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王朝)
清泰二年,公元936年。
按干支纪年法,是一个丙申猴年。
这一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在山西太原府起兵叛乱,打算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儿。
按理说石敬瑭虽然是封疆大吏,家大业大,权大势大,但其实和后唐皇室的关系并不算远。
当今天子,即唐末帝李从珂,是老皇帝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儿子,而石敬瑭则迎娶过明宗李嗣源的女儿,从这层关系上来说,石敬瑭还是皇帝的姐夫。
所以谁都可能造反,唯独在李从珂的心里,石敬瑭是不会造反的。
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儿大可以坐下来谈,何必大动干戈,起刀兵之事呢?
而作为皇帝的大姐夫,石敬瑭其实也不想走到这一步。
但挨天杀的李从珂几个月前一纸诏书,居然要让自己离开河东,改任山东郓州节度使。
朋友们,搁谁谁能干啊。
河东地区,坐拥山西府的西南大部,所辖州郡无数,经济繁荣,物产丰富,地广民稠,是妥妥的五代十国CBD,而郓州在当时就是个小县城,去了郓州,那不就等于是被朝廷下放,一撸到底?
李从珂啊李从珂,我拿你当小舅子,你没真心拿我当姐夫啊。
(后唐末帝李从珂 形象)
结果皇帝的诏令下来,过了三五个月,石敬瑭说什么也不走,死活就是赖在河东,李从珂也是个急性子,石敬瑭越是不走,他越是连发诏令,催促石敬瑭赶紧收拾收拾行李滚蛋。
结果,皇帝和权臣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
面对李从珂近乎刻意打压般的工作调动,石敬瑭愤怒了,他最终决定,振臂一呼,自己单干。
当然了,我们的这位石敬瑭仁兄并非莽夫,他知道只靠自己手里的这点兵力,是很难跟李从珂的后唐大军抗衡的,贸然出击,难免被李从珂按在地上捶的哭爹喊娘,所以他很快开始摇人,寻找帮手。
找来找去,石敬瑭找到了北方草原上的契丹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的身上。
五代十国在中原大地上纷争不休之时,北方草原上的契丹人也在窝里斗。
契丹原分八部,八部之间争斗不休,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彼此针对,彼此消耗,所以一直没有形成过有规模,成系统的政权,后来横空出世了一个耶律阿保机,在草原上南征北战,大展身手,统一契丹各部,建立了大契丹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塑像)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不世的枭雄,他一生的志愿,已经不仅仅是克复草原,而是一统天下。
但很可惜,帝王壮志未酬,早早领了便当。
这样一来,一统天下的重任,就落到了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的手上。
耶律德光,史称辽太宗。
太宗皇帝也是个狠人,当了皇帝之后一直在找机会南下,加入五代十国的乱局之中,趁机图谋天下。
但奇怪的是,五代十国里这些割据的政权们,平时虽然动起手来都很凶,打起架来不要命,但您别看他们搞内斗搞得厉害,对契丹人的态度却都是出乎意料的严防死守。
我们自己窝里斗可以,你们契丹人想掺和进来,绝无可能。
由于中原政权大都对耶律德光采取了不沟通,不联络,不合作的态度,这导致太宗皇帝虽然想要南下,但一直没有突破口。
人家不开门,你能怎么样?
结果耶律德光正愁没机会南下,石敬瑭立刻为他提供了便利。
石敬瑭为了对抗李从珂,不惜以割让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契丹借兵,这实在是一个疯狂而没有下限的行为。
幽,为幽州,即北京。
云,为云州,即山西大同。
这片以北京和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广袤土地,多是崇山峻岭,丘陵山川,它们横亘在中原政权和契丹国之间,是大自然送给中原人的天然屏障。
(辽太宗耶律德光 形象)
但现在,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奉送给了耶律德光。
完了,完了,这回是彻底芭比Q了。
自此,中原政权失去了这道屏障,再也无险可守,开始彻底暴露在了游牧民族的铁骑之下。
这实在是一个时代的伤痕。
有了契丹人的鼎力相助,石敬瑭很快灭亡了后唐,并且在后唐的基础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新王朝,后晋。
后晋建立了,石敬瑭成为了后晋高祖,当上了开国皇帝。
按说石敬瑭和契丹人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定义为合作伙伴。
石敬瑭和耶律德光都是生意人,石敬瑭要的是契丹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自己消灭后唐,自立为帝,而耶律德光有了幽云十六州,正好可以借道南下,实现自己吞并天下的伟业。
现在石敬瑭称帝了,幽云十六州也划归契丹人,那么这场生意就算交易完成了。
但我们的石敬瑭同志对这个交易结果似乎并不满意,他更希望自己可以锦上添花。
契丹铁骑的威力让石敬瑭惊羡不已,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军事战场上的能力又让他十分畏惧。
在这种心理之下,石敬瑭认为,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后晋初立,根基不稳,有必要找一个靠谱的大哥来保护自己。
契丹人骁勇善战,正是自己属意的好大哥。
结果,石敬瑭一寻思,也别好大哥了,我直接认你当爹不就得了。
于是,我们的石敬瑭同志以“儿皇帝”自居,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年年献礼,年年进贡,这使得后晋彻底沦为了辽朝的傀儡政权。
这样的行为,非但读者朋友们读来义愤填膺,就连作者本人也是十分不耻。
今人看来如此愤慨,而在当时,就连石敬瑭的手下也觉得这事儿办得实在是太丢人了。
(刘知远 即之后的后汉高祖)
石敬瑭的得力干将,马步军都指挥使刘知远就曾经规劝过石敬瑭:
《新五代史》: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我说领导,当年你向契丹求援,其实给点钱让他们帮你办事儿就行了,根本没有必要割让土地,现在后唐已灭,后晋已经建立,您要是实在畏惧辽人的势力,俯首称臣不就得了,干嘛如此卑躬屈膝的管人家叫爹呢?
不得不说,刘知远是个十分有远见卓识的人,不然以后也不可能当上后汉的高祖。
当然了,刘知远的故事扯得太远,我们放到以后再说。
本篇文章,我们主要聊石敬瑭同志。
石敬瑭活着的时候,对契丹人可以说是毕恭毕敬,结果他一死,他儿子石重贵就开始跟他唱反调。
石重贵,山西太原府人,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的养子。
石敬瑭即将过世的时候,曾经找来当时的宰相冯道,表示要立亲生儿子石重睿为皇帝。
冯道在皇帝的病榻前答应的挺好,结果皇帝一咽气,他就一脚踢开了石重睿,反而把皇帝的养子石重贵立为了新帝。
(宰相冯道 形象)
宰相冯道并不是个奸佞臣子,相反,他是一个很能为国家着想的人。
石重睿虽然是皇帝的亲生儿子,但实在年幼,当了皇帝之后主少国疑,怎么带领后晋王朝改革转型,勇攀高峰?
小皇帝坐朝堂,自己这个当丞相的,岂不是又得当爹,又得当妈,一步一步地帮助他?
这里是五代十国,这里不是育儿乐园,我冯道可以等石重睿长大,但那些虎视眈眈的枭雄们,会等石重睿长大么?
于是,正值壮年的养子石重贵被选中了。
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石重贵被以宰相冯道为首的一众朝臣们拥戴,成为了后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史称后晋少帝。
相比之父亲石敬瑭的卑躬屈膝,苟且生存的国策,年轻的少帝石重贵反倒是个很有骨气的人。
当了皇帝的石重贵不仅没有继续向契丹称臣,反而大张旗鼓地向耶律德光宣战了。
如果是架空历史的电视剧,抑或是那些牵强附会的历史小说,那么身为主人公的石重贵必然能一雪前耻,攻灭契丹,为后晋王朝正名。
但很可惜,历史不是电视剧,历史没有排练,没有剧本,历史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对局。
太宗耶律德光是那个时代的枭雄,而少帝石重贵只是一个毫无政治基础和战场经验的莽撞儿郎。
(后晋少帝石重贵 形象)
主动出击的石重贵虽然先声夺人,但仅凭想要洗刷耻辱的信念去对抗强大的契丹人,是远远不够的。
信念是个好东西,一个人如果拥有了信念,往往可以做到很多原本不能做到的事情。
项羽有了信念,可以破釜沉舟,孤军深入,攻灭暴秦。
刘邦有了信念,可以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建立大汉。
石重贵有了信念,可以孤注一掷,跟契丹人做一场生死对决。
但可惜的是,石重贵没有项羽的英武,也没有刘邦的头脑,他只是乱世之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割据政权的小皇帝。
而依靠信念而成功的前提是,你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
一个人如果只有信念,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看来,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石重贵根本算不上强大。
开运四年,公元947年,契丹军队攻陷后晋大部,少帝石重贵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
这个曾经在五代十国舞台上显赫一时的政权,居然仅仅过了十一年,就走向了灭亡。
石敬瑭献出了燕云十六州,换来了十一年的功名霸业,但他可能想不到,后世的英雄儿女们,为了夺回这片土地,整整用了,四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