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无力回天的改革,告则杀之的管控,另类汉武帝式的帝王-周厉王

无力回天的改革,告则杀之的管控,另类汉武帝式的帝王-周厉王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是被汉武帝割掉了那玩意的。

所以,他对汉武帝是恨入骨髓的。

而正所谓爱屋及乌。

在司马迁这里,恨屋,也是可以及乌的。

司马迁不仅恨汉武帝,恨汉武帝的祖上,恨汉武帝的爱将们,甚至连和汉武帝有些相似特征的其他朝代的帝王们,他也是具有满满的恨意的。

比如,周朝第十代帝王周厉王,在他的那只春秋大笔的描绘下,就成了一个昏君加暴君:

“夷王崩,子厉王胡立。厉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荣夷公。大夫芮良夫谏厉王……厉王不听,卒以荣公为卿士,用事。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怒,得韂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

翻译过来就是:“周夷王死后,他的儿子就是周厉王。周厉王在位三十年的时候,贪图货利,宠幸荣夷公。大夫芮良夫的话,他不听,最终还是以荣夷公为卿士主事。他的行为暴虐侈傲,遭到国人的议论。他就派人监视,有敢于议论的,杀掉。虽然再没有人敢于议论了,诸侯们却不来朝贡。他在位三十四年的时候,律法更加严苛,国人路上遇见,不敢出声,只能以眼神示意。这样过了三年,国人终于联合起来,攻击周厉王。周厉王逃往彘地。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在了彘地。”

那么,司马迁在这里,使用了哪些春秋笔法呢?

他的第一个春秋笔法就是:“其谤鲜矣,诸侯不朝”。

他把周厉王时的“诸侯不朝”,归结为“其谤鲜矣”。

那么,在周厉王的父亲周夷王时代,也有“诸侯不朝”,周夷王因此,还活活地烹煮了两年不来朝贡的齐哀公,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诸侯不朝”的原因,是西周朝廷相对诸侯们的实力下降,因而,对于诸侯们的控制力也就相对下降,所以就导致诸侯们藐视朝廷好不好?

作为一个搞历史的人,司马迁,难道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吗?

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他看周厉王多少有点像汉武帝,所以,他就横竖都看人家不顺眼,才要颠倒黑白地抹黑周厉王而已。

司马迁的第二个春秋笔法就是:“好利,近荣夷公”。

司马迁以个人的道德品质,来评判周厉王的启用荣夷公,将山林湖泽收归国有,实行“专利”的行为,抹黑周厉王的“专利”措施为“贪财”。

事实上,周厉王于情于理于法,哪一点又做错了呢?

根据周朝制度,西周朝廷的财政来源有两种,其一,庶民助耕公田;其二,诸侯采邑主朝觐贡献。

而到周厉王的时候,诸侯们都不来朝贡了,朝廷的财政来源,就只剩下了庶民助耕的公田。

这就是说,从经济性质上讲,周朝天子,现在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诸侯了。

可问题是,他这个“普通”的诸侯,又不“普通”,他要担负起维护天下秩序之稳定的责任。

周厉王时期,南淮夷、东夷、猃狁,等边缘地区的诸侯,纷纷入侵,甚至逼近西周王朝的中心地区,劫掠西周王朝的财物、人力资源。

周朝天子要对驱除外寇负责,要发动军队出去打仗。

可是,他又没有额外的财政来源,光靠庶民助耕公田的那一点收入,他怎么带兵去打仗?

既然财政入不敷出,就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所以,在庶民助耕公田之外,去求得山川之利,那就是理所当然。

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些山川河流,本来就是朝廷的,以往朝廷财政宽裕的时候,就没有计较那些。

可是,现在,朝廷的财政不宽裕了,所以就将它们纳入“专利”的范畴,向大家收取“专利”,这有何不可?

于情于理于法,周厉王哪一点又做错了呢?

这是属于周厉王贪财吗?

司马迁的第三个春秋笔法就是:“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

改革,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导致一些人不满,这就叫“暴虐侈傲”?

而社会不稳定,必然要进行舆情管控,防止一些人造谣惑众,这有何不可?

所以,周厉王就是一个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改革者,而不是一个什么昏君暴君。

是因为周厉王身上,和汉武帝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才导致司马迁对他的忌恨,才要想方设法地污蔑他、抹黑他。

当然,周厉王和汉武帝不一样的是,汉武帝成功了,周厉王却失败了。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成功,周厉王失败呢?

这就是个历史的节点的问题。

汉武帝处在汉朝历史的上升期,他的国势是越来越强的,所以,他的改革是顺势而为,是乘风破浪,就相对容易成功。

而周厉王是处在西周历史的衰落期,他的改革,是逆势而动,所以,就不容易成功。

周厉王在失去了诸侯们的朝贡之后,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凭借一方之力,而行八方之事,不可能担负得起维护天下安稳的重任。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周朝的京畿之地实行“专利”政策,除了徒增国都内部的对立之外,并不能改变根本的局面。

由于周厉王只掌控着他所在的京畿之地,他的“专利”政策,只能是在他所掌控的京畿之地实行。

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的这个政策,理应是在周朝天下的所有地区实行的。

而现在,其它地方不实行,只有他们京畿之地实行,这明显是对他们京畿之地的那些经营者们不公平。

可是,这个道理,却是没法讲的。

周厉王要想恢复他号令天下,让诸侯们重新向朝廷朝贡的能力,他就只能是,先在他所能够掌控的地方聚集财力。

而国人们不理解他,甚至有些人故意造谣惑众,来对抗,他就只能实行舆情管控了。

当他的管控能力,不足以压制国人的反抗能力,国人,就起来暴动了。

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身份地位与责任感相匹配的问题。

周厉王作为周朝天子,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而周朝的国人们,他们不以天下为己任,他们只要自己过得好,他们只要公平。

当这两者不可调和,周厉王就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荣夷公,司马迁,汉武帝,帝王,朝廷,诸侯,国人,改革,财政,周厉王,观点评论,司马迁,汉武帝,诸侯,厉王,周厉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荣夷公,司马迁,汉武帝,帝王,朝廷,诸侯,国人,改革,财政,周厉王,观点评论,司马迁,汉武帝,诸侯,厉王,周厉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荣夷公,司马迁,汉武帝,帝王,朝廷,诸侯,国人,改革,财政,周厉王,观点评论,司马迁,汉武帝,诸侯,厉王,周厉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