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是奴隶社会上最鼎盛的朝代和时期,对应的,在西周之后奴隶制社会逐渐走向没落和衰败——可以说,西周在鼎盛时期的社会水平是整个奴隶制社会形态其它任意时期都无法比拟并且难以企及的。
西周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不仅推动了西周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增加了社会的劳动人口、增强了西周的国防实力(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战斗力),并且还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
其礼法制度以及宗法制度等文化制度成果都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青铜礼器作为西周文化的一个外在物件,也与西周这场宗教政治观的变革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西周宗教政治改革的原因及背景
众所周知,周人起家在殷商的西土,而在西周建立之初,东方土地附近的许多诸侯以及部族却并非诚意投诚西周,并且多次叛乱掀起战争——成王时期的武夷之乱、穆王时期的"楚王离心"等等,如此高频率的地方诸侯叛乱,这必然需要西周统治者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个局面。
尤其是到了西周中期,领土向西扩张过程中屡屡遭遇挫折、东部政治态势紧张,并且宗法制下的诸侯对王室的忠诚度不复昨日,内部矛盾被激化、贵族分裂严重。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周天子的神圣地位受到威胁和质疑并直接动摇了西周政权,周天子处于政治的,而不得不对政治体系以及运作方式进行改革,推动西周王朝向前发展。
此外,抛却政治目的,周朝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宗教改革。虽然西周和商朝一样,同样都十分重视对天地、山川和社稷的祭祀,并且还设置了许多专管祭祀天地社稷的官职。
但是,西周的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权利绝对大于宗教权利,这是最为巨大、最根本的变化。商朝信仰"帝",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但是西周政权以及主导思想否定"帝"的神圣地位。
在"以德配天,以礼治国"的西周,商朝的宗教绝对权力已经严重阻碍了西周政治措施的实施,历史潮流思想改变是趋势使然,宗教作为农业社会中的重要部分,在商周的朝代更迭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青铜礼器在西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学家考古发现,青铜是人类历史上被最早冶炼出来的合金,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将生产技术和原有可生产物结合在一起,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产力,更是推动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其实,在青铜这种金属材料最早出现的时候,人们大都将其锻造成为农业生产工具或者战场上用的兵器等,不具有其它什么特殊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意蕴。
但是到了西周,周人实行礼法制度,有着严格的礼法等级和祭祀制度,青铜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金属材质,自然而然逐渐演变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特殊外形的"青铜礼器。青铜礼器,本质上是为了维护作为西周政治核心内容的礼乐制度。青铜礼器被用来使用的场合较多,并且大都是比较正式比较庄严肃穆的大型活动。
贵族在宗庙中祭祀祖先或者神灵的时候,盛放祭品,演奏音乐;非仪式时间则用作陈设来营造神圣氛围,贵族进行社交活动的时候,宴饮时用来盛放食物,演奏音乐;表达感情时用于相互馈赠或赏赐,贵族死亡后下葬的时候,用以陪葬,贵族在进行高级思考时,用来象征权力。
总而言之,青铜礼器对于周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器具,更像是一种无形的文化烙印,并且具有政治功能。
三、西周宗教政治改革和青铜礼器发展的关系
西周推翻商之后,就之前商遗留下来的政治宗教制度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尤其是西周宗法制和礼法制的建立和发展使得西周统治者不得不尽快建立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物件,由此来体现出周天子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保护宗法制度稳固不被打破,最大程度地体现出等级,建立起人们的等级观念。
西周和商还有一个宗教观念上的不同——西周不再像商一样如此盲目崇拜于不具有确定人格的力量,而是让这个充当"神"的角色具象化,大肆宣传"天命宗法"制度,不仅大大增加了西周政权的权威性,也使得周天子的地位更加稳固神圣。
周天子通过政治宗教观的变革,从而使西周政治宗教制度和观念更加的符合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政治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周天子。青铜礼器可以说是西周政治宗教变革下的产物,它不仅服务于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及宗法制度、充当周人的精神承载物,更是加速了青铜文明的发展。
究其根本,西周宗教政治变革是西周统治者出于自身政治需求而进行的,它催生了青铜礼器的产生和发展,而青铜礼器的产生和发展又反作用于西周社会,推动了西周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西周宗教政治改革的成果。
结语:
青铜作为金属冶造史上最早的合金,不仅在工具制造、日常生活以及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西周更是紧紧的和政治宗教改革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说成为了西周人民乃至西周政权的文化代表和精神承载物。
西周开国统治者基于西周自身问题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政治宗教变革运动——政治和宗教上的主要共同目的都是改变殷商时期民众信仰危机、国家凝聚力差的问题。
西周青铜礼器也只不过是西周统治者为了达成这种政治目的的一个"政治武器"而已,是这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宗教变革的产物,即使没有青铜礼器,也会有其它物品来取而代之达到信仰承载和阶级分化的目的。
参考资料来源:
《后汉书·舆服志》、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韩熙载夜宴图》、
《汉书·东方朔传》、
《后汉书·马援》、
《南齐书·孝义转·江泌》、
《刑赏忠厚之至论》、
《汉书·卷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