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了解一下二者的发生历史背景:
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在洛阳城内玄武门外,李世民假借保护李渊之名,一箭射死李建成及杀害李元吉,发动政变,要求李渊立他为皇太子,后面李渊主动禅让给李世民,当上皇帝,史称唐太宗。
靖难之役:这是发生在明朝初期,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他上位之初,就大肆改革。进行削藩政策,势必会影响藩王的利益。其中有位藩王燕王朱棣,手握重兵,早已谋反之心,打着“清君侧”的口号,直逼京城。建文帝也试图进行阻止,可是实力不够,皇位就这样被他的皇叔抢了过去,朱棣在1402年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虽然二者发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但都是为了争夺帝位。李渊在位时,李世民就敢造反,因为李世民的功绩太大了,从他父亲晋阳起兵,就一直跟随,立下赫赫战功。李渊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称帝后,没有封李世民为太子,而是封李建成为太子,这样,李世民很不爽,对他父亲的意见也越来越大。李世民军功居伟,李建成怕李世民的存在影响他的太子地位,几次想设计陷害他,搞得兄弟间的关系也很紧张。
在这期间,李世民积极地发展自己的势力,暗中招兵买马,为将来争夺帝位打下基础。并且这时他的兄弟李建成想陷害他,李世民不如先发制人,发动政变。他的父亲李渊只能强忍着悲痛,退位给李世民。因为整个朝廷都站在李世民这边,他当上皇帝是顺民意之举。不过他这皇帝当得还不错,没有背上千古骂名,反而成就一位千古一帝,开创“贞观之治”。
再来看看靖难之役为什么发生在朱元璋死后?
朱元璋在生前,为他的皇孙朱允炆登基铺平道路。杀功臣,将诸子都分封出去当藩王,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这样子也有些弊端:会造成“枝强干弱”局面,中央政府无法统治地方军队,地方政权会逐渐威胁中央集权统治,朱元璋可谓是用心良苦。
朱元璋在位时,他的儿子们还不敢造反,朱元璋是一手打出来的天下。相比李渊,朱元璋更具雄才伟略,大权在握,杀伐果断。所以,他在位时,没有皇子敢造次。可以说,想都不敢想!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基即位,这位皇孙从小在朱元璋的庇护下长大,没有经历什么风雨,没有什么经验并且性格纯孝,比起他的皇叔们肯定要嫩些。
朱允炆上位后,采取削藩政策,引起各地藩王不满。其中燕王是实力最雄厚的,也是有野心之人,奋起反抗,起兵造反,经历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最终朱棣胜利,成功夺取政权,登基称帝。所以说“靖难之役”必然发生在朱元璋死后。
不管是李世民在李渊在位时,发动玄武门之变,还是“靖难之役”发生在朱元璋死后,或许都是历史的选择。玄武门之变后,让后人看到了“贞观之治”,成就李世民千古一帝,“靖难之役”后,也让我们看到大明王朝的强盛,正式迁都北京,展开新的历史篇章。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而扫除这些障碍往往会牺牲些骨肉至亲,不惜兄弟·父子相互残杀,流血事件的发生。功与过,对与错,任由历史来评判。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