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下有知,李建成必然高喊,我是太子,我也一样文武兼资,更不是窝囊废,如果我登基不亚于李二,我之所以留下荒淫好色,无能贪婪的名声都是李二所赐。他李世民才是这样的人。他篡位登基,乱臣贼子。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有人向高宗李治紧急禀告,宫中一个老妇去世,李治一惊,后宫死一个妇人也来报告,但此人偷偷地和李治说,她的身份不同寻常是李世民的嫂子,废太子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李治一听半晌无语,如今想来玄武门之变已经是整整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李治立即道:“厚葬,与隐太子息王合葬”。与当初李建成的去世不同,当时的李建成的死亡属于政治事件过于敏感,当时是草草下葬。直到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李世民出于政治考虑才追封李建成为追赠太子,谥号为隐,封息王。与《旧唐书》记载的不同,真实的李建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必须承认的是,李建成的能力很强,而且能文能武,丝毫不亚于李建成。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李建成已经28岁,李世民不过19岁。李渊起兵真正能和李渊协商的第一人选就应该是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这不仅仅因为他是长子的关系,更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培养对象,当然也说明李建成能力的不俗。再一点,身为长子李建成自然要陪在李渊身边,不可能像李世民一样南征北战。他的作用更多的是治理后方,提供后勤辎重。其作用不亚于李世民。
李渊在起兵之后自称大将军,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帅左军,任命李世民为敦煌公,率领右军,两人职务相当,同为李渊的左膀右臂。大军一路攻取关中和长安。这里要指出的是,长安是李建成带领精兵攻取下来的。隋炀帝死于江都兵变之后,公元618年,李渊建唐称帝,李建成作为长子被册封为太子。应该说,在此期间,李建成的功绩是可圈可点的。指挥作战不亚于李世民,如果是一个好酒好色的纨绔子弟,李渊肯定不会委以重任的,但李建成后期之所以没有战功,就是因为他身为太子,自然不能亲自领兵作战,李渊大概也不会答应,换句话说,如果李世民是太子,他也一样。身份地位决定了外出作战的只能是李世民。
李渊也在不断地培养李建成,史载:“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这是作为一个帝国接班人必须具备的能力。而李世民在外作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与李建成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李世民在前线作战,需要大量的粮草、武器、兵员,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这些都需要李建成源源不断地供给,而且李建成还得协助李渊处理军国大事。但这些显然被李世民刻意地隐瞒了。
李建成不仅军事能力不俗,文治更是不俗。在李建成的主持下,大唐颁布新律令《颁定科律诏》,此律对后世提供了至为重要的影响,在经济上,初定租庸调制,对纳税、徭役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虽然这些都是李渊主导,但具体负责的却是李建成,在运行当中李建成还要弥补不足。李世民好比在台前出演男一号,李建成却是导演,但名声却不如李世民显赫。现在提及李世民必说他的天策府,实际上李建成的东宫丝毫不亚于天策府,比如,魏征,冯立,王圭,薛万彻等人都是李建成的核心班底。
李建成的优点突出,缺点也同样明显,史载李建成:“性颇仁厚”。说白了就是太宽仁、太老实,没有老二李世民狠辣,后来李世民与李建成虽然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但李建成却始终没有下死手的意思,魏征后来对李世民说,太子当初就是没有听进他的意见,才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乃至于自己和五个儿子都被诛杀。李世民为了证明自己篡位的正当性,对于李建成多有污蔑,不仅好色,而且淫乱后宫,跟爸爸的妃嫔有不正当往来。实际上李建成的种种行为就是为了证明一件事。只有他李世民才配当太子。
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曾说:“太宗既立,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信辞。也就是说,在章太炎的眼里,唐太宗实录都是假话。公元2005年,李建成的墓志在西安被发现,阳文篆书“大唐故息王墓誌之铭”。志为方形,边长52厘米,高11厘米,四侧无纹饰。其志文仅55字:“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上面只刻了寥寥数字,交代了李建成的去世时间和安葬时间,对李建成的生平事迹只字未提。可以说,李建成墓志铭的发现,可以说是坐实了李世民的为人。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