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评价宋朝的“积贫积弱”并非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而定,是在说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情况。我国自古就是重国家轻社会的历史,你社会发展程度再好,你财政方面不行也是不行的。
财政平衡是评价国家财力的基础,小社会是古代中国的铁律现象
道理很简单:一个社会在发达,在古代社会永远是穷人占多数。因此,只有财政正收入才能体现对穷人的救济。因此,评价历代改革的标准也是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财政支出减少了多少。
你不信看看,评价王安石改革、张居正改革等都是如此。至于社会财富了多少、民众生活改善多少,在古代封建社会,官员们是没有这种考虑的,当然,那个时候的管理技术手段也没有办法衡量。
对于社会财富增加多少、民众生活的改善,一般也仅是作为例证体现财政正收入的程度增加。反之,民众生活困苦也是作为财政负收入的一种现象。因此,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诸如“夜不闭户”“绳烂食腐”的记载也不用过于看重。因为,这个只不过是一个附带比喻而已。
同样道理很简单,财政正收入增加,对民众的剥削也就少了。同理,宋朝民间财富的发达,根本不是民间,只是政权权力的外延,从事大生意、海外贸易的人全是有权有势的人,民间真正的老百姓根本不可能靠努力和才智成为主体。
拿现在的社会去比拟古代中国是不符合历史的,古代的“民”在“官”面前永远是跪着的。
北宋财政收支难抵的原因何在
很可惜的时候,宋朝的财政收入一直比较紧张,而紧张的原因就在于冗员太多、军费太多、腐败太普遍。冗员的原因之一就是冗兵。
张方平曾讲道“盖太祖朝,取荆潭、收蜀、平广南、备河东、御西戎北虏,蓄兵不及十五万人。太宗朝,平河东、备迁贼、御北虏,料兵阅马,志在收取燕蓟,然蓄兵不过四十万人。章圣朝,备迁贼、御契丹,搜募战士。及契丹请和,样符以后,稍稍消汰……
凡内外增置禁军约四十二万余人,通三朝旧兵且八九十万人,其乡军义勇、州郡厢军、诸军小分、半分、剩员等,不在此数。军人日多,农民日少。顷来七年之间,天下大困,生民之膏泽竭尽,国家之仓库空虚。三边税赋支赡不足……
凡此冗兵,非惟困天下之财用,方且成夭下之祸阶,若不早图,后无及矣。”
北宋财政困难第一原因在兵制
冗兵的源头就是募兵制。唐朝“安史之乱”后,府兵制这种养兵成本较低的方式,因为土地兼并问题造成均田制无法继续募兵制这种形式。东汉和宋代都实行募兵制,可巧,这两个朝代历来都被视作比较弱的朝代。
之所以造成这种原因就在于:募兵制花费巨大。
官员贪腐、冗员是一种封建社会常态现象,必须要常抓不懈才能使其危害降到最低,而东汉皇位到了第三位皇帝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旁落了。因此,东汉的腐败问题一直就很严重。
北宋包括作为地方政权的南宋的“三冗”问题就是常态问题,“人浮于事”必然带来腐败问题。但因为宋政权是将腐败作为一种笼络武将的方式,因此,也就根本无法阻止腐败问题。
然而,腐败问题却是可以浸染的疾病,它不是一个人的腐败问题,而是一群人乃至一个阶层人的腐败传染问题。因此,这里面不涉及能人和笨人,腐败问题就是坏的,必须要治理。
但是,中唐以后的募兵制和宋代的募兵制还有些不同,中唐以后的募兵制是中央和地方共同给付,宋代则是以中央给付为主、地方为辅。宋代军费占财政收入的十分之六七,甚至六分之五。如此大额军费会造成什么。
宋代财政收支乱花现象过于严重
宋朝财政收入比较高、为了花钱买忠心、花钱买太平,宋朝政府施行了许多被今人难以理解的政策。例如荒年募兵,就是灾荒时节进行募兵,这样就省下了不少钱。但是,这就使得募来的兵的素质就有了问题。
问题的关键是,官兵的素质可以训练,然而,募兵制并不仅仅是承担军人个人的生活,还要负责家属的生活。因此,军人的各种工资奖金就不可能太少。
北宋的兵源聚集地还有一个特点是,为了防止地方武将势力过大,采用内外兵制,天下兵聚集在京师。这么多聚集在京师是保障了皇权对军队控制权,但养兵的钱可就多了。
例如军粮漕运,漕运需要运输人员、运输道路上要有官兵维护,这就需要不少不打仗的兵,徒增军费。同时,运输就要钱、运输就会有损耗,如此,京师的米价的价格就又带动起来了。
所有人都在嘟囔,今年说裁汰冗员、明年说裁汰冗员,结果年复一年,新招来的兵老去,几年前十几年前的新兵成了老兵还在。
谁都认为裁汰“冗员”很重要很关键,但一裁汰问题就来了——您呀,裁别人去吧,我很重要,我是个有用的人。
再加上,你既然“重文抑武”,武将们相对文臣没有了尊严,那么,拿什么来拢人家为你卖命?很简单,钱呀、物质呀。那么,怎么来?吃空饷,一直是军官的常用手段之一。冗员无法裁汰,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佛教推动慈善业发展,但古代福利最好时期竟是群奸当道时
2010年美国人口调查结果,让山姆心惊肉跳
北宋养不好马赖唐朝?赖错对象了,此六因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