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当如是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求学时,也发下“
”的宏愿。
朱元璋最初当兵是为了混饭吃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提及往事的时候曾毫不掩饰说:“
予当其时,不能自宁于乡里,岂有意于天下乎
?”“
罔知王业之事何如,不过苟全性命而已
”。尽管为了活命才从军,但朱元璋投军之后,并没有浑浑噩噩的一味混饭吃,而是在作战中一次次显露才干,不但被提拔为军官,还被起义军首领郭子兴招为义婿,开始委以重任。
有所发展后不敢再居人下
地位提高之后,朱元璋开始接触起义军的领导层面,也与当地其他几支起义军的首领如孙德崖、彭大、赵均用等人逐渐熟悉,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朱元璋发现,这些人的志向其实也并不比自己远大多少。就以郭子兴为例,他虽然掌握了数万部队,却长期围着自己的家乡滁州打转转,劫掠村镇,搜刮粮食财物等,甚至因为朱元璋部队军纪严明,不能贡献更多财物而将朱长期关押。
对比之后,朱元璋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应该久居人下,应该有更大的发展。不久,就像刘邦得张良、刘秀得邓禹一样,朱元璋也迎来了给自己醍醐灌顶的人。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定远儒生李善长前来投靠,称朱元璋与汉高祖刘邦同故里,而濠州距沛县不远,“
山川王气,公当受之
”,建议他效仿刘邦“
五载成帝业
”的作为,以定天下。
打下南京后怀疑自己顺应天命
不久,另一位定远人冯国用前来投奔,向朱元璋分析天下形势,称金陵(今江苏省会南京市)“
龙盘虎踞”
,乃“
帝王之都
”,建议他攻取金陵作为根据地,然后四下征伐,平定天下。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果然帅军攻下了金陵,更重要的是在攻打金陵的过程中,起义军的另外两位领袖——郭天叙(郭子兴儿子)、张天佑(郭子兴妹夫)阵亡,使得朱元璋成为起义军独一无二的首领,如此一来,朱元璋更加热血沸腾,雄心壮志也开始一点点萌生、滋长,因此,他下令将金陵改名为“
应天
”,多多少少有些“
顺应天命
”之意。
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深信自己有天子命
如此一来,朱元璋不但消灭了自己最强大的对手,将势力扩展到长江中游地区,更重要的是让他建立了称雄天下的坚定信心,从此可以昂首阔步向着金銮殿中的龙椅迈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