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岳家军实力有多强大,为什么宋朝和金国都想除之而后快?

岳家军实力有多强大,为什么宋朝和金国都想除之而后快?

风起于青萍之末英雄生于草莽之间

岳飞生于河南汤阴县一个普通农家,二十入伍,四次从军,“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是真正从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将。

靖康元年,宋钦宗出尔反尔,不肯割让太原(今山西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北河间)三镇,结果引来金兵再次南下,围困开封。

从“平定军保卫战”中拼死突围回家的青年岳飞,眼见金国鬼子大肆杀戮百姓,侮辱妇女,抢钱烧屋,还让百姓留一根猪尾巴一样的辫子,心中义愤难平,决议再次从军,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岳飞母亲姚氏,虽是乡妇,亦晓大义,亲自在儿子后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用以送行(后世演绎为“精忠报国”)。

此时康王赵构正在相州,担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勤王,岳飞被安排在元帅府前军制统刘浩部,因为岳飞“天生神力”且自幼习武,不满二十岁的年纪,就能挽弓三百斤,很快就从一众民兵中脱颖而出,当上了“承信郎”,从九品。

靖康之变后,赵构上位,眼见金军凶残,于是准备“南巡”避敌。时年25岁的九品小官岳飞不顾自己身份低微,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奏章——《南京上皇帝书》,反对皇帝跑路,很快就获得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评语,被革除职位军籍,赶出了军队。

但岳飞并未灰心,他孤身北上,再次在大名府投军,经赵九龄推荐,见到了当时“声满河朔”的招抚使张所。作为南宋著名主战派,张所和岳飞交谈后,对这个年轻人很是推崇,给出了“公殆非行伍中人”的评价,决定破格提拔他为统制,隶属名将王彦部下,转战于河北太行山地带,并立下了不少战功。

当时王彦所辖部队不过七千余人,作为其部下的岳飞,估计所带兵力也很有限。岳飞年少气盛,经常顶撞王彦,擅自出战,结果引来了金军主力,在突围中被金兵打散,上属单位河北西路招抚司也被朝廷撤销,留在敌后的岳飞所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军”。

岳飞率领这支早已被朝廷除名的部队,先是在河北地区当了一段时间山大王,后又南渡黄河,加入了宗泽手下。不久,宗泽去世,副手杜充接替了他。

杜充虽然能力平庸人品卑劣(其人“性残忍好杀,而短于谋略”),但由于和岳飞是同乡的缘故,对其非常信任,称岳飞为其爱将,引为依靠。在杜充手下做事的一年时间里,岳飞总计升官九次,从最基层的武功郎被提拔到了英州刺史,火箭速度完成了职场上的关键飞跃。

建炎三年二月的一个半夜,金国不讲武德,趁高宗与宫女作乐期间,派五百余骑突袭扬州,把南宋皇帝吓成了阳痿。当然性命攸关之际,赵构也顾不得对小弟弟进行治疗,而是扔下了朝廷,带着几个亲信一路狂奔去了杭州。眼见老大如此不济,小弟杜充也不甘落后,先是学蒋委员长掘开黄河堤坝将辖区百姓淹死大半,随即便以勤王为借口,丢弃了汴京跟随赵构。

对于杜充丢失了近五分之二的国土,宋高宗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汴京丢了是好事,省得有些人总惦记着打回去,难得的是杜爱卿的忠君之心。为此赵构亲自查看了杜充的人事档案:“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更是对杜充能力叹为观止,当即委任杜充负责防守建康。

杜充惧怕金人,不敢对敌,“自言中风在告”用以推辞,赵构以为他嫌官小,干脆提他当右宰相,兼江淮宣抚使,一跃成为了南宋的第三号首长,杜充知道自己是无法推却,被逼成为了南宋抗金前线的最高统帅。杜充在前线终日叹息,无所事事,唯一能做的两件事就是天天杀人,号称“斩人无虚日”,然后是闭门不出,也不做任何准备,号称“杜充爱将”岳飞亲自来到上司卧室苦求杜充布置防线,但杜充熟视无睹,后金军攻来,杜充立刻弃城而逃,随后投降改名为杜桑。

杜充的行为害苦了底下不知情的下属,此时的都统制陈淬、统制官岳飞、刘经、戚方、扈成都在长江上和金国鬼子们苦战,闻知上司逃跑,军心涣散,很快主将都统制陈淬战死,剩余各军只能各自分散突围,岳飞也不例外,苦战之后和其它败军一起转战江南逃命。

也就是这次败退,岳飞正式进入了朝堂诸公的法眼。正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败军更是如此。但岳飞所率的军队,居然在这种情况之下还能做到不扰民,简直像暗夜中的萤火虫,想要不显眼也难。

杜充之败也,其将士溃去,多行剽掠,独飞(岳飞)严戢所部,不扰居民,士大夫避寇皆以免。(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一)

由于金国骚扰频繁,赵构又只爱逃跑,导致江南地区溃兵遍地,治安极差。像建康、宜兴这些富裕地区深受其害,地方官们争先恐后请岳飞前来救命,并表示军粮粮饷不是问题。岳飞通过剿匪吸收残兵游勇以及征兵,实力有了显著扩张,到建康四年时,岳飞担任通泰镇抚使时,岳飞自述麾下有“军马万余,精兵两万”,实力比出入江南时提升了将近十倍,已经具有了和小股金军野战的能力。

之后岳家军为了政局稳定,后方稳固,开始对北方义军,北齐溃军以及农民起义军发起了进攻。因为屡战屡胜,战争损耗极少,兵力不断增加。而且因为皇帝赏识,文官赞扬,皇帝不仅让岳飞独当一面,还不断将各类杂牌军队加入其中。等到绍兴四年,岳家军平定杨幺割据政权之后,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人之众。

对比一下同时期和岳飞起名的中兴四将的兵力,可以看出岳家军实力的雄厚。

此时宋高宗重点培养的韩世忠,兵力不过是号称六万,而且空饷严重,绍兴十一年,岳飞检点韩家军兵数之时,发现实际兵力不过三万余人。刘世光直到病退之时,兵力不过五万二千一百余人;而张俊在绍兴四年,兵力次于韩世忠,只有四万余人,直到几年后去中央任职,上缴兵权之时,兵力亦只有八万人左右。而掌管统帅神武中军,被赵构当做亲信近卫的杨沂中,兵力也只有三万人左右。

由此可见,岳家军实力,在中兴诸将中是最为强悍的。到绍兴六年,岳飞二次北伐,一直打到洛阳附近,缴获了大量战马,加上朝廷赏赐以及历年积累,岳家军拥有了组建大规模骑兵的物质基础。

绍兴九年,岳家军正式拥有了两万精锐骑兵,成为了一支集步兵、骑兵、水兵各兵种齐全的强大军团。更可怕的是,这些将士常年征战且平时严格训练,本来个人战力原本就高,加上岳飞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和一视同仁,使岳家军战力远超同僚,只有陕军系统的吴阶可以相提并论。

短短五年不到,岳家军就从不足万人,发展成集步兵、骑兵、水兵齐全的多兵种集团军,且自主能力极高。在让金国心惊胆战的同时,也让南宋朝廷忌惮不已。

从绍兴五年起,随着流寇、义军以及造反农民军的消亡,行营护军成为了南宋境内最主要的军事力量,这五部行营护军,也是赵构得以统治南宋的基础。

这五大护军,来源于三大势力:首先是宋高宗赵构的嫡系,源于南宋初年的御营军,代表人物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其次是官场大佬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虽然以乌合之众居多,但毕竟拥兵百万,随着金军的扫荡了宋军的平叛,已经继任大佬杜充的叛逃,最终只剩下了岳飞一枝独秀;第三大势力则是源于北宋的西军,带头大哥是吴阶。后面这两大势力,纯粹是靠战功起家,凭实力得到朝廷尊重,所以战斗力不是御营军系统的军头所能比拟的。

为了防备金国鬼子的入侵,韩世忠驻扎在战略要地楚州,吴玠长期驻守四川,岳飞,则驻守在战略位置最为重要的荆襄地区。读过历史的都知道,荆襄地区西邻川陕,东接两淮,南为长江中游,北边是开封、洛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对南宋来讲则更是如此,因为襄阳六郡的下游是建康和临安。所以每次金军进攻淮西,南宋政府都会求岳飞来援,如果岳飞丢失荆襄地区,则京湖、两淮、川边地区一体化防线会瞬间崩塌。赵构能够让岳飞镇守此地,也足以证明当时南宋对岳家军的倚重。

当然岳飞也不负朝廷所托,他驻防之后“权行差官,葺治州事”,任用贤官,管理州县,而且招民归业,大力屯田,不久军队军费就可以自给且粮草充足。钱粮充足又不要求人,岳家军士气高昂,全军上下“闻金鼓而乐奋”,“裹粮坐甲,惟敌是求”。金国吊打南宋的日子,从此是一去不复返了。

绍兴六年后,随着南宋军事实力的提升和境内局势的稳定,国防压力已经缓和,大宋君臣们再也不必去过那种“乘桴浮于海”的逃亡生活了,“韩家军”、“张家军”、“岳家军”很快就变成了阻碍中央政令畅通的绊脚石。这些军团“相视友军如仇雠,相防朝廷如盗贼”,让赵构十分担忧,为了消除这些“军阀”,朝廷决定收回兵权,解除武将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其中最为桀骜不驯的就是岳飞。

首先岳飞作为军人,根本没有“文贵武贱”的自觉,居然建议赵构,尽早立后来的宋孝宗赵伯琮为太子。赵构回答:“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口气虽然委婉,但表达的意思却很严重。对于岳飞此次卷入皇家立储事件,南宋文官也认为岳飞有军阀化的倾向,你手握枪杆子,跑出来教中央做事,想要做什么?当时宰相赵鼎就召来岳飞手下第一谋士薛弼训斥:“大将总兵在外,岂可干预朝廷大事?宁不避嫌?飞武人,不知为此,殆幕中村秀才教之!”

绍兴七年,刘世光被朝廷免职,岳飞想收编其五万兵马,宋高宗开始也口头答应,而且给刘家军王德下达了“听飞号令,如朕亲行”的命令,结果回去后被群臣提醒,要求赵构注意

上曰:“飞顷入对,请由商、虢取关陕,欲并统淮甸之兵而行。朕问:何时可毕?对曰:期以三年。”朕谕飞:“驻跸于此,以淮甸为屏蔽,若辍淮甸之兵,便能定中原,联亦何惜,第恐中原未复,而淮甸失守,则行朝未得奠枕而卧也。”飞无以对

出于此考虑,赵构出尔反尔,不再将刘世光部队交给岳飞。结果岳飞为此愤慨辞职,以为老母守孝为名擅自去了庐山隐居,赵构三次下诏,岳飞皆置之不理。最后是岳家军副将李若虚急了,对岳飞破口大骂:“你是要造反吗?没有天子提拔,你不过是河北一个农民而已,大王瞧得起你,给你兵权,是为了让你和朝廷叫板吗?”(是欲反耶?此非美事!受天子之委任,付以兵权,宣抚谓可以朝廷相抗乎?)

岳飞这两次触怒赵构,如果在太平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当时岳飞手握重兵,且外有强敌,为了让岳飞继续为自己卖命,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只能捏着鼻子原谅。但一旦形势改变,那岳飞的下场就可想而知。

兔死狗烹

南宋军力日益增强,而金国则陷入了兵老势衰、内外交困的窘境。

女真人战力虽强,但内政天赋为负。在金国建国之前,还处于奴隶社会初级阶段,占领城池后压根就不把百姓当人看,任意霸占辖区百姓的房舍、土地、钱财、子女,战时强迫汉人男子前去征战,和平时期又觉得浪费粮食,随意坑杀。辖区民众为了自保,不惜大批宰杀耕牛、焚庐舍、上山寨,当盗贼以自保。

在金国统治范围之内,上规模的义军居然有几百支之多,并有不少义军打着“岳家军”的旗号来吓唬地方官员,这让金国统治者对岳家军恨之入骨。随着老一批的女真战士的死去和腐化,金国人悲哀的发现,他们在战场上的优势也在渐渐消失!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和韩常在夜饮时,就曾叹息:“今之南军,其勇锐乃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

绍兴十年,为了和岳家军对战,完颜宗弼不断抽调金国精锐前往前线,导致黄河以北地区兵力更加薄弱,结果义军趁机揭竿而起,很快形成燎原之势,连最重要的后勤基地大名府都丢掉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北方义军亦和南宋一样,在金军的压迫之下,战争潜力激发出来了,留在内地的金军,战斗力低到对义军都无可奈何的地步了——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

不久,北方义军领袖梁兴和岳飞取得联系,宣称“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而金国高层此时却连续发生血腥政变,已经陷入“内讧外叛,互相猜贰,拥兵角立”的困境,军队是“老弱尽行”,靠蛮力和杀戮,根本就已经奈何不了宋朝了,金人不得不考虑,“不战而屈人之兵”,开始向南宋释放议和信号。

1137年12月,双方正式开始了接触,对于女真释放出的善意,宋高宗有点受宠若惊,因为自宋真宗以来,宋朝历代君臣,莫不是“以和戎为利,征戍为害。”相对于日渐稳定的边患,还是国内的“武夫悍卒”,对于国家的凶害更大。

以前迫于凶恶金军的赶尽杀绝,赵构还需要像岳飞这样的忠勇之士来守护自身,如今女真人再不复当年之勇,那么就到了和岳飞算总账之时了。相对于恢复故土,赵构更在乎的是政权的稳定性,像岳飞这种动辄高呼“迎还二帝”,又四处联络河北义军等不受控制的民间武装的行为,让赵构感觉危害更大。

不久,岳飞在皇权和文官的合力之下,死于“风波亭”事件中。岳飞死后,宋金二国和谈很快开始,南宋通过向金国称臣、割地、纳贡等一系列手段,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史称“绍兴和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岳飞,名将,杜充,建康,朝廷,统制,宋朝,河北,赵构正,金国,观点评论,岳飞,杜充,金国,赵构,岳家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岳飞,名将,杜充,建康,朝廷,统制,宋朝,河北,赵构正,金国,观点评论,岳飞,杜充,金国,赵构,岳家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岳飞,名将,杜充,建康,朝廷,统制,宋朝,河北,赵构正,金国,观点评论,岳飞,杜充,金国,赵构,岳家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