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宋朝不弱,只不过宋朝是我国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所以就会给人一种宋很弱的错觉。
首先说一下分水岭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宋以前,文臣武将是没有明显区别的,上马东征西讨下马安邦治国,各有韬略,只不过有偏科的现象而已,比如姜子牙,吴起,伍子胥,司马穰苴,商鞅,甚至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君王。
中国的封建王朝,自夏商周到唐代,都是传统的尚武社会,尚武之风很浓厚,即使是读书人也尚武。
越往前越明显,春秋战国到汉代最明显,这个时期的名臣基本上都懂治国也懂带兵打仗,基本上都是全才。
因为这段时间没有科举制度,所以入士的渠道相对也宽松一些。
唐代是第一个普及科举的朝代,科举成为普通人进入试图的唯一通道,那么这个时候你想报效国家,再去习武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还是先把书读好吧。
但是唐代的尚武之风并没有落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家本就是兵家出身,家族尚武传统对社会的影响大于科举制度。
科举的普及,形成了尚武之风下降的状态。
往后的明清也是如此。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一种现象,就是宋明清完全没有前面的秦汉唐有血性,原因就在这里。
明末一个袁崇焕能骑马带带兵就被认为是英雄,这一点都不奇怪。
而宋是这个时期的分水岭,自然就会形成一种错觉。
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宋是第一个弱化武将的时代,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过度削弱武将,自然在制度上有很多的弊端。
但是宋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中,能生存两百多年,表明宋朝实际上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弱。
宋代君臣明白,战争与称臣的区别,战争或许可以打败敌人,带来的必将是国库空虚,国困民乏,参考汉武帝,称臣虽然会养虎遗患,但是这种投资比发动战争廉价的多,以低廉的钱财换取太平,到底是对是错这个有待争论。
我们就不说辽金西夏吐蕃了,最强的蒙古帝国,宋可以以半壁江山与他拉锯一个世纪,绝不是一个运气可以解释的,蒙元的统治者又不是傻子。
总结来说,宋的弱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一个是两种现象的分水岭,宋处在这个位置,给人一种很弱的错觉。
二是周边存在的政权比较多,给人一种宋一个都摆不平的感觉。
三是宋总是对外族称臣,这或许是当时状况下最好的解决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