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短命“中都丨唐玄宗置蒲州为中都,却为何半年就将其废立?

“短命“中都丨唐玄宗置蒲州为中都,却为何半年就将其废立?

在我国古代的许多王朝之中,都会设立多“京”,耳熟能详的如汉、唐两代的“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宋代有“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和“北京”大名府;明代也有南京和北京……而实际上,唐代除了“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外,还曾短暂地设立过“中都”,即蒲州。

通常而言,在一个地区设置都城,会考虑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的地位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蒲州这样的地方,似乎与长安、洛阳、开封等地的地位并不相当,既然如此,蒲州是如何被设置为“中都”的,又为何维持不久即被废除?

一、蒲州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1、初唐时期统治者对于蒲城的认知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在晋阳的李渊攻入长安,登基称帝,唐朝建立。然而就在两年后的武德二年(即公元619年)的闰二月,并州被刘武周攻破,同时一路南下。

又在这年的九月,刘武周所部的宋金刚战胜了裴寂,同时,李元吉也逃回长安,并州随之失守。刘武周步步紧逼,又派宋金刚夺取了晋州,威胁到了绛州,攻破了龙门。十月,浍州也被刘武周攻破,一时间关中震骇。

唐高祖李渊得知这一消息后,认为贼人作乱的势头实在是过于强盛,很难与之正面抗衡,就打算弃守河东,退守关西等地。

而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却认为这不是明智之举,于是上奏李渊指出:“太原是建立王业的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所在。而河东十分富足,京邑的粮食供给对这一地区也十分依赖。

如果一举将其舍弃,臣十分气愤怨恨。希望可以给臣三万精兵,一定可以肃清叛乱,恢复失地。”

从李世民的奏疏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李世民拒绝放弃太原及河东,是因为太原是龙兴之地;而河东却是为京邑供给粮食的重要地区。

需要注意的是,此疏中所提到的“河东”,并非后来所指的“河东道”,更非隋代所指的河东郡、唐代所指的蒲州这些地方,而是包括了太原之南的汾河流域及涑河流域的蒲州、绛州等诸多州县在内的一个范围相对较大的地区。

实际上,因为蒲州地处于“关西”、“河东”、“河南”三个重要地区的交汇点,又是“河东”、“河北”由陆路进入关中地区的锁钥所在,早在隋文帝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杨坚就曾下令,在蒲州、陕州、虢州等十三个重要的地区,招募运送漕粮的人,而蒲州就是各地漕粮从黄河进入渭水的重要节点。

可见在隋文帝时期,统治者已经注意到了蒲州这一地区对长安地区粮食供应的重要性。

同时,对粮食转运的方便,在战争时也就可以转换成为对兵马、器械、钱粮的运输方便,故而这一地区同样还肩负着其重要的军事使命。

2、蒲州的富庶及其相对较大的人口密度

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的南迁还没有完成,故而唐王朝的经济重心仍然是黄河流域。

通常来说,黄河流域可以按经济实力大致分为四个地区,为首的应当是黄河下游地区;其次应当是洛阳以东的地区;再次则是现在山西的中南部地区;最后才是在泾水与渭水灌溉下的关中地区。

其中,现在的山西中南部地区就包含了当时的蒲州、绛州等地。这一地区的相对富庶,得益于其河网密布与土地的相对肥沃,同时从初唐时期开始,统治者为了恢复这一地区的经济,在该地区修筑了许多优秀的水利工程。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导致了蒲州及其周围地区的富庶。

经济的发达自然也就能促进人口的增长,伴随着蒲州、绛州等地经济的相对发达的同时,其人口的密集度也是相对较大的。

据有关记载可以得知,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蒲州、绛州等地的人口密度大约在每平方公里十五人以上,随着开天盛世的到来,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一地区的人口密度更是普遍达到了每平方公里五十人以上。而人口密度的增长又会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故而从这一地区的经济力量来看,它是足以成为一国之“都”的。

二、唐玄宗时期“中都”的废立

1、河东地区地位的逐步上升

唐代在长安定都,也在唐高宗显庆二年(即公元957年),洛阳被定为东都。武则天长寿元年(即公元692年),武则天升并州都督府为太原府,北都设立。虽然在唐中宗再次即位后,将北都废除,但是武则天时期对于北都的设立,成为了唐代河东道各方面地位得到提升的一大关键因素。

2、“中都”的废立时间

唐玄宗开元年间,为钱谷、边防所困的唐玄宗注意到了蒲城及并州的重要性。于是在唐玄宗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的同时,蒲州也被升为了中都,改称河中府。

关于中都设置的具体时间,史料记载并不统一,据统计,有多达七种不同的说法,设立时间记载不同之外,废除的时间也记载各异。

但总的来说,蒲州升为中都到废止的时间大约始于开元九年正月的八日或者九日,终于同年的六月或者七月的三日,维持了大概半年的时间。

3、设立“中都”的原因

关于唐玄宗为何在蒲州设立中都,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能通过一系列的相关记载来推理、推测唐玄宗施行这一举措的原因。

其一,蒲州对于京邑地区的粮食供给。早在隋文帝杨坚时期,统治阶级已然意识到了蒲州对于关中地区粮食供给的重要。

从杨炎的《安州刺史杜公神道碑》中可以看到,唐玄宗本人也在开元初年认为蒲州经济发达,粮食产量高,以此供给关中的粮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针对漕运所需要的徭役,缓解百姓的压力。

其二,地理位置便利,易于漕粮的运送。蒲州的地理位置,相较于东渡洛阳而言,距离长安更近,且漕运也相对便利。陈寅恪指出:“隋唐时期,关中地区如果遭逢天灾,粮食作物不足以供养王室及百官之时,帝王往往就会东幸洛阳,等候关中地区粮食丰收后,再返回长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在隋唐时期,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黄河下游,而洛阳更靠近这一地区,有利于粮食的输送。而蒲州处于长安与洛阳之间,距离长安更近的同时还具备了洛阳所拥有的漕运便利。

其三,京师屏障。河东一直以来就是产出精兵强将的重要地区,它的军事力量也稳居唐代第二,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关中地区的保卫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4、中都河中府的废止

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毗伽可汗登基,突厥反叛。次年七月,张嘉贞上疏,请求在并州设置八万“天兵军”,以镇压当时叛乱的突厥部落。战争持续到开元九年的四月,兰池都督府下的胡人康待宾作乱,攻破了六胡州,聚兵七万,进犯夏州。唐玄宗下令王晙、郭知运一道前往讨伐,张说作为天兵军大使,也一同前往镇压叛乱。随着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北边的突厥,成为了唐王朝的腹心之患。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唐玄宗选择向北方边境增派兵马,而太原作为对抗北方突厥的军事重镇,地位也自然凌驾于蒲州之上,于是唐玄宗废止了中都,并在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于太原设立北都。

而在安史之乱后,蒲州再次被设立为中都,则属于唐王朝战略收缩,外交政策转为防守下的举措,这也验证了唐玄宗独到的战略眼光。由此可见,蒲州中都的废立,与唐王朝自身的政策选择是离不开的,一旦北地边疆出现了问题,朝廷需要平叛,则太原自然就显得尤其重要;而一旦王朝的强势不再,外交政策转为防守,那么河中地区就显得更为重要。

实际上,在唐玄宗废止了中都后,蒲州地地位仍然稳步上升,虽然在行政规划中仍然属于河东道,但是却逐渐与关中地区连为一体,成为了关中地区的北大门。后来,更是与同州、华州、岐州三地并列为“四辅州”。

三、总结

唐玄宗在开元九年设立的中都,是蒲州作为重要的漕运节点与经济地位的稳步提升所导致的。它拥有洛阳转运漕粮的便利的同时,还拥有距离长安更近、拱卫京师等优势,正是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唐玄宗在此处设立了中都。

然而随着边境形势的改变,突厥的骚扰、叛乱,导致了唐玄宗对北部边疆的战略侧重,唐王朝还未衰落之时前压式的战略决策,就将太原的重要性完全显露了出来。唐玄宗遂在北部边疆囤积大军,废止了中都,在不久后将太原定为北都。

而蒲州的重要性并未因此衰落,在安史之乱后,蒲州再次成为了中都,对战略收缩后的唐王朝的防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经济,时间,河东,时期,地位,长安,中都,蒲州,唐玄宗,观点评论,关中地区,洛阳,长安,蒲州,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经济,时间,河东,时期,地位,长安,中都,蒲州,唐玄宗,观点评论,关中地区,洛阳,长安,蒲州,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经济,时间,河东,时期,地位,长安,中都,蒲州,唐玄宗,观点评论,关中地区,洛阳,长安,蒲州,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