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建文帝朱允炆真的逃出南京城吗?朱棣的谎言骗了我们六百年

建文帝朱允炆真的逃出南京城吗?朱棣的谎言骗了我们六百年

在电影《邪不压正》里,演员廖凡饰演的朱潜龙撞脸朱元璋的“鞋拔子脸”,于是认定自己是当年出逃南京城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代,是真龙天子。虽然,当时已经民国,他却还天天想着复辟大明朝。

1402年,燕王朱棣篡位攻破南京城,传闻找遍整个皇宫都不见建文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最后朱棣对外称皇宫内有密道,建文帝带着太子朱文奎已随亲信从密道逃走。

历史向来是胜利者书写的,不管因何原因而篡位,朱棣终究是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而朱允炆还是他的亲侄子,如果他真的将建文帝赶尽杀绝,在天下人看来,未免太心狠手辣了。所以有不少史学家猜测,明成祖朱棣在这件事上说谎了,建文帝不一定逃出了南京城。

削藩,自不量力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一边慢慢地将那些有实力的开国元勋们铲除,一边封藩给他的儿子们。

藩王在藩地的权力是很大的,虽然名义上不得干预地方事务,但是他们拥自己的王府与军队。而军队人数,全凭藩王自己实力去招募。

朱元璋所封的25位藩王里,属燕王朱棣与晋王朱棡势力最大,他们各自拥有十万军队。他们一个镇守北京,一个镇守山西。

明朝疆域辽阔,政权建立之初,许多边疆地区局势并不稳定。尤其是元朝的残余势力,朱元璋前后北伐13次都无法彻底消除隐患。

所以,藩王们最大的作用就是镇守边关。在这种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朱元璋作为生性多疑的皇帝,信得过的也只有自己的儿子。当边关出现危急时,藩王就会出兵镇压,实际上的权力还是要大于地方官的。

藩王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制衡功勋贵族们。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弟兄分论功行赏,一共封了65位公侯伯。所谓,共患难,苟富贵。这65个人性格各异,有自觉功高盖主的,有觉得行赏不公的,有半路投降并非忠勇之士的……

这些开国元勋们,大多也被派往各地掌管地方事务。如果没有个藩王在他们身边监督着,估计朱元璋晚上觉得都睡不好,生怕谁和元军勾结又来反他了。

朱元璋下这么大一盘棋,想的就是各藩王兄弟齐心,将来拥护太子朱标,巩固明朝朱家政权,千秋万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众藩王翘首以待,尤其是燕王与晋王,大家都想着新太子会是在他们俩之间甄选。结果,朱元璋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此时的燕王与晋王虽然心生不满,但是慑于朱元璋的威严,也不好说什么。

洪武三十一年,明成祖朱元璋去世,皇孙朱允炆继位,称建文帝。

建文帝其实是个性情温和,知书达礼的人,可为什么当了皇帝后,就开始拿叔叔们开刀,强势削藩?

首先,是他作为年轻皇帝的不自信。相对蕃王们,不管是辈份还是功勋或者才能,这些叔叔们都在他之上。他虽然是九五至尊,但是也是小辈,始终是侄儿。

藩王们有个什么想法,朱元璋都能镇得住,但到了建文帝这里可就不一定了。

当了皇帝的朱允炆看不到亲情,只看到叔叔们赤祼祼地对他皇位的威胁。

另一方面,朱元璋在位时,有建树的厉害的臣子几乎都被杀光了,他并没有给建文帝留下些什么有用的大臣。

建文帝所重用的方孝儒、齐泰、黄子澄都是一群只会说、不会谋略的迂腐之臣。他们窜掇建文帝削藩,将朱允炆内心的火苗烧起来,却又贡献不了什么好的计划,不然建文帝也不会从弱到强的削藩,把实力最强的燕王留到最后,自己给自己树立了最强大的敌人。

篡位,胜者为王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元配夫人马皇后去世,各路藩王回京奔丧。朱元璋笃信佛教,他给每个藩王请了一个高僧,让他们回到藩地后继续为马皇后念经祈福。

燕王身边的这位高僧就是姚广孝,他颇有学识与谋求略,也和朱棣性情相投。他随燕王北上后,二人来往密切,姚广孝觉得朱棣是帝王之材,不应屈居人下。他还将自己的好友袁珙介绍给朱棣,这二人算是燕王篡位的推波助澜者。

朱元璋去世前不久,秦王与晋王先后去世,藩王中就只剩燕王最年长、势力最大。弥留之际的朱元璋也担心燕王势力过大,影响到皇太孙的地位,于是下诏书,他死之后,藩王们不必回京奔丧。

朱元璋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建文帝就先后废了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五位藩五。这让燕王危机感大增,老谋深算的朱棣表面上称病,暗地里却在快马加鞭地壮大自己的实力,收罗各路能人异士,日夜练兵。

建文元年,建文帝派兵三十万北伐燕王,结果被朱棣歼灭九千人;第二个月,建文帝又派兵五十万,被朱棣亲自率兵上阵大破。

叔侄俩的战争打了四年,史称“靖难之役”,最终,以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皇宫易主得以告终。

而建文帝,在得知南京失守,朱棣马上就要打进皇宫时,一把火将皇宫点着。等到朱棣闯入皇宫,除了一堆烧焦的尸体,什么也没有。

在寻遍了整个皇宫后,不见朱允炆和太子的尸体,但是也不排除那几句烧焦的尸体里有他们。但是他们找到了朱允炆才两岁的二儿子,朱文圭。

朱棣当了皇帝后,对外宣称,在皇宫里发现了密道,想来建文帝一定是带着太子和几个亲信从密道逃跑了。可是让人不解的是,一样是出逃,为什么只带上大儿子,不把二儿子也一起带上呢?导致两岁的朱文圭在今后的五十五年里都被囚禁在凤阳高墙,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那之后,民间时有传闻。有说建文帝出家当了和尚;也有说他改名换作“让”姓,以逃脱朱棣的追捕;还有说他逃往重庆一带……

在那种信息与交通闭塞的时代,逃命路上的建文帝的行踪竟如此清晰?也不知道明成祖朱棣知道这些消息会不会派人去追杀,毕竟,只要朱允炆活着一天,朱棣的皇位就没那稳当。还是,这些消息原本就是他明成祖放出去蛊惑人心的?

出逃,投奔沐府?

还有传闻言,建文帝逃到了云南,投奔沐王府。

云南的“沐王府”,主人叫沐英,也叫朱文英,是明太祖朱元璋收养的义子。明朝初年沐英因为平定云南有功,被封西平候,世代镇守云南,子孙后代可以世袭罔替。

沐府传世十二代,远离中央朝廷的斗争,位高权重,相比刘伯温、李善长他们,结局是最好的了。不过沐家的子孙都非常忠于大明朝廷,直至最后一代子孙沐天波随永历帝朱由榔战死于缅甸。

沐英8岁时失去双亲,沦为乞丐,朱元璋与妻子见他可怜,收他为义子。沐英比太子朱标年长11岁,这二人之间的兄弟情谊是其他皇子不能比拟的。再加上当时朱标是最具资格的接班人,他本人又具备着所有明君的优良品质,所以沐英从一开始就视他为少主。

朱标去世时,得知消息的沐英也悲痛欲绝,随后也一病不起,最后竟因此撒手人寰。自己最喜爱和信任的儿子和义子接连去世,这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痛苦不已。

所以,不管是讲情义还是论实力,沐府都是能保得住朱允炆。当然,前提是朱允炆真的能顺利逃到云南。

不少明史专家经推测,建文帝朱允炆最终逃到了云南武定的狮子山,在山上的正续禅寺出家了。

正因为建文帝的关系,狮子山被誉为“西南第一山”,在正续禅寺内大雄宝殿的廊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僧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信然皇觉旧”,下联是:“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高。”

这对联意思再明显不过了,点破了叔侄关系,也道破了燕山就是燕王。

寺庙里面还有一座惠帝祠,祠内端坐着三尊佛像,中间的一尊身披袈裟,背靠龙椅,据说就是建文帝。除了对联、佛像以外,正续禅寺内与建文帝有关的遗迹还很多,比如“龙凤古柏”、“龙隐庵”、“月牙潭”、“礼斗阁”等等。

据史料记载,当年年幼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问他的老师张居正:“闻建文帝当时逃逸,果否?”

而张居正的回答是:“国史不载此事,但故老相传,言建文当靖难师入城,即削发披缁从间道走出,人无知道。至正统间,忽于云南邮壁题诗一首,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有一御史觉其有异,召而问之。老僧坐地不跪,曰:‘吾欲归骨故园。’乃验知为建文也。御史以闻,遂驿召来京,入宫验之,良是。是年已七八十矣。莫知其所终。”

所以,在明朝历代官员们看来,建文帝当年逃亡到了云南,在狮子山终老。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疑点又不少。

民国史学家孟森在《建文逊国考》提出疑问:“成祖命中使出其尸于火,已验明的系建文,始以礼葬,则何必疑于人言,分遣胡濙、郑和辈海内海外,遍行大索二十余年之久?”

既然朱棣知道建文帝去了云南,为何前后搜寻其影踪达二十多年之久?到底是真的搜寻,还是要掩盖建文帝早已不在人世的事实?

一个一国之君,倾全国之力二十余年找一个人,会找不到?要知道,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明朝廷就组建了“锦衣卫”。

锦衣卫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相当于一个特务机构。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锦衣卫不论武功、谋略都是一等一的强,虽然现实中没有这么夸张,但是也一定是能力超越常人的。

有这样一去像仪器一样精密队伍,会历时二十年找一个人找不到?应该没有人会相信。

那么真相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成祖对天下人撒谎了。建文帝当初压根就没有逃出皇宫,是不是葬身火海不知道,但是朱棣一定是清楚他的生死的。

他对外说,建文帝逃走了,是担心天下人觉得他太心狠手辣,篡位不说,还要不顾亲情的赶尽杀绝。

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命人放出一些烟雾弹,说哪里又有建文帝的足迹了。

就拿云南狮子山上的寺庙来说,如果是建文帝,找到了一个寺庙偷生于世上,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在庙里写这种喻意如此明显的对联?会高调的给自己塑个帝王的金身,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建文帝?是担心朱棣找不到自己吗?

如果建文帝只想活下去,最有可能的是隐姓埋名;如果他还想着重回皇位,应该是联合沐府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是这两者他都没有,那他为何出逃?是为了让朱棣再将他抓回去吗?

所以,这一切,都是朱棣给世人演的一出戏,真正的建文帝大概已经在燕王攻破南京城那天就已经不在人世了。

结语

当朝权力者向来对皇族都是有敌意的。

康熙年间,民间相传出现明三太子,康熙都要派人四路围剿赶尽杀绝;都已经是民国了,朱潜龙仅凭自己与明太祖长得像就梦想着当皇帝……

在皇权面前,从来没有情意可言,要不怎么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参考资料:

[1]杨知秋. 建文帝出亡云南新证[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李庆勇. 建文帝在靖难之役中的败因探析[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102-10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朱元璋,实力,逃出,皇帝,皇宫,南京城,朱允炆,太子,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朱元璋,燕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朱元璋,实力,逃出,皇帝,皇宫,南京城,朱允炆,太子,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朱元璋,燕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朱元璋,实力,逃出,皇帝,皇宫,南京城,朱允炆,太子,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朱元璋,燕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