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裴行俭丨李世民收养的将军遗孤,苏定方唯一的传人,突厥人的噩梦

裴行俭丨李世民收养的将军遗孤,苏定方唯一的传人,突厥人的噩梦

622年,李世民攻灭刘黑闼的洺水之战中,猛将罗士信不幸被俘,由于他宁死不投降,惨遭刘黑闼杀害,只留下一个孩子在世。

看着眼前这个孤独无依的孩子,李世民顿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被罗士信宁死不降的勇气以及为大唐捐躯的壮举所感动。

于是,李世民决定收养这个孩子,给他一个安稳的家,算是对罗士信为国捐躯的回报。

但这个孩子却并不姓罗,也不是罗士信的儿子!

他是瓦岗军大将裴仁基之子,裴行俨(裴元庆原型)之弟。

.

裴仁基的儿子怎么会被罗士信收养呢?

罗士信原本是隋末大将张须陀手下的部将,后来张须陀战死后,罗士信与秦叔宝等人改投据守虎牢关的裴仁基麾下。

但当时天下大乱,裴仁基的实力不强,为了谋一个出路,裴仁基不久之后率部投效了瓦岗军首领李密。

瓦岗军虽然是天下民军之首,实力冠绝一时,但是李密很快就犯了致命性错误。

李密带着瓦岗军精锐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精锐硬碰硬大战一场,虽然赢了,但元气大伤,还没恢复过来,李密又带着瓦岗军和王世充正面对决。

结果瓦岗军大败,李密被迫投降李渊,瓦岗军中众多大将被王世充所俘获,其中就包括裴仁基、单雄信、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等。

秦叔宝和程咬金等人一眼就看透了王世充是个奸诈之人,不足以图大事,便找机会投效了李渊,而其他几个则留在了王世充这里。

不久之后,裴仁基遭到王世充的猜忌,于是密谋在大臣聚餐之时,劫持王世充,拥立越王杨侗为皇帝,复辟隋朝。

没想到事情败露,裴仁基父子二人都被王世充杀掉,同时被灭三族。

而裴仁基的小儿子裴行俭却幸运地躲过这一劫,得以保住性命,但已然变成了孤儿。

裴仁基死后,是罗士信替他办了后事,并收养了裴行俭。

由此可见,裴仁基平时应该是有恩于罗士信,所以他才会替裴仁基办后事,还收养他儿子。

然而,祸不单行,没过几年,罗士信也战死在洺水城,裴行俭再次成为了孤儿。

李世民感念于罗士信对大唐的忠义壮举,并没有在意是谁的孩子,反正收养了他,算是对罗士信的回报。

而这一战结束后,刘黑闼手下有一个猛人黯然离开了战场,决意归隐故乡,他的名字也将在日后威震四方,成为大唐历史上一颗闪耀的将星。

他的名字叫做——苏定方!

可以说,洺水之战,李世民灭了刘黑闼,同时也为大唐找到了两个将帅之才。

.

他们俩将在不久后产生历史性的交集。

裴行俭被李世民收养后,自然是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每天有人教他读书写字,习文练武。

虽然生活衣食无忧,但裴行俭并未就此安于现状,长大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参加朝廷举办的明经科考试时,一举中选,被任命为左屯卫仓曹参军(低级军官)。

而此时的苏定方也在李世民登基后,被再度启用,跟随大唐战神李靖出师攻灭东突厥,建立赫赫战功,已经是大唐的高级武将。

有一次,苏定方偶然间遇到了裴行俭这个年轻小伙儿。

一番交谈后,苏定方顿时喜笑颜开,当即说道:我原以为世上再也没有可传我兵学谋略之人,现在看来,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时苏定方为大将军,谓曰:“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乃尽畀以术。——《新唐书》

刚刚接触军旅生涯的裴行俭,遇到高人,自然是十分激动,甘愿做学生的。

于是这两个因洺水之战而出现的两个不世出的将帅之才,成为了师徒,裴行俭成为了苏定方兵法的唯一传人。

苏定方也将自己的兵学谋略、用兵奇术对裴行俭倾囊相授。

此后的三十余年里,裴行俭一边研习兵法,一边做官,从低级军官做到了长安县令。

这么长的时间,难道裴行俭就没出去打过仗吗?

实在是不凑巧,大唐初期的名将名帅实在太多了,整个贞观年间以及唐高宗前期,战神李靖、苏定方、李世勣等大唐前辈,都是不世出的统帅之才。

有这些名将在,大唐对外征战,已经足够了,何况整个贞观年间,对外战争的次数也并不多。

就这样,一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后,裴行俭才逐渐崭露头角。

不过,在裴行俭大展拳脚之前,他还是经历了一段被打击的遭遇。

唐高宗登基后,试图将武则天扶上皇后之位,皇帝和大臣之间斗争激烈,裴行俭认为让武则天当皇后实属祸乱天下之举。

所以,他就和李世民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秘密商议,谁知事情被泄露,裴行俭遭到打击,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这期间,他的老师苏定方则是先是在高句丽大破敌军,接着又跟随程咬金讨伐西突厥,以500精骑攻破突厥大营,斩杀1500余人。

不久之后,苏定方独立作为唐军统帅,带着一万余步骑,大败西突厥10余万大军,一举攻灭了西突厥。

到了665年,唐高宗终于想起还有个叫裴行俭的人,知道他有才,所以任命裴行俭为安西都护。

这次任命为裴行俭将来在击败突厥奠定了基础。

由于裴行俭施行仁义,西域各国无不仰慕拥戴,他的名声也从此在西域传播开来。

不过,毕竟这会儿大唐还有不少能拿得出手的名将,裴行俭的从政经验又丰富一些,所以不久后又被唐高宗调回朝廷,主管吏部。

别看裴行俭是苏定方的传人,学的是兵法,他的政务能力也是十分出色的。

在主管吏部期间,裴行俭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被后世沿用。

这些成绩,足以说明裴行俭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

就这样,大约过了十年左右,终于到了裴行俭展示军事才华的时候了。

裴行俭第一次用兵的战绩如何呢?

667年(有争议,另说679年),突厥十姓部族(10个部族)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及李遮匐与吐蕃人结为盟友,觊觎西域,频繁侵袭大唐西域边境。

在突厥的怂恿下,吐蕃在唐朝西部大举进攻,唐朝方面派中书令李敬玄率18万大军讨伐,结果战败,连大将刘审礼也战死。

唐朝有那么多名将,怎么会派一个没啥名气的李敬玄带兵呢?这是因为此时苏定方、李世勣这些不世出的名将已经去世了。

当李敬玄战败后,唐高宗才想起裴行俭来,于是召见裴行俭,扬言要出兵西域。

这是大好的带兵机会,而且朝廷上下也是一片主战的声音,但裴行俭却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

他认为唐军刚刚战败,面对吐蕃人军事威胁的同时,不宜再对突厥动兵,不然就会两线作战,这十分不利。

所以,唐高宗听完顿时感到十分意外,而且有些失望,但裴行俭随即说出了他的方案,顿时赢得了赞同。

裴行俭的平乱方案是这样的:

波斯王卑路斯不久前死掉了,他的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大唐方面此时护送泥涅师回国继承王位,必定经过吐蕃和突厥的地盘。

到时候再一路上运用计谋手段,便可不战而平定突厥。

唐高宗见他成竹在胸,便下旨让裴行俭负责此事,于是,裴行俭作为大唐安抚大使,带着少量的军队护送泥涅师开启西域之旅。

在行进途中,穿越莫贺延碛沙漠时,没想到天气不给力,突然风沙四起,沙石满天飞,连向导都迷了路。

在沙漠迷路是很严重的事,弄不好就得丢掉性命,所以士兵们人心惶惶。

裴行俭见状,立马展开了心理疏导,先搞了一场祭祀活动,然后对士兵说:不要担心,前面不远就有水源了。

古人比较迷信,以为裴行俭在祭祀的时候,有神仙指点,所以相信了他的话,大家都安定下来。

也不知是裴行俭运气太好,还是地理学得好,众人再前进几百米后,果然见到了水源!

抵达西州后,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正式开始。

由于裴行俭此前曾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又干过安西都护,这里各个小国、部落的人都很敬重他。

因此,当各大属国官员听说裴行俭来了,纷纷出城迎接,裴行俭和大家叙旧完毕后,向这些属国官员提出要找一些精壮勇士随他西行。

于是大家纷纷报名,就这样,一支由当地部落、世家大族中的精英子弟组成的军队被秘密组建起来,规模有一千多人。

在行进的路上,又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裴行俭便借机公开表示,这西域的天儿太热了,坐着都一身汗,不想走了,干脆等秋天的时候再西行。

所以每天都只顾吃喝玩乐,和各部落的人尽情享乐,装作哪儿也不想去的样子。

这是他故意放出的消息并制造的假象,目的是麻痹突厥人,让他们放松警惕,懈怠下来。

果然,突厥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真就没做任何防备,每天该干啥干啥。

裴行俭料定突厥人已然中计,于是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

他趁突厥人松懈之时,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这些人都仰慕裴行俭大名,纷纷赶来和他见面。

裴行俭于是就跟大家说,自己以前爱好打猎的习惯一直保留着,大家多年未见,想跟大家一起打猎。

于是,各个属国、部落的青年男子纷纷踊跃报名,没几天就召集了上万人跟着他打猎。

其实打猎只是裴行俭的幌子,之前的千人队伍加上现在这支万人队伍,就是他降服突厥的筹码。

接下来,裴行俭以打猎为名,带着这支万人规模的队伍马不停蹄地往西部走,没多久便抵达距离阿史那都支的营帐十里外的地方。

虽然手里有上万人,但裴行俭并不打算进攻,而是派了一个使者向阿史那都支问安。

这也是裴行俭的计策!

目的是为了麻痹突厥可汗,让他以为裴行俭只是个酒囊饭袋,此行只是单纯路过,并没有要跟突厥打仗的想法。

果然,阿史那都支见过裴行俭的使者后,知道裴行俭每日都在饮酒作乐,而且身为大唐安抚使,竟然主动派人问安,分明是害怕自己。

于是,阿史那都支放下了所有的戒备之心。

就在这时,裴行俭使出了大招,他再次派出使者到突厥营帐,请求突厥可汗出来跟他见一见。

来一趟西域不容易,不如见个面,喝个酒,再一起打打猎,玩一把,岂不妙哉?

阿史那都支在一阵犹豫之后,答应了这个要求,于是带着500人进入裴行俭的大营赴约。

就在他进入裴行俭大营的那一刻,四面八方瞬间杀出大量的武装人员,迅速包围了突厥可汗,进而一举将其擒获。

那500人也被当场缴了械,给捆了起来。

随后,裴行俭夺了突厥可汗身上用来号令各部落的符契,然后以突厥可汗的名义再去找到其他突厥人头目,召他们前来赴宴。

结果这些人丝毫没有怀疑就跟着来了,抵达大帐之后,和突厥可汗一样,全部被缴械,关了起来。

西突厥所有的高级首脑人物全部团灭,顿时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都支本与遮匐计,及秋拒使者,已而闻军至,仓卒不知所出,率子弟五百余人诣营谒,遂擒之。——《新唐书》

解决了阿史那都支以后,就该轮到李遮匐了。

裴行俭深知兵贵神速,趁李遮匐毫不知情时,连夜挑选了一支精锐骑兵,直接朝着李遮匐发动突袭。

结果半路上就遇到了李遮匐的使者,裴行俭干脆把阿史那都支团灭的消息告诉了使者,让他回去报告给李遮匐。

李遮匐听到消息后,深知阿史那都支团灭后,自己独力难支,只好率部投降。

此次,裴行俭不费一兵一卒,降服西突厥,成功稳定了西域局势。

他把不战而屈人之兵演绎得淋漓尽致!

事后,裴行俭把这些反叛的人全部押送到长安,听从处置,唐高宗由此见识到了裴行俭的军事才能,认为他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

所以,在任命官职的时候,唐高宗亲口说,裴行俭在任职武将的同时,还可以兼任文官。

当场就任命他为命他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在真正的战场上,裴行俭充分发挥了出了老师苏定方教给他的兵学奇谋。

第二次用兵,裴行俭直达用兵巅峰。

679年,西突厥刚闹完,东突厥又开始折腾,东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这俩部落宣布起兵反唐,先后有二十四个羁縻州响应。

叛军拥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集结数十万大军,唐朝方面先后派出多支平叛部队,均被击败,唐军死伤无数。

突厥人又借机煽动东北部的契丹人和奚人部落反叛,在东北一带发动进攻,已经打到营州(辽宁朝阳)。

经过上次的事情,唐高宗已经对裴行俭十分认可,直接任命他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统率30万大军平乱。

此等出兵规模,已经是大兵团作战了,自唐朝建立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裴行俭抵达朔州之后,他发现前任将军萧嗣业战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突厥人经常半路打劫唐军粮草,造成缺粮危机。

果然,突厥人在之前多次得手后,为了给裴行俭一个下马威,又打起了唐军粮草的主意。

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

那一日,战场上出现了这样一幕:

一支负责打劫粮草的突厥骑兵远远望见唐军运粮队后,发现负责粮草运输的唐军都是些老弱病残,不堪一击,不由喜出望外。

于是,突厥人当即发起了冲锋,运粮队士兵见状,当场跑路,突厥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劫走了唐军300辆车的粮草。

可万万没想到,突厥兵运着粮草走到半路,开始解下马鞍,稍作休息时,粮车里面突然一个接一个地窜出各种彪形大汉!

这些壮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跳下车之后,直接照着突厥兵就砍了上去,不一会儿,还没回过神的突厥兵,被打得四散奔逃,死伤无数。

最后跑得快的那部分突厥骑兵只好当场跑路,一口气以狂奔的速度逃离了战场。

如果你以为就这么结束了,那就太天真了。

这些逃走的突厥残兵做梦也没想到,当他们一口气狂奔一段距离后,突然道路两侧伏兵四起。

一阵箭雨过后,突厥兵被射杀大半,唐军趁势发起冲锋,不一会儿,这些突厥残兵全军覆没。

这其实是裴行俭的计策。

他早就料定突厥人要来打劫,所以故意把粮草运输的士兵换成老弱病残,让突厥人轻易得手。

同时在每辆车中都藏进去一些手持武器的壮汉,当突厥人得手后,趁其不备,藏在车内的士兵突然杀出,打击突厥。

为了达到全歼的效果,他在突厥人逃跑的路上再次设下伏兵,将一整支突厥骑兵全数歼灭。

从此以后,突厥人再也不敢打唐军粮草的主意,看到粮草运输队都躲得远远的。

没过多久,裴行俭挥师砸向了突厥人,一路上所遇到的突厥抵抗力量尽数被击溃。

大军追至黑山遭遇突厥主力,双方展开了一场硬碰硬的厮杀。

此战,唐军大败突厥,斩杀的敌军数量甚至多到无法统计的地步,还活捉了阿史那奉职。

战后,突厥可汗阿史那泥熟匐被部下杀死,提着他的首级向唐军投降。

裴行俭平定此次叛乱后,班师回朝,受到唐高宗的褒奖。

没想到的是,裴行俭前脚刚走,突厥逃走的残兵再度反叛。

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带着残兵败将逃往狼山之后,重整兵马,又卷土重来。

没办法,裴行俭只好再次统率大军出战。

但这一次,他不准备大动干戈,而是以智谋取胜。

裴行俭对其实施了一个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具体的计谋,史书无记载,我也不知道过程。

反正这条反间计使得阿史那伏念答应亲手擒获阿史德温傅前来献降。

但作为交换,阿史那伏念的条件就是,裴行俭必须答应不追究他反叛的罪责,免其一死,在取得裴行俭许诺后,阿史那伏念就带着人去坑阿史德温傅了。

几天后,唐军营寨外面突然沙尘滚滚,只听有人禀报说道:我们被突厥人包围了!

可裴行俭却成竹在胸,说这是阿史那伏念押送着阿史那温博来投降了,既然我接受了他的投降,那等同于也接受了挑战。

这话说得自信满满,就好像即便突厥大军杀到,裴行俭也照样随时能灭了对方。

随即,裴行俭便命令全军进入戒备状态,左右随他出去和阿史那伏念见面。

果然,阿史那伏念真带着阿史那温博来投降了,唐军完成受降后,裴行俭再次班师回朝,并请求皇帝不要杀阿史那伏念。

行俭还总诸军,屯代州之陉口,纵反间,说伏念,令与温傅相贰。伏念惧,密送款,且请缚傅自效。——《旧唐书》

可偏偏就在这时候发生了意外!

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跑到唐高宗面前进献谗言,顺便把裴行俭也给告了。

他说突厥人之所以投降,是因为唐军将领程务挺、张虔勖带着军队实施军事压迫,再加上北部的回纥部落也同时进行夹击,走投无路才投降的。

言外之意就是,裴行俭根本没出什么力,为了贪图功劳,故意说是自己费了很多力气才使得突厥投降的。

所以,他要求处死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博。

唐高宗虽然没有怀疑裴行俭,也没有处罚他,但也采纳了裴炎的建议,处死了阿史那伏念以及阿史那温博。

此事发生后,其实对裴行俭的名声以及朝廷的信誉是极为不利的。

裴行俭在事后认为,自己实施了离间计,才使得阿史那伏念投降,并许诺他只要投降,就留下他的性命。

如今却出尔反尔,这是可耻的,只怕将来再也没有人愿意投降了。

此刻自己又招人妒忌,在朝中被人攻击,裴行俭干脆不想干了,便向唐高宗递上了辞职报告,请求回家养老。

由于裴行俭的辞职理由是生病无法安心工作,唐高宗也不好强人所难,便批准了。

没想到的是,这一战竟成了裴行俭人生中的最后一战。

682年,突厥人再次叛乱,唐高宗第一时间想到了裴行俭,任命他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军讨伐。

可惜的是,裴行俭还没有来得及出征,就病逝在家中,年64岁。

后记

裴行俭作为大唐灭国级名将苏定方的唯一传人,其用兵之法以奇谋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总能以奇谋妙计取胜。

即便是在硬碰硬的两军对垒中,他指挥的军队一样是所向披靡。

他文能治国,武能安天下,比之于苏定方,在处理政务、治国理政方面又青出于蓝,出将入相,自唐初以来,唯有战神李靖能比之。

与裴行俭同一时代的,还有名将薛仁贵、刘仁轨等,由于后世小说的演绎,薛仁贵最为出名。

但实际上,裴行俭才是那个时期里,不世出的名将,他的光芒,不应该被掩盖。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仁基,王世充,大唐,传人,李世民,罗士信,裴行俭,苏定方,遗孤,将军,知识科普,阿史,罗士信,裴行俭,苏定方,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仁基,王世充,大唐,传人,李世民,罗士信,裴行俭,苏定方,遗孤,将军,知识科普,阿史,罗士信,裴行俭,苏定方,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仁基,王世充,大唐,传人,李世民,罗士信,裴行俭,苏定方,遗孤,将军,知识科普,阿史,罗士信,裴行俭,苏定方,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