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米脂谁能忆?盘龙脚下行宫。梅花二度榭台红。忆当年闯王李自成一时盛世,顶炉献美酒,看如今盘龙宫殿群蜿蜒迤逦,王道古时风。
一朝坐上真龙椅,江山难料峥嵘。闯王李自成带兵打仗十八年,与明军周旋十余年,最终取得胜利入主北京,但却没能同刘邦、朱元璋一般实现从草莽到皇帝的华丽蜕变,反而迎来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终结。
在刚刚入主北京四十二天,龙椅都尚未坐热的时候,他迎来了人生的滑铁卢,被吴三桂与清军联合击败,兵败后他带着部下迅速逃出北京,自此彻底与辉煌告别,一路流窜逃亡,最后在九宫山被农民误杀,结束了自己三十九年的跌宕生命。
与他一同颠沛流离的,还有他逃离北京时携带的大量金银珠宝,这些不知散落于何处的财宝至今仍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同它们的主人一起成为了掩埋于历史尘埃中的传奇。
念往昔峥嵘岁月
李自成出身贫苦,童年时给地主放羊为生,再大一些当过银川驿卒,总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挣扎于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平头百姓。
明末,苛捐杂锐,贪官污吏,流寇盗贼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可谓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于是,按照以往无数次重复过的历史发展轨迹,天下战乱四起,群雄逐鹿,都想问鼎中原,李自成作为一个被统治阶级压榨许久的布衣,自然也投身于这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之中,致力于加速本就风雨飘摇的明王朝的倒塌。
不得不说,他是有胆识与谋略的。刚开始他只是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但胆识与谋略让他迅速展露头角。荥阳大会时,他率先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占”的方案,获得了各路首领的支持,积累了自己的声望,为后来高迎祥死亡后自己继任闯王一事打下了基础。
在成为闯王后,他采纳谋士李岩“均田免赋”的建议,赢得了饱受饥荒之苦的百姓的支持,部众迅速扩大,发展到上百万人,成为了起义军中当之无愧的老大。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好不威风。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之后又攻克北京,彻底推翻了明王朝。
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了,从贫苦农民鏖战至万人之上,十几年戎马生涯,叱咤风云,如今终于高踞权力之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一切都是那样顺遂美好,美好到就像一场梦。
对李自成而言,这确实就是一场梦,还是一场无比短暂的梦,梦醒只在一瞬间。数月时间,他的宏图霸业,连同他永昌的祈愿,都会破灭在这场梦里,再也无从寻见。
镜花水月终成空
李自成的部队之所以在前期能如此强悍,攻无不胜,战无不克,与李自成自身的谋略当然密不可分,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会团结人心,笼络民众,善听建议。
天下苦明久矣,百姓渴望一个太平盛世,而不是送走饿虎般的前统治阶级,又迎来一个饿狼般继续盘剥的新统治团体。
李自成以往也深知其中道理,刚入京时亦下令不得抢掠民财,不得掳掠妇女,违者杀无赦,因此深得民心,京城秩序井然,各类生产活动照常进行,一派岁月静好,仿佛不曾有过战争。但这种宁静只维持了一周,随后,李自成的军队便开始展现出他们的本质。
首先遭殃的是明官。起义军四处抄家,要求他们交出家产,稍有不从者便被上刑逼问,“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接着遭殃的便是百姓,“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刚刚成为统治者,起义军便陷入了骄奢淫逸的漩涡,大肆搜刮财物,对人民的剥削比之朱明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整个京城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人心惶惶,民心涣散。
再之后便是著名的山海关之战了。李自成招降吴三桂未果,便领兵企图武力征服,而吴三桂不敌李自成,便与满族摄政王多尔衮联合,最终击败了成李自成,中原门户大开,清军入主关内,在元朝灭亡数百年后,中原人民再次迎来了异族的统治。
李自成率领大顺军,带着在北京城中搜刮的大量财宝,一路仓皇逃窜,清军紧追不舍,起义军节节败退。
随着持续的败退,起义军士气低落,无心恋战,于是败仗打得越来越多,然后士气又更加低落,就这样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谓“鼓破众人擂,墙倒众人推”,跟在李自成身边的将领渐渐与李自成离心离德,要么投靠南明王朝,要么转投清军,李自成疑心愈重,不再能听取部下建议,甚至因为疑心而诛杀了忠臣良将李岩。
在这样的逃亡过程中,李自成逐渐变成了孤家寡人,昔日的兄弟一个个离他而去,而他掠夺的金银财宝,因为不方便携带的原因,也被他一点点抛弃,散落在逃亡之路的沿途,至今在湖南的莽林山区,都流传着“走过三座桥,向南百步走,富贵洞中求”的寻宝传闻。
贯穿行程的财宝
关于李自成的财宝数量众说纷纭,有人说他逃离北京时将金银财宝装满了十八只大船,有人说他逃到湖南时还有白银上万斤,他用了十八头驴拉,又雇佣了三十六个挑夫,将宝藏埋好,之后还杀了所有知情人。
大部分都是演绎,真真假假,无从分辨,但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他几乎带走了大明王朝的全部家当,第二,这些财宝贯穿了李自成的整个逃亡路线。
关于这份财宝的散落故事从李自成溃败潼关就已开始。在李自成溃败潼关之后,河南灵宝的一个清苦商人刘中廉在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迎来了两个普普通通的军汉客人。两个军汉粗声粗气地问他能否寄存货物,别说当时一个做小本生意的商人根本不敢拒绝军汉的要求,就算他敢,面对军汉给出的丰厚租金,他也不会拒绝。
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的仓库空虚得很,因为压根没什么生意,平常也根本不会打开,那沉甸甸的大箱子就这么被寄存在小仓库里,不见天日了三四年,从刘中廉的记忆里消失了。
那两个军汉也再没有出现,也许是因为财宝太多忘了这一茬,也许是因为刀剑无情再也回不来,总之,他们与他们寄存的箱子一起,被刘中廉遗忘了。
直到有一天,仓库塌了,刘中廉对仓库进行清理时终于发现了这个蒙尘许久的箱子,撕开封条,里头是白花花的银子。
这世上谁不爱钱呢?与其让这银子等着那两个可能早已骨肉成泥的军汉,还不如自己把它们拿来做生意,让它们生出更多的银子。
刘中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有了这些银子做本钱,他最终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晋商。关于李自成财宝的传说还有很多,另外一个比较著名的藏宝地便是如今湖南的莽林山区。
“石岩冲,三座桥,南百步,三窑金”,这是在当地流传的秘诀,据说谁能破解,谁就能成为当地首富,“十八驴三十担”的传说也是在这个地区颇为盛行。在七十年代,有很多农民根据这些传说,试图重走李自成逃亡路,以寻得那批在口耳相传中熠熠生辉的宝藏。
山林险峻,一人行走终究不易,一般寻宝之人皆是结伴而行,或是亲兄弟,或为结拜兄弟,在寻宝之前总要对老祖宗发下誓言,都说无论是谁先寻得财宝,都要有福同享,都希冀着能以这样的誓言,束缚人性的贪婪。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证明,金钱的威力是巨大的,连对祖先的敬畏都敌不过财富的召唤。当巨额财富近在眼前,良心在财富耀眼的光芒下黯然失色,人的贪欲被瞬间激发,有福同享的人没有几个,自相残杀的倒是一抓一大把。
这样的惨案多了后,就又有了新的传言,说是李自成在莽山设下了诅咒,所有觊觎闯王财宝的人都不得好死,一时倒也吓住了不少人。
其实这世上哪里有什么诅咒,伤害人的永远是人,被财富引诱出的人性的贪婪残忍,才是这世间最大的诅咒,其余的都只是谎言而已。
民间寻找李自成宝藏的热潮逐渐退去,考古学家的寻找却从未停止。在根据与李自成同一时代的大西国皇帝张献忠的藏宝图寻到一大批金银财宝后,大家无形中对李自成的财宝也多了几分相信,不再只把它看作民间传说。
到如今,李自成的财宝在南方各省都有发现。因为李自成逃亡路线很长,一路牵连甚广,甚至在其死后其残部仍一直在南方与清军周旋作战,因此财宝散落范围极大,目前发现的只是一部分,想必还有很大一部分等着人们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