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奇在哪里?让我们先看看他的简历。
姚广孝(1335年一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1335一1375……暂略;
1375年,到礼部应聘,没获官职,得了一件僧衣,时年40岁;
1382年,为马皇后诵经祈福,认识燕王朱棣,随后去了北平,时年47岁;
1399年,作为主要策划者,让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时年64岁;
1402年,朱棣靖难功成,南京称帝,时年姚67岁;
1404年,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变身黑衣宰相,时年69岁;
姚广孝,终生不娶,一生为僧,归皈佛门。1418年去逝,享年83岁。
奇子
以上简历透露出一些玄机。人们不禁要问,40岁之前姚广孝在干什么呢?
小时候在长洲,姚广孝的家境非常殷实。因为他的家族世代行医,在当地很有名望,父亲对他只有一个要求:考取功名,光祖耀祖,仅此而己。
姚广孝自小与群童有区别,古灵精怪,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如果没有意外,考取功名应该不是大的难事。
1348年(元至正八年),姚广孝十四岁,便开始叛逆了,而且一叛到底,干脆剃度为僧,出家当和尚,法名道衍。接下来更奇。作为佛门弟子的他居然拜道士席应真为师,不干僧侣之事,专习阴阳之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席应真何许人?他精研《易经》,洞悉道家真经秘笈,于阴阳术数、兵略、占候等一通百通,为元末明初江南道家的领军人物。
席应真比姚广孝大34岁,但彼此交往甚密,两个人成了“忘形友”。据说姚广孝得了席应真全部真传,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一些负面信息,也许成就会超过他的师傅。
奇遇
姚广孝胸中有抱复,可郁郁不得志。为什么会不得志?其实早就有了答案。因为古代考取功名主要是文赋类,而他出家为僧,修习的阴阳之术分明与朝廷的试题八杆子打不着。不过,他胸中燃烧着理想,即使遗臭万年,也要翻江倒海。
他整日吟诗作赋,云游四海,结识了一大批奇异之士,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国学大儒宋濂、苏伯衡等。一天来到嵩山寺,见到了名动天下的相师袁拱。
袁拱看了他一眼,大惊失色,说:“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睛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
姚广孝听罢,非但不生气,反而喜形于色,哈哈大笑。离经叛道的他一辈子就想做个这样的人。
我们不去管刘秉忠,说说袁拱。
袁拱面相之术并非浪得虚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
袁拱后来被姚广孝带去投至燕王麾下。刚进王府,便看见九个人正背着弓箭,在筳席上饮酒。他突然跪倒在一个人的面前说:“殿下为何放下威仪来得这里?”,又说:“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天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这个四十二岁登大宝的人就是日后的明成祖朱棣。
奇际
关于明朝,好多帝王传承的故事,其情节跌宕起伏,趣味横生。
我们先作一个假设,如果太子朱标不早死,朱元璋就不会大肆屠戮功臣,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反过来,如果不是皇太孙继位,燕王朱棣也不会对皇位唾涎三尺,也就没姚广孝什么事了。
如此一来,马皇后之死,无疑给朱棣和姚广孝提供了一个相遇的平台,于是两个人在那个时空就交叉了。
1382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发妻诵经祈福。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姚广孝废了些周章一一一因为之前在礼部应聘,有幸结识了僧录司左善世宗泐,他向宗泐请求把自己介绍给燕王朱棣。
因为他早就了解燕王非池中之物。
两人相谈甚欢。突然间,姚广孝便送了朱棣一顶“白帽子”,因为“王”字头上加个“白”就是皇。朱棣措不及防,被姚广孝吓了一跳,从没有人给他说过这样的话,也没人敢这样跟他谈话。在诸皇子中,朱棣也算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从无谋逆之心。只要父亲朱元璋横亘在面前,就是他一辈子难以愈越的高山。
不过两人依然觉得英雄相惜,相见恨晚。事后,朱棣带他去了北平,在庆寿寺当主持。此后,姚广孝一身黑衣,蒙着面纱,无比神秘。但他可以自由出入王府,在秘室中与朱棣秉烛夜谈;王府上下只知其人,不晓得姓氏名讳,这也就是他日后成为“黑衣宰相”的来历。
奇招
朱元璋终究熬不过时间,1398年,挂了。随之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
大幕拉开。
刚刚登基,朱允炆在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忘记了对朱元璋教化藩王的承诺,便全力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被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走了朱棣的精兵,形式急转。
姚广孝第一次出奇计,为朱棣设了个险招。
建文元年(1399)三月,朱棣入京参拜新君,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群臣大惊,齐泰请求把他拿下,建文帝却不了了之。这一招好险,如果建文帝这次革了朱棣的命,哪还会有下文?
朱棣全身而退,回到北平后不久,再一次听了姚广孝的建议一一一以祭拜皇祖父朱元璋为名,质子入京,让朱允炆对他彻底放下戒心。他的三个儿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个个生龙活虎,绝非善类,有朝臣还预测,朱高煦会成为日后最大的隐患,不幸言中。黄子澄再次建议朱允炆把他们全部扣下,这样就可以轻松削掉朱棣的藩了。
可朱允炆妇人之仁,明明弓在弦上,再一次莫名其妙地放回了三人,丧失了最后一次铲除朱棣的机会。同年8月,朱棣在姚广孝的怂恿下,揭竿而起,掀起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
奇妙
发起靖难的当天,燕王府上空狂风四起,一时间飞沙走石,林木呼啸。兵士大骇,朱棣内心也上下打鼓,认定此为凶兆,茫然不知所措。
这还不打紧。接下来,肆虐的狂风吹落屋檐上的瓦掉了一地。士兵们纷纷放下武器,想趁还未起兵,回家种田务农。因为飞沙走石、屋檐掉瓦意味着不吉祥。明知反叛不成,不但会身首异处,还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姚广孝现身了,他摘掉面纱,发表了一通演说:“燕王,这是吉兆啊!这就是传说中的飞龙在天,自古飞龙在天,必有风雨相随。府内的青瓦落地,不正预示着青瓦要换黄瓦吗?〞
一场危机化解。姚广孝表情刚毅,一往无前,艰定地支持朱棣,义无反顾地走在了造反的道路上。姚广孝是个奇人,自从进了燕王府,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就是不停地鼓动朱棣起兵造反。他仿佛有着灵通,洞悉未来,好象看到日后的朱棣,坐在金銮殿上指点江山,铸下了不世之功。
之前,朱棣曾问他:“藩王起兵造反,师出无名,无下百姓都支持他(朱允炆),我能有什么办法?”
姚广孝说:“臣观得天象,识得天机,你是未来之主,只尊天道,不管民心〞语不惊人誓不休,好一个朱棣的神助手。
奇兵
后世不少人对“靖难之役”很不理解一一一朱允炆近百万朝廷大军,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却屡尝败迹,而朱棣以少胜多,个人冲锋陷阵,如入无人之境,又一次次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姚广孝的战术。他每天好似在作兵棋推演,千里之外、运筹帷幄,指挥着前线一场又一场生死大战,更奇的是朱棣对他言听计从,照单全收,坚决执行。
如:1400年,燕军围困济南,久攻不下,时间长达三个月。姚广孝让人传信给朱棣说:“将士已经疲惫了,还是班师吧。”朱棣毫不犹豫地就收兵了。
如:1402年,燕军得势,所向披靡,姚广孝再次向朱棣力谏:“不要去攻打他们的城池,与朝廷军队正面对决,应以精锐之师迅速取下京师,京师势单力薄,一定能拿下。”
随后朱棣放弃攻打城池,在淝水、灵壁发动小规模战斗,连败朝廷军队,命军士渡江直抵南京,兵临城下,成功了。
可姚广孝为什么能洞察千里,不曾谬误?一介僧人为什么让朱棣言听计从,坚决执行他的战略部署?难道他真的窥得了天机,看到了未来的蓝图和景象,从而辅助了一个让后世称颂的永乐大帝。
也许都不是,因为他们深知,他们面临着一个“善良的敌人”一一一朱允炆。
奇艺
1402年七月十三日,朱棣攻下南京,当了皇帝,史称明成祖,后世叫他永乐大帝。
同年,原来的僧人道衍被朱棣恢复姓氏,赐名广孝。拜其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与之交谈从不呼其名,只称“少师”,何其尊重!
朱棣知他劳苦功高,命他蓄发还俗,赐给他官邸、宫女,过人间生活。姚广孝婉言谢绝,还是居住在寺庙,回到了原始的最初,好象来到人间来只是宿命难逃。
姚广孝一生不为别的,只倾情于朱棣,后世之所以称他为“黑衣宰相”,意即神秘难测,不可揣摩。
他个人著有《逃虚子诗集》十卷,《逃虚类稿》五卷、《道余录》、《净土简要录》、《佛法不可灭论》、《诸上善人咏》各一卷。
曾接过监修官、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又与解缙等人篆修了《永乐大典》,明成祖迁都北京与他有重大干系,因为他多次参加过北京城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奇人
战争结束,朱棣希望姚广孝荣归故里,特地安排他回老家治理水患。回到家乡后,姚广孝把得到的所有赏赐全部分发给族人,自己不留一分一毫,散尽家财。但他不受家人待见,被挡在门外,吃了闭门羹。家人对他的行为感到不耻,姚广孝极尽羞愧,泪湿眼眶。
1418年,姚广孝病重。朱棣前去探望,知他心性淡泊、无欲无求,问他还有什么未了之事。姚广孝说:“僧人傅洽已关在牢里很久了,希望陛下可以赦免他”。朱棣马上把溥洽放了出来。而这个溥洽就是当年建文帝朱允炆的主录僧,据说逃亡时曾在他的寺院避难。
不久,姚广孝去世,朱棣为他辍朝二日,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相与合德协谋,定大难,成大功”。追封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灵牌供于太庙庙庭。
姚广孝开了个先河,成为明史上外臣供于太庙的第一人。
可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