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明皇宫的一把大火见证了皇位更迭,朱棣论功行赏时,派麾下人为第一谋士“妖僧”姚广孝送去不少绝色美女,被姚广孝拒之门外。而后送去黄金万两,再次被退回。朱棣无奈:“高官厚禄和金钱美色你都不要,你到底要什么?”
1398年,朱棣召开了一场誓师大会,斗志昂扬地发表了一番论述,大致意思是:作为太祖高皇帝和慈孝高皇后的嫡子,自己向来遵纪守法,无奈幼主(朱允炆)意图屠戮我们哥几个,这完全违背了我爹的遗训,所以我必须遵循祖训,去收拾这个臭小子!
朱棣可能没选个好日子,说完这番话,天空电闪雷鸣,据说一道闪电还劈下宫殿的瓦片。当时,在场的人开始窃窃私语,就连朱棣自己都慌了。
这是不吉之相啊!
这时,有个僧人缓缓说道:“此乃祥瑞,飞龙在天,向来伴有风雨。瓦片落,这是要变成黄色了!”
您瞧瞧这轻飘飘的一番话,顿时稳住了军心,也令朱棣刮目相看,外加感激不尽。要知道,根据明朝的制度,藩王宫殿的瓦片得清一色地选绿瓦,谁能用黄瓦也就不言而喻了......
明朝历史上有一大谜案,那就是关于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的下落。1398年,以一个碗开局的农民朱元璋,在皇位坐了31年后,怀着满心的忧虑离开了人世。他有25个儿子(不包括太子朱标),却坚持把皇位给了皇孙。
刚刚登上帝位的朱允炆,不顾朱元璋生前叮嘱,开启了对叔叔们的削藩,反倒激怒了燕王朱棣,为了自保,他的野心逐渐暴露,最终以“清君侧”为由,率军浩浩荡荡地攻向了南京。
1402年,朱允炆眼见江山不保,四叔一路势如破竹,只好放了一把大火,而后消失不见。自此,朱棣取侄子朱允炆而代之,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
在这场内战中,朱棣身边的神助攻辅助不少,但是唯有一个人居功至伟。他经常穿一袭僧服,白天议政,晚上再回寺庙,他是历史上很少见的“政治和尚”,也是名不虚传的“厚黑”大拿。
他就是朱棣的第一谋士,有“妖僧”和“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当初那个稳军心的高僧。
姚广孝家族世代行医,到了他14岁时,却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到寺院做了一个小沙弥。姚广孝去做和尚的原因,与朱元璋当年一致,那就是日子揭不开锅了,只剩这一个保命的选择。
没几年,姚广孝游历到嵩山时,遇到了当时一个著名的相师,对方见到他的模样顿时大吃一惊,给他下了一个结论:异僧,三角眼,外形似病虎,性格喜欢屠戮。
姚广孝听到这番话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很高兴,因为对方给他的评语是“刘秉忠之流”,成为刘秉忠这样的奇僧正是他的向往。
姚广孝这个出家人,他就不是个正经僧人。
1382年,马皇后病逝,悲痛的朱元璋将全国的高僧都召到了京城,让他们跟随自己的儿子们到各自的封地去,日夜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这一年,姚广孝已经47岁了,他看到人群中的王爷们,一眼就盯准了燕王朱棣。随后,他主动出击,去跟朱棣搭讪,但是因为相貌实在太奇特,朱棣甚至不肯正眼看他。眼见朱棣要溜,姚广孝也急了,直白地说道:“若殿下肯带本僧去北平,我将送您一顶白帽子。”
大家别误会哈,这顶白帽子可不是丧礼上的白色孝布,而是一个字谜:王字头上加个白,是为“皇”。
机智的朱棣立刻带着姚广孝北上了,但是自此,每次姚广孝去燕王府议事,几乎都没有第三个人在场的情况,这也让他越发地神秘。
姚广孝不仅自己为朱棣出谋划策,甚至把他认识的能人异士全部集结在了朱棣麾下。
侄子朱允炆继位称帝后,朱棣郁闷非常,眼见各位弟弟都在削藩中死的死,囚禁的囚禁,朱棣问姚广孝:“百姓如此支持朝廷,我当如何?”,姚广孝真诚地说:“万事应当顺应天道,与民心无关。”
后来,在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期间,数次转危为安,全都仰仗姚广孝在后方的指导。稳登帝位的朱棣要为姚广孝封官赐爵,都遭到了他的拒绝。
1404年,朱棣让姚广孝做了太子老师,为他赐名为“广孝”(此前法号“道衍”)。朱棣还想让他还俗,被拒绝。朱棣又赠送他官邸豪宅和官女,再次被谢绝。朱棣三番五次赠黄金,姚广孝推辞不了,便全部发给了乡人。
他白天上朝议政,晚上独自回寺院清修。
这个人,让人捉摸不透!
朱棣问他:“你究竟想要什么?”
姚广孝答:“臣乃一届俗僧,那些身外之物,并不留恋。”
后来,朱棣请姚广孝选陵址。当时有人上书朱棣说:“昌平北部的黄土山龙盘虎踞,有天子之气。”朱棣不放心,便询问姚广孝。
姚广孝半天不说话,朱棣只好问道:“少师,这块风水宝地能埋葬朕的几代子孙?”
朱棣的意思很明显,任何一个朝代都有灭亡之时,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他很想让姚广孝推算一番。
姚广孝接下来说了许多话,却唯有四个字暗藏玄机,“此处可埋葬万紫重孙。”自此,这里成为了明十三陵。
然而,朱棣却没有明白“万紫重孙”的意义。明朝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就走向了灭亡。
看破不说破,他的修为到了。
他是奇僧,无牵无挂,最难猜透,这样的人无疑是可怕的。朱棣很幸运,得到他的辅助,开启了明朝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