子继承制。明太祖朱元璋也在《皇明祖训》中有过批注:“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居正储位。”“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简而言之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朱高炽是长子,成为太子也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文官大臣的巨大作用
朱棣在位期间好几次都动过改立太子的念头,但都因为文官大臣集团的意志太强而无疾而终。
朱棣一生都在征战,成为皇帝之后文官大臣集团对皇帝朱棣只是惧怕其威势,但对其并不服,不过看到他的儿子朱高炽后就不一样了。皇长子为人谦和,对文官非常尊重,对政事的意见极其符合儒家标准。所以文官集团始终非常支持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也由此慢慢变成了文官大臣集团的代言人,杨士奇、杨溥、杨荣、金幼孜等后来的重臣都是朱高炽的支持者。
朱棣虽然对朱高炽所领导的文官集团非常忌惮,也好几次打压,但对于文官集团朱棣也清楚治理天下还是需要他们,所以文官集团的大力支持也是朱高炽成为皇太子的重要因素。
第三,弟弟政治智慧远远不及
朱高炽能稳坐太子之位,还有一点就是他的两位弟弟,特别是汉王朱高煦太差,当朱棣动过立他为太子的时候,他总是能表现出非常无能,将自己夺嫡的想法暴露无遗,最重要的是他也是个武夫,对文臣那一套始终瞧不上,从始至终都没有为自己的阵营拉拢过一位文官重臣,周围环绕的都是靖难之役中的那群兵痞,夺嫡的手段也都是诬告等下三滥的手法,反观朱高炽不仅把文官集团打造得滴水不漏,还笼络武臣勋贵,像兵部尚书金忠就旗帜鲜明地支持朱高炽,可有哪位文官重臣支持过朱高煦?朱高燧比朱高煦就更不如了!
总结而言,朱棣虽然不喜欢长子朱高炽,但因为众多因素,加上朱高炽的确智慧过人,这才被朱棣立为皇太子,成为后面的明仁宗,虽然只在位仅仅十个月,却还是为“仁宣之治”打下坚实基础。
“明仁宗”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