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的民族融合,融合之后,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也成了变异的汉族,正真纯正的汉族几乎没有了。
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中华文化下,定义是否是蛮夷,主要是文化来区分的,入侵中原的其他民族,如鲜卑、沙陀、女真、契丹、蒙古等,他们带进来的大部分本族人到了中原以后开始慢慢像汉人一样生活,习汉字、说汉话、接受汉人的思想观念等等,长此以往数代之后也就成了汉人。就是说你虽然是蛮夷,但是认同汉文化,你就是汉族。这些就说明了我们汉人的融合性强且包容性强,不管对方是什么民族,只要认可我们的文化,那我们也愿意去接受他,没有天然的排斥性就是壮大的基础。
蒙古人在打败西夏后,基本上采用灭绝和驱离的政策,所以党项族就消亡了。汉族人口过于庞大,采用这种政策是不切实际的。所以,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最终的结果都是民族间的融合。蒙元时期对汉族屠杀,非常厉害和残忍,但是蒙古人也知道,如果处处抵抗,是拿不下中原的,需要怀柔的一手,就是诱降,很多汉族人后来都做了蒙元时代的大臣,利用这些汉人来管理汉人,省时省力,客观上也避免了更多的屠杀。
满清时期,更加注重,就是利用汉人管理汉人,后来为了笼络汉人的心,康熙时期提出了满汉一家的概念,现在流行的“满汉全席”也可以从中找出端倪,涉及全国汉族地区和满族地区的108道菜。满清的大规模屠杀范围主要限定在四川、扬州、嘉定一些地区,其它地方并未波及。加之满清非常认同汉文化,最后也都同化了,满清的绝大多数皇帝,都可以说是一个汉学家。
晚清灭亡的时候,八旗子弟失去生活来源,挥霍无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后来的民众和革命人士,有部分要求屠戮满族,很多满族子弟为了避免悲剧,改头换面,更改姓名,都用了汉族的姓氏,得以保全。因为那个时候,满族人汉化很厉害了,自己的母语已经基本不会讲了,一口汉话,后来著名的老舍先生,就是满族人,从中可以看出,汉文化的影响。
汉族的融合能力强,汉族可以称得上世界范围内最包容、融合性最强的民族了,最开始汉族的祖先只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人口也不多,慢慢向外扩张与其他周边民族融合,从而开枝散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