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巡塞北以后,隋炀帝又起了经营西域的心思。
中原王朝经营西域,自汉武帝始。到了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无暇顾及西域。
隋朝统一全国后,西域被西突厥、吐谷浑控制,商路不畅。
隋炀帝自认不比汉武帝差,他将通过军事、外交等手段,对西域进行有系统的经略。
正是在他的手中,丝路重现辉煌。
张掖七彩丹霞
一、裴矩与《西域图记》
在隋炀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民部侍郎裴矩。
裴矩可不是一般人,他出身于"千年荣显"的河东裴氏家族。
父亲死后,他由伯父裴让之抚养。裴让之是北齐的大臣,政绩出众,文采斐然,是裴矩自幼的榜样。
得益于他的出身,年轻的裴矩也在北齐做了官。
北齐亡国后,他做了杨坚的秘书。然后默默无闻了十三年。
公元590年,裴矩得到了一次大放异彩的机会。
这一年,岭南造反了。
奉命巡视岭南的裴矩得知,丝毫没有退缩,反而在江西一带招募了三千没打过仗的壮丁,领着他们南下平叛。
在此之前,裴矩从没带过兵。
令人惊叹的是,就是这名从没上过战场的文官,竟然带着三千人,一路打到越南。
捷报传回长安,隋文帝当即加官进爵,不久,裴矩被调去协助长孙晟工作。
这一做又是十五年。
公元605年,58岁的他又得到了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一年,他奉命来到张掖,负责监管商人间的贸易往来。
张掖是河西重镇,胡商往来不绝。
每见到一个西域商人,裴矩都会与之攀谈,询问他们的国家有多少人口、有什么山河、有什么物产,从哪条路来的。
通过闲聊,裴矩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他编纂了《西域图记》。
这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不但记录了当时西域的山川险要、风俗人情、政治概况、典章制度。
更可贵的是,里面还有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
尽管此书已经散佚,但可以肯定的是,《隋书西域传》参考了其中的部分文字。
隋炀帝看完了这部书,顿时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开通丝路。
就这样,经略西域的重任落到了裴矩身上。
二、打残吐谷浑
接到任务的裴矩,决定先除掉吐谷浑这个中间商。
吐谷浑是鲜卑人的一支,他们当时控制着青海、新疆东部及河西走廊等地。
他们仗着地利,在西域和隋朝之间做中间商赚差价,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既然没打算忍,那就揍他。
不过裴矩毕竟是跟着长孙晟混过的,学到了一些忽悠手段。
所以,他没有直接开打,而是先派人忽悠吐谷浑:你们看,西突厥与我大隋一直不对付,我知道你们也跟他们关系不咋地,要不咱俩联合揍他一顿?
吐谷浑伏允可汗一听,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得到回复以后,裴矩让西域胡商到处宣扬:吐谷浑要联合大隋。
听到这个消息,西突厥的可汗坐不住了,他赶忙派使者表忠心。
裴矩坚决否认与吐谷浑有盟约,还对有的国家(当然是吐谷浑啦)挑弄两国关系深表遗憾。
接着,对方使者说,我们想收拾吐谷浑,贵方是什么态度?
裴矩的回答是,这厮挑贵我拨两国关系,一定要好好收拾一顿。
好,事情谈妥了。
突厥铁勒部当即发兵十万,向吐谷浑杀来。
伏允可汗大败,一路向东,打算抱隋朝的大腿。
压根没想到,裴矩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早把他卖了。
隋炀帝得知,马上派亲信宇文述带兵西去。
伏允明白过来了,赶紧调头向西逃。
宇文述一直追到丘尼川一带,伏允估计是跑不动了,隋军一口气俘虏了两百多王公贵族,其余的残兵败将则逃到了川藏交接的大雪山一带。
张掖的裴矩也没闲着,他与薛世雄一起灭掉了伊吾(今哈密),这里是丝路的必经之地。
出了玉门关就是茫茫大漠,出征的几千隋军将士纷纷倒地,有的再没有起来。
可他们还是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来到了伊吾城下。
围城那天,国王喝得烂醉如泥,得到奏报,酒一下子醒了。
隋军真乃神兵天降!打是打不过的,这辈子也打不过,只有投降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三、西突厥称臣
吐谷浑被打残了,伊吾投降了,就剩下西突厥没有解决。
西突厥游牧于天山南北一带,势力非常强大,但内部长期存在派系之争。
所以隋炀帝听从裴矩的意见,采取了分化瓦解的策略。
在敦煌时,裴矩打听到西突厥处罗可汗的母亲是中原人,姓向。
这位向夫人在突厥的内乱中逃回了隋朝,目前定居在长安。
处罗是个大孝子,他对母亲十分思念。
裴矩打听到这件事,就跟皇帝说,咱们不妨利用此事招抚处罗。
隋炀帝就派崔君肃前往西突厥。
处罗不肯跪拜,我堂堂可汗怎么可能称臣。
这时崔君肃显示什么是语言的艺术,他对处罗说:
令堂本是中原人,现在京师接受供养。她听说天子有灭掉西突厥的打算,为此食不下咽,日夜守阙,哀泣、跪求天子改变国策。天子动了怜悯之心,才派我前来,化冰戈为玉帛。可汗若像启民那样,向大隋称藩,非但国可安,母亦可延寿。如若不然,大隋举兵西讨,国因你而亡,母因你而死,这难道就是可汗的意愿?可汗,好自为之!
处罗听了这番入情入理的话,立刻起身"流涕再拜,跪受诏书。刚才还是一副义正辞严模样的崔君肃,马上换上了和煦的面孔,以老朋友的姿态对处罗说:
东突厥的启民归附隋朝以后,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但您毕竟是后到的,没有大功劳,陛下是不会看重您的啊。
这才有了前面提到的,西突厥助隋攻打吐谷浑的事。
招抚了西突厥,隋炀帝又派使者翻越葱岭,访问了中亚诸国。
其中云骑尉李昱更是到达了波斯,得到了国王的热情接待。
不久,又派出使者回访。
丝绸之路即将重开。
四、杨广西巡
大业五年,隋炀帝西巡,这是他即位以来第四次巡视,历时达半年之久。
和上次的北巡一样,西巡的队伍同样是浩浩荡荡,有内眷、百官、和尚道士、舞乐演员、十万护卫大军。
这次出巡,比上次要艰苦得多。
因为涉足的青海、河西大多山高路狭,而且还有吐谷浑的残余势力。
果不其然,在西宁附近隋军遭遇了吐谷浑残部。
不过,他们倒没有惊慌,反而嗷嗷叫着冲了上去-----打了几个月的兔子,终于逮到了活人,再说有皇帝陛下看着,不往前冲行吗?
就这样,吐谷浑部落十余万人投降,伏允可汗仅带了几个随从逃脱。
眼见此情此景,隋炀帝不禁赋诗一首,写下《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往群臣》,气魄之豪迈,跃然纸上。
不过接下来的事就让杨广豪迈不起来了。
这年六月初八,一行人经琵琶峡(今青海门源)来到祁连山脚下,准备从扁都口翻山到张掖。
扁都口南北长四十公里,山路狭窄,气候变化无常。
时值盛夏,谷内却风雪肆虐,由于帐蓬不够,许多人只能露宿,身着单衣的将士一个接一个倒下,十不存一,就连杨广的长姐乐平公主也倒下了。
前几天还在辉煌的顶点,今天却跌倒了黑暗的谷底,命运就是这样残酷无情。
隋炀帝没有太多的时间感叹,因为他是背负着至重责任天子。
所以,他擦干眼泪,继续前行。
结束了对吐谷浑故地的巡视后,杨广设置了河源、西海、鄯善、且末四郡,并派人屯垦。
这四郡都在青海境内,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把青海全境纳入版图,可谓意义重大。
在燕支山下(今甘肃山丹县),隋炀帝接见了二十七个国家的代表。
会议在其乐融融的氛围里开始,这些代表一致表示,要紧密团结在大隋皇帝陛下周围,为共同维护丝绸之路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会议结束后,杨广在张掖城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嘉年华,借此展示大隋的富足。
在此之后,他又西行去了玉门关一带,成了历代中唯一到过河西走廊的帝王。
这一盛况被记录在莫高窟的壁画上。
就在隋炀帝对他重连丝路、拓地千里的功绩得意不已时,西域却发生了一连串动乱。
但他却没有极力维护西域的和平,反而将重点转向了东北的高句丽,从而让所有成果很快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