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仁宣时期,文官掌握实权,并开始逐渐府化。仁宗、宣宗感到明显被架空,于是让司礼监分内阁之权,对文官集团进行监督约束,因此朝政还比较清明。但到了英宗初期,因为皇帝年幼,“三杨”完全凌驾皇帝之上,内阁彻底失去了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府拜”,在正统初年,明朝官场出现了一个贪府横行的小高潮,而这显然是来自社会下层的王振和他的学生明英宗无法忍受的。
于是史书上记载,英宗逐渐掌权后,任命王振为司礼太监,屡兴大狱,屡用重典,抓了很多高官。文官集团称这些高官都是冤枉的。但英宗又不是傻子,如果不是这些高官确实不法,残害百姓,恐怕王振是没有权力逮捕他们的。所以王振实际上是在恢复明太祖时期的重典治贪,整顿吏治,而其背后的支持者,便是英宗这个愤青皇帝。
因此整个文官集团便和王振结下了非常大的仇恨,到了瓦剌进犯,文官们无法劝阻英宗亲征,于是千方百计开始搞破坏。因为一旦战争胜利,王振就建立了不世武功,政治地位将更加巩固,这显然是被整得很惨的文官们无法接受的,于是明军失败的命运,在还没有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二日,英宗被俘后的第七天,尚未登基的代宗作为摄政王上朝理事,当时王振也跟着英宗出征,死在乱军中了。受够了这个大太监鸟气的官员们,这下可以放开嗓门一诉委屈了。右都御史陈镒(都察院主官,正二品)联合大臣提议:王振危害社稷,陷害皇上,请诛杀其族来安抚人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