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了多少王朝的兴盛衰亡,每每到了改朝换代之际,总是大动干戈,血流成河的画面。
一个朝代到了末期,昏庸的统治和黑暗的社会,给百姓带来无尽的痛苦,让人见不到丝毫的曙光和希望,那些忍无可忍的仁人志士便会揭竿而起,推翻统治阶级,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然而封建社会的本质却不会因为新王朝的建立而得到改变,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新王朝也是建立在杀戮和争权的基础之上的。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率领民众推翻了蒙古人的残暴统治,给百姓带来了新的生活,被奉为一代明君。
然而他在登基称帝后,也逐渐对曾经辅佐自己出生入死的部下生了杀心,陪他打江山的34个人,被他杀了30个,只有4个人最终得以保全性命。
这四个人都是谁?朱元璋为何不敢对他们动手?
草莽出身
在中国古代的历代帝王之中,朱元璋也算得上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因为他是一位真正出身于草莽的“平民皇帝”。
朱元璋幼年时期过得十分艰苦,甚至曾经做过乞丐,因此他从小就目睹了百姓困苦的生活,也亲身体验过民生疾苦。
青年时期,他和幼年时的同伴一同参军,加入了郭子兴麾下的红巾军,开始了反抗黑暗统治的道路,想要推翻蒙古政权,为天下百姓谋得一条生路。
从小独自谋生的朱元璋吃得了苦、耐得住劳,即便行军过程十分艰辛,他也从没有喊过一声苦,反而每次都在战场上表现英勇,因此很快获得了身边战友和军队将领的赏识。
朱元璋不仅作战勇猛,而且还十分善于游说,在他的劝说下,许多同乡好友都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
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不断成长,影响力也是日益扩大,慢慢有了自己的队伍,培养了许多的心腹,这个从前大字不识一个的小乞丐,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方势力,并且还获得了许多的支持和拥趸。
1368年,朱元璋自立为王,定都南京,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一步步扩大着自己的势力版图。
扫清余孽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开始着手要扫清剩余的元朝余孽,绝不让其威胁新生的明朝政权。
军事上,朱元璋一面派出自己信任的大将一路北上,与逃亡大漠的元朝残党展开斗争,平定漠北,让他们再无还手之力。
另一面,长江附近的陈友谅和张士诚也是虎视眈眈,威胁着新生的政权,甚至这两方势力还联合起来,发起了主动攻击,令朱元璋头疼不已,但他很快便想出了破解之法,亲自率军发起反击,在他的带领之下,明军士气大振,很快便打破陈汉,不久后同意了江南。
政治上,他吸取元朝覆灭的教训,积极找寻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以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社会的稳定,争取开创盛世。
国家刚刚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乱,各行各业都遭受重创,正式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朱元璋因此下令鼓励农业发展,让农民归耕,奖励垦荒,还在各地兴修水利设施,加速农业的恢复。
除此之外,他还减免农民的赋税,并让国库拨款给予大量救济,这样的政令于百姓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他也因此颇得民心。
作为一名草根皇帝,朱元璋能够体察民间疾苦,做到勤政爱民,想百姓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在他的努力之下,社会和百姓的生活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开创了洪武之治。
诛杀功臣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汉高祖刘邦还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建国称帝后,都对自己曾经的心腹痛下杀手,以各种各样的手段削弱这些功臣的影响力,这是常见的帝王心术,朱元璋称帝后也走了相同的道路。
明朝建立以后,那些曾经陪伴朱元璋建功立业的心腹重臣大多手握重兵,并且自身也颇有影响力,这使得刚刚坐上皇位的朱元璋颇为忌惮,因此他还特意设立了锦衣卫来监管群臣。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有许多人拥兵自重,自视甚高,甚至敢违抗朱元璋的意志和命令,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
朱元璋在位期间,曾经陪他打江山的34个人,被他杀了30个,其中有不少还牵连了全族,只有4个人幸存,他为何不敢动这四个人?
这四个幸存下来的分别是汤和、耿炳文、沐英和郭英,其实也并非是朱元璋不敢动他们,而是因为他们都各自有着保命的绝招。
汤和与朱元璋是一同长大的兄弟,并且是在他的带领下朱元璋才走上了起义之路,在明朝建立后,他也没有贪恋权位,主动还乡,没有参与过任何朝堂争斗。
耿炳文也是一个低调守成之人,他在天下安定后便主动请缨前往边疆驻守,对于朱元璋也是绝对的忠贞不二,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沐英则是朱元璋的义子,从小在朱元璋夫妇身边长大,对于自己的义父义母十分孝顺,在马皇后死后,他还曾守孝三年,远离朝堂。
最后一名郭英则是朱元璋宠妃的兄长,是地位尊贵的国舅,但他却从不自视甚高,一直低调为人,从不参与任何党争。
小结:
任何王朝都是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帝王之位更是充满了血腥和残酷。
那些曾经被朱元璋视作左膀右臂的人,也都在后来的斗争中被果断除掉,他们或是参与党争引起了帝王的猜忌,或是自己利欲熏心忘记了原本的自己,因为荒淫无度和贪腐行径而断送了自己的和家人的姓名。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铁血般的手腕,对于那些会威胁到新生王朝的人,绝不保留丝毫的情面,坚决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