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川流民中,有一个因为个人魅力而成的首领
公元298年9月,由于关中氐族齐万年造反,给关中一带造成了很大破坏,人祸总是伴随着天灾,顿时饥荒遍野。一时间,陕甘南部天水、略阳等地的数万户流民大量涌入四川,这些流民本无组织,但同命相怜,在逃难路上,大家一路互帮互助,相互救济,一路下来,这支队伍便自然而然有了首领,他们是李特、李庠和李流三兄弟。
《晋书》中记载,李特三兄弟的祖先本为川东苗人的后裔,汉末时迁到汉中为匪,干着打劫的勾当,曹操平定汉中时,李特的祖父率手下五百人归顺,被曹操封为将军,并举家搬到略阳定居,父亲李慕,为东羌猎将。
李特同志的家庭成分,算是体制内人。李特本人“身长八尺,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三弟李庠“才兼文武,弓马便捷,膂力过人。”;四弟李流“少好学,便弓马。”其中最厉害的是三弟李痒,精通兵法,又懂得收买人心,堪为帅才。
李特三兄弟一路上对流民极其照顾,仗义疏财,既是慈善家,又是及时雨,对有疾病的,兄弟们出钱治病;吃不上饭的,兄弟们提供一日三餐;掉队的,兄弟们提供马匹和轿子。
自古“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在今天来看,陕甘进川之路,也是极其不便的,必须通过秦岭,一路崇山峻岭,车祸不断,当年更是野兽出没,人烟稀少,而且天气寒冷,流民们拖家带口,老弱妇孺众多,可想而知一路的饥寒交迫与艰难困苦,一般人都难以想象,而李氏兄弟要一路跟着流民做慈善,带了不少金钱和物资不说,还必须保证这些金钱和物资不被流民们哄抢,因此还要带上不少家丁。
流民队伍到了剑阁,李特看剑阁之雄壮,不仅长叹:“唉,当年刘禅有如此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却自缚投降,真是个庸才。”
李特能看出剑阁的价值,说明了他的战略眼光,而能发出如此感叹,又说明了他的志向,有志向又有战略,就可以得出结论:李特是有雄才大略之人。于是,李特三兄弟成了流民们主心骨,李特渐渐地成了这支队伍的领袖。
领导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委任状上任的领导,行使上面给予的权利,这种人不一定受到下面人的认可;另一种却并非上面认定,而是在群众中由于个人魅力和威信而产生的,这种人是群众真心拥戴的,有着无比的号召力。
李氏兄弟就属于第二种。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李特入川后,一场动乱从天府之国的四川发起。
二、失败的职业经理人和失败的老板
李特入川时期,正是西晋八王之乱的中期。赵王司马伦杀了贾南风正做着当皇帝的准备,他的谋主,野心勃勃的孙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人事变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对四川人事的变动。
孙秀将原益州刺史即四川省长赵廞调往京城任皇后的侍卫官大长秋,而将成都内史耿滕也就是现任成都市长升为省长。这样的变动引起了赵廞的恐慌,赵廞本为贾后的亲戚,他想在此敏感之时招自己入宫,最担心朝廷对自己下手,与其坐等受戮,不如割据自重,于是开仓振粮,招兵买马。
恰逢这时,李特兄弟率流民入川,为壮大自己的力量,赵廞便收编了这支流民,他杀掉耿滕,自封为大都督、大将军和益州牧,大肆征招人马,并召集周围县郡的官员归附,一时间关中和四川地区连成一片,人马扩充至上万余人。
李特三兄弟中最为赵廞器重的乃是老三李痒。赵廞既要和朝廷对着干,自然有心网络人才,李痒精通兵法,正是打天下用得着的人才,受到赵廞的喜爱,常常在自己的亲信面前将李痒比做关、张二将,并封李痒为威寇将军,阳泉亭侯,命他率领从流民中招募的万余精壮,截断自陕甘进川的通道,拱卫川北。
李痒不愧是东羌名将,其手下万余精壮,本是由流民挑选而来,这帮流民过惯了自由自在游手好闲的生活,应招入伍也只是为了吃饱饭,因此有组织无纪律,李痒宣布军纪后当场斩杀三位不服从命令者,顿时整个部队为之肃然。
冷兵器时代,各将官所带的军队都用旗帜书写自己的姓氏以示区别,而李痒军没有钱买布,只用长矛当旗帜来进行训练,却依然军容严整,队伍丝毫不乱。
旁人看来,有李痒守卫川北门户,赵廞大可高枕无忧。
可是赵廞并非雄才,也无大略,此刻他内心却是担忧得很,他忧的不是北方来的朝廷军队,而是李痒。
《晋书》上载,赵廞“恶其(李痒)齐整,欲杀之。”李痒训练这支军队是为赵廞做事的,却因为这支军队太强而引起赵廞嫉恨。
从某方面来说,李痒是个失败的职业经理人,他没有想到自赵廞给了他一系列头衔并将一帮陕甘子弟全数托付他时,就是对他不放心的开始,也正是他应该韬光养晦的开始,可惜他没有这么做。
赵廞也是个失败的老板,初创时期,需要的正是李氏三雄这样的人才。虽然李氏三雄绝非善类,即使要“弓鸟尽,角弓藏”,至少也要在局势稳定之后,赵廞在错误的时间做错误的事,焉能不败?
手下有了万余精良的子弟兵,李痒兴冲冲的去找赵廞,他要求赵廞起兵伐晋,这让赵廞感到更加恐慌,二话不说,当场将李痒及其子侄宗族三十余人诛杀。
赵廞如此轻率的决定,使得李特、李流兄弟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很快的,兄弟二人率兵自绵竹杀入成都,赵廞军根本抵挡不住,立刻涣散,赵廞带着老婆逃跑,路上被随从所杀。
最大的受益者是朝廷,不费一枪一弹便解决了赵廞。
类似这场内耗,长期存在于中国各个领域,只不过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三、朝廷的好事,被地方官变成了坏事
李特兄弟讨伐赵廞有功,朝廷通电嘉奖,封李特为宣威将军,长乐乡侯;李流为奋威将军,武阳侯。参与讨伐赵廞的流民子弟兵皆各有封赏。同时,还有一道命令,即令李特兄弟带所有流民返回陕甘原住地。
这个决定应该说是正确的,让流民返回原驻地,有助于维护统治,而且此次朝廷的奖赏极为慷慨,赐二李以侯爵,而且以下的各色人等皆有封赏,这个时期,正是这个国家的物质越来越贫瘠的时期,中央政府能给以这个奖励是非常难得的,也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二李的重视。
可是,这个国家又遇到一个千年摆脱不了的宿命,那就是官员体系的腐化。
广汉太守辛冉,将朝廷的嘉奖令压住不发,不但将赏银全数纳入自己手中,反而还打起了流民手中钱财的主意,四处设置关卡,专门搜索流民钱财。于是,流民们纷纷投向李特兄弟二人,一时间,兄弟二人聚集人马近三万余人。好事被辛冉搅成了坏事。
10月的初冬,天气转冷,富有军事经验的李特对广汉太守辛冉不敢懈怠,他调整部署,设立南北二营,李特在北,李流在南,两军互为犄角,秣兵厉马,日夜操练,以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广汉太守辛冉和蜀郡太守李苾商量,担心李特部尾大不掉,想乘李特未成气候之时将其歼灭,便率所部三万人对李特部发动突然袭击。李特早有准备,设下伏兵将二人击退,杀伤俘获甚多,并将所杀将领首级送给辛、李二人。
此次战役,李特军士气大振,更可怕的是,让李特看到了官军的虚弱,也由此开始自封为将军,向朝廷宣战。
李氏兄弟自知自己这支队伍来自陕甘,相对当地川人来说是客军,要在四川立足,必须取得当地川人的支持,所幸无论流民客军还是当地川人,都深受当局剥削之苦,二者有相同的利益诉求,因此不难和睦相处,李特更是拿出汉高祖那一套,对川人约法三章,同时开仓振粮,各级官员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同时加强对部队的约束,大力宣扬军民鱼水情谊,使得军民关系融洽,青年们踊跃参军,这支部队立刻得到发展壮大。
公元301年,李特开始主动出击,率军一举拿下广汉、德阳,进逼成都。
这一年,司马冏起兵诛杀司马伦,京城的老百姓们欢歌载物,迎接司马冏进京。
四、从流民到诸侯
李特虽然进逼到了成都,但在其凶悍的外表下却有很大的弱点,其本质还是一股由难民组成的流寇,没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他攻下的广汉、德阳两地,很快又放弃,这种流寇式的行为虽然来去如风,飘忽不定,但没有稳定的后方接济,一旦不能就地补充,也很容易失败。此时,如果朝廷重视,稍微派一支能战之军围剿,李特就成不了气候。
但此时司马冏辅政,引起各宗室亲王的不服,他们都将精力放在角逐洛阳的天下第一“权”,都没有精力关注巴蜀一隅,因此用于进剿李特部队的力量有限。即便这样有限的力量还遭到地方长官的截留,将一部分纳入自己的私人武装,如此一来,李特想不壮大都难。
朝廷的懈怠,也让李特有时间进行整编,他在进兵成都之前,将自己的队伍做了调整,建立一套严密的组织机构,任命了一批文武官员,这样一来,原本一盘散沙的难民被紧密的组织起来,成了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而这样的队伍,其战力得到了空气提升。
李特在切实加强自身干部队伍建设之时,更注重周围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李特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努力使辖区内老百姓得到救助。对此,《晋书》中有记载:“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
一时间,蜀地百姓民心皆属李特,当地流传的一句民谣很能说明问题:“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就是成都太守。
一切安排妥当,李特转而进兵成都,太守罗尚忙向四方求援。成都毕竟是西部重镇,为此,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派出了援军,由督护衙博率领进川,加上广汉太守张微和在新繁的罗尚督护张龟,川内可用于野战的军队有三路。
从态势上看,李特可谓岌岌可危,若三路军会合于成都城下,与城内部队一同内外夹击,四川的问题,或许就此一战便可解决。
但三支部队却都在心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想保存实力,指望着别人去拼命,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如此一来,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
衙博进驻距离成都200多里的梓潼便按兵不动;
张微进驻距离成都100多里的德阳后按兵不动;
张龟进驻同样距离成都约100多里的新繁也按兵不动。
这三支部队的行动,让敏锐的李特看到了漏洞,立刻命自己的二儿子李荡及三儿子李雄率军奔袭梓潼;自己亲率一支军进攻新繁之敌;主力不动。
李特断定德阳之敌不会出动,因此他放心采用各个击破策略,调动军队对付两路。
李特率军轻取新繁不说,他儿子李荡的动作却堪称经典,真是虎父无犬子。
李荡少年英雄,受命后一路隐蔽行踪,快速往梓潼杀来,临到梓潼时,李荡便兵分两路,一路于梓潼北面的阳沔设伏,一路强攻梓潼南面.梓潼城内的衙博料不到李荡突然在此时出现,一时被打个措手不及,军心动摇,不久城门便告失守,衙博忙命往北撤退,衙博是关中客军,撤退倒是快,很快便往北逃去,结果在阳沔被李荡布下的伏兵挡住去路,几经冲杀之后,折损不少人马,衙博组织敢死队突围,与李荡激战数天,又折损大半人马,后终于突出包围往葭萌方向而逃,而李荡则在后紧追不舍。
若打败衙博或者取了衙博的人头,也只能证明李荡打仗厉害,而打仗厉害者比比皆是,但李荡却与众不同,此人有勇有谋,富有战略眼光,在追击过程中一路解放了阆中、汉德等不少城市,而李荡则亲自担任被解放城市的临时市长,该抚恤的抚恤,该安抚的安抚,当地的百姓由当初的人心惶惶很快便安定下来,让这些城市得以用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秩序,受李荡威名所震,中江太守主动来降,李荡安顿好这几个城市,又恢复了自己的武将角色,继续向衙博所在的葭萌进攻,衙博此时已被李荡吓破了胆,一听李荡来到,丢下部队便逃,其带来的关中子弟见主将已逃,自己群龙无首,军无斗志,便集体向李荡缴械投降。
李荡这一路追剿下来,非但全歼来自朝廷的援兵,还解放了川北一大片地盘,更扩大了自己的队伍,其用兵堪称如神。
此战对李特集团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公元302年,李特再次进行战略调整,自称大将军、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军事。这一行为,标志着流民出身的李特已经没有了流民的诉求,而开始以独立的诸侯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