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期,皇位的争夺十分激烈,朝中臣子掌握权势之后也想要逼迫皇帝退位,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为了师出有名,经常会选择现任皇帝禅让的方式。禅让制度其实在夏朝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尧舜禹的禅让更是留下美名,后人以为那时候他们的禅让是让有德者居之,但是看看史书,我们才会发现背后的真相,尧和舜曾经经历了什么?
禅让制多
封建时期的继承制度,大多数时候都是家族传承,当父辈去世的时候,会在子嗣中挑选嫡长继承自己的皇位,看重的是血脉亲缘。但其实在更早时候流行的是禅让制度,这一制度和如今的选举有些相似,人们会挑选有能力有德行的人。
由其来继承统治者的位置,和家族血脉没有任何的关系,上一任统治者也会心甘情愿的把权力交付给人们推举出的新任领袖。在人们的想象中,这是一种非常和平的方式。
尤其是尧舜禹,他们三人的权力传承更是以禅让为主,让后世人对他们都非常称赞,但实际上他们的禅让并没有那么和平,背后真相也十分残忍。
尧让舜
在《尚书》中有记载,尧在位大概有70年的时间,他也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本人没有能力,并没有百姓愿意支持他,舜是他的女婿,很早就娶了他的女儿,此人非常有能力得到了民心,掌握的权势也越来越大。
但即使如此他却并不自大,反而推荐尧的儿子去治理地方,希望能够让百姓见识到对方的能力,成功做新的统治者,但是尧的儿子却非常不成器,8年之后依然毫无作为,最后在人民的推举下,尧把王位禅让给了舜。
这样来看,这一次禅让还是比较和平的,但是还有很多书籍提到这一事件,揭露了背后的真相。在《荀子》以及《竹书纪年》中都有提到背后真相,这些书籍对于先秦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载,其中多次出现了尧让舜的真相。
据说,尧在晚年的时候,被自己的女婿逼迫,被其囚禁在平阳地区。理由就是尧没有德行,在囚禁了尧之后,他又杀害了尧的儿子,最后才得到了皇位。那个时候尧已经快有100岁了,还要被囚禁,甚至被流放,最终被逼死去,交出了皇位。
舜在掌握权势之后还开始针对曾经效忠尧的臣子,将他们革职。
舜让禹
禹在后世中名声也很高,最大的功绩就是治水了,甚至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他的父亲也是一位水患专家,在很早时候就去处理水患了,但是治理了9年的时间,仍然没有任何成功的迹象,舜即位之后就以此为由将其杀死。
禹长大之后,在自己的部落中有了一定名声还成为了部落的首领,后来他也开始到各地治理水患,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了周围很多人的支持。在很多人理解中应该是舜年纪大了,之后看到禹有德行就把皇位禅让给了他。
但是在史记中有记载,舜是在一把年纪的时候,在南巡路上因病去世的,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出巡,在《竹书纪年》中有记载是禹逼迫他去南方巡查的,而这种巡查更直接一点来说就是驱逐。
舜原先也是想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他的儿子声望不够德行不足,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但即使如此,舜也不想轻易的交出手中的权力,后来禹利用手中权势逼迫已经100多岁的舜外出巡查,让他死在了路上。
禹才继承了皇位,史书就记载成舜禅让给了禹。尧舜禹的禅让大多出现于儒学典籍中,其实在很多同时期的书籍中,记载的真相与其完全不同,《韩非子》也曾提到过这段历史,在他的言谈中,这几人并不是禅让交出了权力。
而是舜逼迫尧,禹逼迫舜。他们都是臣子杀害君主夺取权利的。孟子的学生在询问他是尧将天下让给了舜吗?孟子的回答也是否。再看一下后代的历史,没有任何一位统治者在位时期愿意将自己的权利拱手相让。
即使是华夏文明刚刚出现的时候,黄帝也是通过父子相传的方式来进行权力交替的。
结语
尧舜禹是是华夏的祖先,在当时也都是有功之臣,在位时期表现也很优秀,但是他们之间权力的交替可能并没有那么轻松祥和,往往都伴随着夺权逼迫。通过史书我们也可以看到尧和舜的经历,高龄之际被囚禁,被驱逐,堪比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