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代女子地位低,但宋朝小姐姐却敢硬刚丈夫,过得下去就过,过不下去就离。别以为只有男人可以写休书,宋朝二婚女子依旧有人疼爱,有人追。为何宋朝女子能提出离婚,他们又是谁给的勇气呢?那肯定是时代的自信包容,给予女子的勇气,其他的朝代讲究女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三从四德,把他们思想禁锢的死死的,一辈子劳心劳力。最后还可能一纸休书,就把女儿扫地出门,而且被休了女子,二婚的女子总是被人家指指点点,连娘家人都看不起。
所以古代的女子只能尽可能顺从丈夫,因为一旦被休,后半身就没有着落了,汉唐时期女子的地位本就不低,而宋朝女子更为自由了,丈夫的确可以休妻子,但不是想休就休的,得满足七个条件,比如其中之一是49岁还没有生孩子。如果没有满足七个条件,即便丈夫写了休书,女人不同意也休不了,另外还有一个三不出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以下三种情况,无论妻子怎么样,丈夫的休书都无效,第一,妻子给公婆守孝三年。第二,结婚时贫贱后来有钱了。第三,妻子无娘家可归。不仅是修书有附加条件,另外女人也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在当时叫做“和离”,“过得了就过,过不了咱就离。明天早上官府门口见,谁不离谁孙子”。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女人们就可以硬气的说出这段话。当然了,休夫也要有理由,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官府是支持女人离婚的。
宋朝女子的离婚权是受到官府保护的,如果订婚三年,男人无故不结婚,女子可以直接离婚。第二,丈夫长期外出并没有消息带回来的女人可以向官府申请离婚,宋神宗时期有个女人去官府申诉,说自己的丈夫出去三年了,一直没有消息,自己想要改嫁,开封府尹判决同意。第三,丈夫携款潜逃的,也就是江南皮革厂老板那样的,妻子如果生活不下去可以改嫁,另外还有很多情况女人都可以申请离婚,离婚的确很解气,但是以后怎么办呢?
现代二婚都有人议论,古代封建礼教荼毒严重,宋朝不是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吗?二婚女子能有什么活路?失节是说节操,是说做人要有骨气,正气,不是说妇女的贞洁,甚至很多官员都不支持女子守节。比如一位叫赵允的官员说不允许女子改嫁是有违人性的行为,正是因为这种开明的态度,所以宋朝的二婚女子不愁嫁。比如陆游的前妻唐婉,他与陆游离婚之后还嫁给了宋太宗的五世孙赵士程。如果二婚再宋朝丢人,那么赵世程身为宗室肯定是不被允许娶唐婉的。赵世程温柔体贴,再嫁的唐婉幸福美满。
而且还有几个大臣抢着娶二婚女,甚至还惊动了皇帝,宋初有个大臣叫薛居正,他的儿子薛惟吉去世后,儿媳柴氏打算改嫁,结果宰相向敏中和右仆射张齐贤都看上了柴氏,最后柴氏看中张齐贤,向敏中很不服气,居然把事情闹到宋真宗那里了,不仅是这些官员,贵族,民间改嫁的也不少,这在官府登记的判决案件,以及文人的笔记小说中都有体现。宋朝女子的高地位或许还跟当时的厚嫁之风有关,宋朝女子出嫁时嫁妆是非常丰厚的,带着钱嫁入男方家就是有底气追求平等,如果只是男方出彩礼,而女方没有嫁妆,很多丈夫或者公婆都会将女子视作传宗接代的工具,是花钱买来的商品,《梦梁录》记载了嫁妆除了金银首饰,还有很多不动产,就这样的嫁妆带到夫家,公婆丈夫能不看重你吗?
而且宋朝的法律是保护女子嫁妆的,如果丈夫休妻,妻子是可以带着嫁妆走的,而且宋朝女性的地位也高,父母对待女孩子一样教他们读书写字。女子既有主动离婚的权利,离婚后又不愁改嫁,加上社会风气如此,女性自然就有底气离婚了,对女性思想禁锢最深的还是明清两朝,那些士大夫高举道德的旗帜,压迫女性成为他们的附庸,他们不断向底层百姓灌输女子守节的思想,潜移默化之下,很多女子过于出格,就会遭到各种舆论的围攻,比如清朝有个姓王的女子,她在家独自睡觉的时候,发现窗帘莫名其妙被掀开了,因为怀疑有男人偷窥,王氏居然自杀了,明朝有个姓陈的女人不小心掉到了河里,因为救援者是男子。她居然拒绝别人的援助,可见古代的女性思想的禁锢荼毒到了何种地步,正因为自由包容的风气,所以才有了风雅繁华的宋朝,有李清照、朱淑真这般千古罕见的才女,才有许多令人歌咏传诵的美好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