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可以说他的命令就是规矩,就是法律,谁也不得违抗,即使这命令不合理、不正确。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全国发布了一道“禁猪令”:“养豕之家,易卖宰杀,固系寻常。但当爵本命,既而又姓,虽然字异,实乃音同,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对你们养猪的人家来说,买卖宰杀都是正常的事,但我是属猪的,今年还是我本命年,我又姓朱,虽然不是同一个字,可音相同啊。再说你们不知道吗,吃猪肉会长疮哎。所以这猪肉禁止吃了。谁要敢故意违抗我的命令,你全家都发配到最、最、最远的边疆,给我永远去当兵。
这个圣旨一出,全国乱了套。老百姓谁不怕发配充军啊,让我全家去打仗,那不就是让我全家死光光吗,于是大家马上把家里的猪全宰了,低价出卖,尽量减少些损失。连小猪崽儿也惨遭屠刀,没活多少日子又去投胎了。
这个正德皇帝很“潇洒”,他不喜欢工作,经常不在皇宫里呆着,而是在全国各地旅游,国家大事都交给文武百官,每天派人骑马向他汇报。
“禁猪令”下达之后,正德皇帝游玩所到之处,看到猪都被杀了,还有大批养猪的人家,杀不过来,就扔到河里。
一个月以后,留守在京城主持国政的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实在看不下去了,写了一道奏章——《请免禁杀猪疏》。他没给皇帝面子,一条条驳斥正德皇帝“禁猪”的理由。并请求尽快废止“禁猪令”,让老百姓好好过日子。
可正德皇帝没搭理杨廷和。
又过了两个月,礼部上了一道奏章,说咱国家的祭奠仪式规定要用牛、猪、羊三牲各一头,现在没猪了,无法正常进行,请求皇帝改规矩,决定一下用什么代替猪。
正德皇帝发现各方都给他压力挺烦的,只好取消了“禁猪令”。这场闹剧总算结束了。
类似“禁猪令”这样胡来的命令,并不是从正德皇帝开始,比如唐朝皇帝姓李,就不许老百姓吃鲤鱼,你要敢来一道“糖醋鲤鱼”,就等着坐牢杀头吧。
还有宋徽宗赵佶也来这一套,下了一道禁狗令。因为他属狗,所以禁止杀狗。
不过这个事不是宋徽宗发起,而是一个叫范致虚的官员拍马屁提出来的,说陛下您生肖属犬,那人间就不应该杀犬。
宋徽宗一听这有道理啊,于是下旨禁止杀狗,甚至禁止养狗。范致虚因为这一马屁拍得好,得到赏钱两万。
当时的太学生们听说以后,非常鄙视,有人说:“神宗皇帝属鼠,但却没有听说禁止养猫的诏令。”
其实这些荒唐之举完全没有意义。统治者让老百姓避讳自己的姓名、属相,就是显示自己拥有特权,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