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 画像)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明王朝的开国名将,也就是那位当年拉着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一起造反的东瓯王汤和,已经到了卧床不起,水米不进,行而将死的地步。
这位当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不世军功的汤将军,如今成了个苟延残喘的废人,只能在床上默默等待死亡的来临。
但就在此时,一道诏书从宫里传了出来——皇帝朱元璋要见自己。
于是,汤和拖着一副残躯,拼着全身仅剩的气力,坐上马车,前往皇宫觐见。
巍峨的城墙,华丽的宫殿,汤和匍匐在大殿之上,重重地叩了三个头。
宝座之上,是大明天子,那个“开局一个碗,灵活组排上王者”的朱元璋。
朱元璋一直以来,对汤和的感情都是十分特殊的。
这位堪称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帝王,一生之中,杀掉过很多人。
有跟他作对的敌人,有跟他并肩战斗的朋友,还有跟他血浓于水的亲人。
帝王弑杀一事,实在是声名远播。
但面对眼前的汤和,朱元璋却实在是难下杀手。
汤和已经老了,头脑也已经糊涂了。
当皇帝询问汤和一些有关家乡故旧和这些年来世道的变化时,汤和已经不能正常对答。
这个曾经驻守江南,平定福建,西征北战的旷世枭雄,如今只能在嘴里发出一两句含混不清的话来。
汤和自知不能作答,只好一个接一个的叩头。
皇位之上的朱元璋看着昔日并肩战斗的好友如今老迈不堪,不觉涕泪横流。
《明史·汤和传》:和不能对,稽首而已,帝为流涕。
朱元璋,流泪了?
(明太祖朱元璋 画像)
那个杀人不见血,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居然流泪了?
是的,帝王的确流泪了。
蓦然回首,自己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家寡人了。
故人陆续凋零,好似风中落叶。
汤和,已经是自己唯一的朋友了。
但这却并非是鳄鱼的眼泪,而是皇帝一生之中最为真诚的泪水。
皇帝落泪,并非只是可怜汤和,更是可怜自己。
因为朱元璋明白,汤和的衰老和将死,即代表了自己这一代人的落幕。
强如帝王,也不再年轻了。
终有一天,自己会像汤和一样,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结。
而这一切,不可避免,无法挽回。
——题记
(元末乱世)
在汤和之前,朱元璋杀了很多人。
在元末乱世里打拼的朱元璋,是一个十分醇善又憨厚的人。
他礼贤下士,团结伙伴,是义军的主心骨,是军队里的老好人。
而就在朱元璋成为大明帝王的那一天开始,他就变了。
那些曾经跟随朱元璋建功立业,亲手将他送上帝位的人们,纷纷倒在他的屠刀之下。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们对皇帝残杀功臣的动机研究得似乎十分透彻,而朱元璋残忍弑杀,卸磨杀驴的行为似乎更加板上钉钉,不容置疑。
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一场谬论。
因为朱元璋杀掉的几乎所有的大臣,朋友,亲族,都是罪有应得的。
而至于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请接着往下看。
皇帝杀人,主要靠案件推动,
因为就算皇帝再独裁,但若要做好皇帝,就不能滥杀,更不能在旨意里写上“看你不顺眼”,就让锦衣卫抓人,抓完就杀掉。
帝王想要杀人,是需要走流程的。
而频繁的制造牵连甚广的刑事案件,就是这流程的开端。
于是,明初四大案发生了。
(胡惟庸 画像)
四大案,即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
之前呢,作者已经写过有关空印案,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相关内容,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翻一下,这里不再赘述。
虽然不做赘述,但总结还是要总结的。
空印案,是一场文书造假案,一帮大臣们在底下搞小动作,结果被皇帝发现,然后集体被收拾了一顿。
胡惟庸案,是皇帝收拾权力过大,且居心叵测,又图谋不轨的丞相,并且借机直接把丞相这个官职给废黜了的案件。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差不多,胡惟庸是文官集团的权臣,而蓝玉则是武官势力的代表人物,这位嚣张跋扈的武将以功勋居傲,结果也被皇帝给收拾了。
而郭桓案则是一场震惊朝野的贪腐大案,被皇帝起底,实属经济案件。
四大案牵连甚广,因此获罪处死的官员不计其数,乃至朝堂之上出现了严重的官位空缺。
洪武朝的官员们上朝如上坟,每天赶赴朝会时,必然要和家人抱作一团,痛哭流涕,顺便交代一下后事。
原因很简单,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根据一些官修的史书统计,因四大案而处死的官员,有将近七万人。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四大案的发生,错不在帝王,错在百官。
官员们不搞虚假文书,谁会砍他们的头?
官员们不去贪污腐败,谁会闲着没事儿摘他们的脑袋?
蓝玉和胡惟庸不搞嚣张跋扈,作奸犯科那一套,朱元璋就算想收拾他们,上哪儿去找理由?
(蓝玉 雕像)
我们更要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皇帝发动四大案的初衷,不是为了残杀大臣,而是为了修正国法纲纪。
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四大案让很多无辜的官员获罪致死,这也是朱元璋严重的失误。
但“对事不对人”,一直是朱元璋在执法中坚守的不二信条。
这个曾经因为元朝腐败统治而失去父亲双亲的孤儿,生平最恨官员贪腐,也最了解穷苦农民的不易。
皇帝的确是过于敏感,但他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体恤百姓,最为百姓着想的人。
他搞四大案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说完了四大案,我们再来说一说,那些一直被网友认定为是朱元璋无辜错杀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刘基。(刘伯温)
这个几乎跟汤和一个级别,陪伴朱元璋奋斗了一生的大明股肱之臣,死于朱元璋的屠刀之下,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朱元璋杀害功臣的典型。
但实际上,刘基的死,和朱元璋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明史·列传十六》: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
史书中把这事儿记叙的明明白白,刘基是患病而死,和朱元璋有什么直接关系?
(徐达 画像)
和这件事儿一个道理的,还有徐达之死。
作为明王朝开国的第一元勋,徐达一直被人们讹传是被朱元璋毒害而死的。
一些影视剧中,甚至还有朱元璋明知道徐达患病,不能吃烧鹅,却偏偏给他送去一只烧鹅叫他吃下的故事,这实在是子虚乌有的杜撰。
朱元璋从不加害忠良,他所处死的功臣,大部分都是咎由自取。
除了杀功臣这个谬论,坊间还有流传皇帝六亲不认,专门喜欢冲自己的亲戚下手的传闻。
而最典型的, 就是皇帝杀掉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
十分之巧,关于朱文正,作者也曾经写过一篇有关他的文章,如不嫌弃,也可以读来一观。
朱文正在历史上除了是朱元璋的侄子之外,似乎并不太出名。
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
他曾在朱元璋尚在创业期间打响的洪都保卫战中,以数万兵力抵挡住了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实在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场奇迹。
(洪都保卫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大明良将,却被朱元璋终生囚禁,郁郁致死。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朱元璋对自己的侄子如此心狠手辣,不是没有来由的,而是因为朱文正的成分不是很靠谱,有过想要投靠朱元璋的另外一位对手张士诚的企图。
朋友们,朱文正都要造反了,都要直接威胁到朱元璋的生命了,朱元璋只不过是把他关了起来,不过分吧?
这,就是杀人如麻的太祖皇帝?
这,就是屠戮忠良的传奇帝王?
作者实在是不能苟同。
在作者眼里,朱元璋是个好人,更是一个好皇帝。
如果非要说朱元璋有瑕疵的话,那么他的瑕疵,就是太过严苛了。
严苛到什么地步呢?
皇帝的儿子秦王朱樉,活着的时候劣迹斑斑,朱元璋就时常处罚朱樉。
等到朱樉死后,朱元璋仍然愤愤不平,对这个儿子多有批评,在给儿子的祭文中,列举了朱樉的十大罪状,并且严厉的指责了儿子人品不端,实在不是个好东西。
皇帝对亲生儿子尚且如此严苛,只见责备之言,不见悲伤之感,而他大杀骄纵不法的功臣,也就十分可以理解了。
(紫禁城)
军中骄兵悍将,朝中文官勾结,皇亲国戚鱼肉百姓,贪官污吏迫害黎民。
朱元璋面对的大明,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大明,是一个亟待修缮的大明。
我试问一句,皇帝若不如此,又有什么别的办法?
又要让帝王做好皇帝,又要让他做一个好人,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没有一丝一毫瑕疵的好人,作者实在是不敢苟同。
从小的苦难遭遇给了朱元璋极高的自制能力,而这悠悠大明,成就了这个绝对冷酷,无情,精明又狡猾的朱元璋。
他不是爱杀功臣,他只是爱着天下,爱这黎民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