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三十年在臧质的联系之下,刘义宣和刘骏发起了政变,最后夺下了政权,刘骏被拥护为了新一任的皇帝,史称孝武帝。
在孝建元年的时候,臧质又一次教唆刘义宣起义,只不过这一次的起义并没有得偿所愿,孝武帝很快就平息了这场暴乱,刘义宣也被判处了死刑。
只不过历史上对于刘义宣之乱的说法不一,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刘义宣“孝武以藩王起兵,而受臣民之推戴,德望素为诸王所轻,不自安也,于是杀铄,诛义宜,忍削本支,以快其志。”
在这里推测的原因是孝武帝疑神疑鬼,所以为了以绝后患就先下手为强,杀了刘义宣。
但是在《廿二史札记》中又记载到“帝又与南郡王义宣诸女淫乱,义宣因此发怒,遂举兵反。”在这里则是认为刘义宣之所以起兵是因为孝武帝与自己的女儿勾结。
所以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刘义宣起义最后又兵败惨遭杀身呢?深究其中原因与一个人脱不开关系,那就是臧质,无论是孝武帝登基还是刘义宣起义。
这两件事都有臧质的参与,所以说弄清楚臧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对于探究刘义宣之乱的原因,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重要线人臧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臧质此人身份还是比较特殊的,他既是朝廷功臣之后又是皇室的亲戚,所以说《宋书》中就记载到“年未二十,高祖以为世子中军行参军。”
由此可以看出臧氏在之前虽然说算不上是大家族,但是在臧质未满二十岁时他的高祖便参军起家了,这也是不多见的少年英才。
另外还有记载说“甲族以二十登士,后门以过立试吏。”这也是在说臧质这个人之所以有如今的待遇,就是因为他祖上的功绩,身为功臣之后自然受到了朝廷的优待。
另外臧氏在刘裕时代还出过一位皇后,所以说臧氏和刘宋王朝还有着亲戚关系,凭借着这两点臧质在刘宋王朝的地位就一直是和士族阶级一样,享受的也是国家优待。
1、臧质的生平所促使其后面的行为
而且孝武帝的登基与臧质也是有着莫大的关系,上文提到,在公元453年刘劭弑父篡夺了王位之后,臧质立刻联系了刘义宣将此事告诉了刘义宣。
之后臧质又找到了时任江州刺史的刘骏一起发起了起义,成功地从刘劭手中夺回了政权,刘骏成为了新一任的皇帝,成为孝武帝,登基之后的刘骏与刘义宣之间产生了间隙,这个时候臧质又一次出现了。
从这两次的政权变革中不难看出,臧质是积极也是最先提出政变,虽然臧质没有名正言顺地夺取政权的资格,可是臧质却有着精明的头脑,知道利用有资格的人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可以说无论是孝武帝的登基还是刘义宣之乱,最初都是受到了臧质的引导,尤其是刘义宣受到臧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刘义宣之所以会有两次起义,一说起来都是受到了臧质的教唆。
那么为什么臧质要有这样的思想,为什么总是想着教唆刘义宣起义呢?其实这与臧质的生平有关,臧质并非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上位的,而是沾了家族的福气。
所以臧质一直都想要得到一个肯定,并且臧质对于出人头地也有着很大的向往,在联合了刘义宣和刘骏起义以后,刘骏称帝,因此臧质可以说是孝武帝的开国功臣之一,这样一来臧质或许就可以像自己的先祖一样成为开国功臣,从而来证明自己。
2、臧质的动机及直接原因
其实臧质之所以会这样做还与自己身份的落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刘劭夺位之前,刘宋王朝的掌权者是义康帝,在义康帝统治时期臧质其实是很受重用的。
原因就是义康帝是一个“才用”之人,用日本学者安田二郎的话来说就是义康以才用为原则,这样的政策对于一些因为门阀体制而被排挤在朝堂之外的寒门人士来说意义重大,这就代表着他们有了进入官场的资格。
而臧质也就是得益于义康帝的这种政策才得到了重用,虽然臧质是功臣之后,而且也是皇室外亲,享受着与士族同等的待遇,不过臧质的身份还是寒门之人。
所谓的寒门之人就是指家境贫寒,没有政治背景的普通人士,有了义康帝的“才用”政策之后,这些寒门人层就聚集到了义康帝的身边,有了攀升的资格。
在《宋书》中记载“方伯以下,并委义康授用。”“受大将军眷遇”等等都说明了臧质的出人头地很有可能就是义康的重用。
只不过在公元440年的时候义康失势,文帝掌权,文帝与义康在行政方面就奉行不一样的制度,而且据史料记载“以轻薄无检,为文帝所嫌。”所以说在文帝掌权时期臧质就不可能像义康在位时那样,受到器重和委任。
而且还有史料记载“在镇奢费,爵命无章,为有司所纠。”从这也不难看出臧质在义康帝时期,虽然得势了,但是心性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文帝对于靠着家里关系上位的臧质很看不惯。
待遇落差太大,臧质原本已经被养成的居高临下的心性得不到满足,所以就产生了联合刘义宣、刘骏夺权的事件。
二、评价不一的刘义宣
对于刘义宣的评价,历史上其实是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在本传中说到“生而舌短,涩于言论。”文帝也认为刘义宣“义宣人才素短,不堪居上流。”从这些评价来看,刘义宣应该是一个无大用之人。
不但才能低下,有些观点甚至还认为刘义宣的能力是处于中下水平的,换句话说就是刘义宣是一个不能用的人,充其量以皇室子弟给予一个空职即可。
不过在本传中又说到“义宣至镇,勤自课厉,政事修理。”另有别的历史记载“总兵事,内而佐统兵政,外而率兵征伐,其任至重。”
这样的评价可谓是两极分化严重,一是认为刘义宣百无一用,一是认为刘义宣勤学苦练,能够统兵作战,与之前反复强调庸才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综合分析来看,说刘义宣是庸才之辈的说法是有些立不住的,毕竟臧质想要联盟起义的时候先找到的就是刘义宣,如果刘义宣像传闻中的那样是庸才,那么臧质怎么可能会找刘义宣合谋呢?
还有一点就是在刘义宣和刘骏联手夺得政权以后,刘骏为了感谢刘义宣帮助自己夺得皇位就封了刘义宣为丞相,丞相之位都不是闲人可以担任的,所以从孝武帝封刘义宣为丞相也可以看出,刘义宣应该像后者所说那样,有才能有勤学苦练之人。
不过也正是因为刘义宣是有才之人,所以在辅佐孝武帝登基之后,引来了孝武帝的猜忌,首先刘义宣因为是皇室子弟有着名正言顺的继承权。
其次刘义宣又身居要职,并且有很多的拥护者,臧质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刘义宣颇有功高盖主之嫌。
三、刘义宣背后的寒门及寒门人层
既然刘义宣已经有了功高盖主之嫌,那么孝武帝又怎么可能没有表示,刘义宣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说在臧质从中教唆以后,刘义宣很容易地就被臧质牵着鼻子走了。
有了臧质的助攻,加上孝武帝确实也表现出了对刘义宣的忌惮,这时已经是埋下了隐患了,就在这个时候寒门以及寒门人层也加入了这场混乱之中。
在义康帝之后的刘宋王朝之中寒门一直都是受压迫的状态,很难摆脱与生俱来的寒门桎梏,所以说为了谋求富贵也好,为了更好的仕途发展也好,寒门人层也决定加入了这场皇权之争,他们选择拥护的对象自然就是刘义宣。
寒门人层的加入给刘义宣的势力增加了很大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光是鲁爽一人就为刘义宣带来了六千八百多人,更何况寒门人层可不止一个鲁爽这样的家族。
只不过这些寒人并不是真正的投靠在刘义宣的身边,他们对自己的追求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那就是谁能给他们想要的权利,那么他们就追求谁。
可以说寒人是一个不确定的群体,刘义宣之所以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就是他们觉得可以从刘义宣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如果其他的人也能给他们一样的待遇,那么背叛刘义宣也是无可厚非的,所以说寒门人层就是义宣军团中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反叛基础,后来刘义宣起义之所以失败与寒门人层有着极大的关系。
综合来说刘义宣之乱,从表象上来说是以刘义宣为中心,但是实际上却是臧质的野心和寒门人层为了谋求自己的发展而促使刘义宣走上叛乱之路。
虽然孝武帝有削藩的意思,之前提到的孝武帝与刘义宣之女之事也是潜在的原因,只不过这些都只是无关紧要的因素,真正的内核还是寒人想要掌机要的野心。
参考文献:
[1] 《宋书》沈约
[2] 《读通鉴论》王夫之
[3] 《中国地方行政制》
[4]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