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77年,西晋帝国持续了八年的西北叛乱终于迎来了结束的曙光。
之前晋军接连战败,先后折损了三位刺史,眼见局势就要完全失控。终于,晋军在这一年大破叛军,随后二十多万胡人来降,叛军的败亡之日似乎已能望见了,晋人也就有精力南征灭吴了,西晋满朝上下无不欢呼雀跃。带来这场关键胜利的是盖世猛将文鸯。
文鸯本名文俶,小名阿鸯,后人因避讳常以文鸯称之。他本是曹魏一朝的猛人,而且是三国末期数榜首的猛将,甚至有人认为他才是三国时代第一猛将,猛过吕布张飞。文鸯因不满司马氏专权,跟随父亲文钦造了司马昭兄弟的反,他的猛将之名就是在这场战争中成就的。
文鸯曾仅凭几十人就威慑住了司马师的上万人马,在敌军阵中左突右冲,犹入无人之地,所向皆披靡。司马师甚至由此吓破了胆,旧疾复发而死,文鸯之名由此响彻中原。可惜义军内部矛盾重重,首领诸葛诞率先发难,诛杀了文钦,文鸯敌不过无奈投降了司马昭,就此成为司马氏的将军。
文鸯是投降了,可司马氏明显不信任他,毕竟司马师就因他而死。接纳他就是个收买人心的无奈之举,重用是不可能的。西晋建立后,这位猛将一直被雪藏在幕后,似乎再难出头。可后来机会还是来了,西晋立国后不久,西北地区就爆发了鲜卑秃发部发动的叛乱,叛乱经年不息,晋军接连遭受重创,晋武帝司马炎本着死马权当活马医的精神,将文鸯推到了西北前线,希冀大力出个奇迹。
文鸯被雪藏多年,一朝出笼,当然仍是有限制的。文鸯虽然被授权统领秦、凉、雍三州军队,但他的官阶只是平虏护军,在西晋朝的军衔中,这个护军只是个临时官职,更多是作为副将存在,所以文鸯的权力范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西北地区真正的军事主官是司马骏,当朝皇帝司马炎的七叔,若能大破秃发树机能的功劳最后要算在这位头上,文鸯只是个干苦力的。
文鸯尽管受到各种限制,但他一旦上了战场,就不会辜负猛将之名。文鸯只打了一仗,叛军首脑秃发树机能就歇菜了,跟他一起闹事的部落立马见风使舵,归顺晋朝,前后有二十多万人来投。秃发树机能见形势比人强,也表示臣服,还派了质子以示诚意。
司马炎立时大喜过望,他一直在苦苦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只要平了西北,他就可以专心南下征吴了,一统天下就指日可待了。将分裂了百余年的帝国重新统一,单凭这一条,他司马炎就能算得上“千古一帝”。
为了尽快结束西北战事,司马炎决定接受秃发树机能的求和,暂停了西北方面的军事活动。事实证明,欲速则不达,司马炎的急于求成反倒葬送了文鸯开创的好局。
转过年来,秃发树机能就恢复了元气,再次反叛。晋军再次大败,新任凉州刺史杨欣死难,这是晋朝在西北折的第四位刺史。秃发树机能之乱被彻底平息,需要等另一位猛人出现。
文鸯在后面的战事中就消失了,司马炎不愿让这位不可控的人物继续掌兵,过了没多久就把他调到辽东去了。文鸯临行前去觐见皇帝,见完面后司马炎估计是又想起文鸯害死司马师的事来了,很是不忿,找了个借口就把文鸯免官了。
文鸯就这么戏剧性地再次离开官场,他的再次复出仍然是一场悲剧。
当年文鸯的父亲文钦被诸葛诞杀死,文鸯便投了司马昭,这直接导致了反司马义军的分崩离析,诸葛诞不久便败亡了,文鸯算是间接报了仇。本以为这场恩怨就这么结束了,谁知有人不依不饶。诸葛诞的外孙司马繇幸运得势,对自己的仇敌展开清算,仇人之一便是害死外公的文鸯。早就离开朝堂的文鸯就这么来到了前台,他被诬以谋反罪,惨遭夷灭三族之祸。
人类有很多情绪来得莫名其妙,仇恨更是如此。
生前打仗有多猛,死的就有多憋屈,可怜文鸯,可叹文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