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皇室中就逃不过同室操戈的命运,正如同现代人向往金钱一样,古代人对至尊之位也异常渴望,但凡有一丝丝可能接触到皇帝宝位的机会,几乎没有人能心甘情愿地放弃。
朱棣便是这样一个人,自从太子朱标去世后,他心中的希望之火便熊熊燃起了,但是1392年,这簇火被一盆水浇灭了,朱元璋竟然不像其他皇帝那样,从自己的儿子中选太子,而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要说朱标被选为太子,朱棣虽然不甘心,但也不会有太多意见,毕竟兄长是嫡长子,且威望极高,多数大臣愿意支持他。但是朱标一死,剩下的人中只有他最有资格,毕竟在朱棣看来,自己军功很高,人又有才。而朱允炆除了年纪轻,似乎没什么能比得上自己了。于是朱棣与朱允炆狭路相逢之际,公开嘲讽“不意儿乃有今日”,话语中夹杂了三分不满五分羡慕。
1398年,朱允炆登基为帝,此时的他自知周边虎视眈眈,于是决定削弱周边藩王的权力,于是一个又一个王爷倒台了,这时的朱棣认为朱允炆会对自己下手,于是在姚广孝的建议下,扩充了军队。这边朱允炆还在思考如何对燕王小手,那边朱棣便带着他的铁骑直逼南京城,朱棣就这样上位了。
那么,竟然皇位最终回到了朱棣手上,那时候的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呢?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对这个朝代充满了信心,也希望自己能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标准,这样未来便不会有皇位上的纷争,于是嫡长子继承制成为了他的首选。虽然朱元璋对朱棣的军事才能赞叹不已,但是为了巩固统治,他还是选择了朱标和朱允炆这对父子。
除了皇帝的原则问题外,言官的力量也是无限的,就算朱元璋曾经杀过数不胜数的官员,但是他依旧在乎名声。如前文所言,朱标因为是嫡长子,身边有很多拥趸,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自然会优先选择朱标及朱标的孩子。事实上证明,朱允炆的确有很多支持者,比如说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人。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朱棣的性格是最像朱元璋的,而朱元璋本人虽然常常滥杀无辜,但是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他又如何不懂自己的缺点呢,只是不愿意改。所以他自然不希望明朝的继位皇帝是一个与自己相似的人,常常滥杀无辜,让本就人心惶惶的明朝雪上加霜。
可惜的是,朱允炆虽然不滥杀,但是实在是太不愿意杀人了,导致朱棣和他的儿子几次逃过危险,最终只能自己自焚而死了。
从这两点来看,朱元璋不将皇位传给朱棣是有合理要求的,在他看来给谁都行,就是不能给太像自己的朱棣了。只不过他虽然估准了朱棣的性格,却低估了朱允炆的仁慈与温和,古今登帝者,还是不能太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