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刚设立之初考察的是人们对古代经典的认识,而那时军事人才还没有统一的选拔策略。武举是从唐朝开始,那汉朝军事人才是怎么储备的呢?汉朝之时就已经产生了挑选作战型人才的制度,它的名字叫“勇猛知兵法”。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方式呢?
汉朝的这种方式不是常设的,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征调使用。对于历代统治者而言,统兵权是重中之重,它关乎国家的存亡。历史上朝廷正式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军事人才是从武则天开始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担心自己的统治会不稳固,认为要牢靠掌控帝国就要控制好军权。
掌控军权的方式就是在军队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武则天刚成为皇帝时,国家处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广揽天下人才就能解决控制军权的问题。武举制开始于长安二年,清末才废除。尽管在元朝曾停止过,不过在明宪宗时又得以恢复。武举考试都考察哪些内容呢?
史书中这样记载: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远射)、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从唐朝武举考试内容来看,当时非常重视枪法和射击能力。武举人选拔是每年定期举行,这与汉朝不定时有很大区别。此外最初设立时的弊端也在后来得到改善。
最开始的武举考试太侧重身体强壮,忘记了对武将知识的考核。宋朝开始武举人考试不仅纳入科举考试当中,除了技艺测试的外场,还增加了考验兵法策略的内场。武举人考试的制度逐渐趋于完备,那时也有了类似今天辅导班之类的培训机构。总之国家在选取人才方面,不仅要考量身体素质,更看中知识涵养及对兵法的见解。选拔测评方式趋于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