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澶渊之盟前,辽国为何敢孤军深入,不怕被宋军抄了后路吗?

澶渊之盟前,辽国为何敢孤军深入,不怕被宋军抄了后路吗?

作者:蓝人

劳师远征、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

历史上实行军事冒险,率领孤军深入地境,结果会导致军队疲惫,粮草和兵员得不到有效补充,再加上不熟悉地形,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不到,很有可能失败,甚至全军覆没。

我们站在劳师远征孤军深入的角度来看辽宋之间的澶渊之战,就会产生一个疑惑:为什么辽军会劳师远征孤军深入,从幽州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北城呢?这不是置自己于败地、死地吗?

众所周知,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导致中原王朝在北方的门户大开,无险可守。后周柴荣曾御驾亲征,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收复了三州之后身染重病,不得不班师回朝,功亏一篑。

北宋建立后,更是发动了两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此后,北宋由攻势转为守势,而辽国则由守势转为攻势,频繁在辽宋边境进行骚扰。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在后晋时期割让给辽国,后被后周世宗柴荣收复)为名,亲率大军三十万侵入宋境。辽军主帅萧挞凛攻破遂城,生俘宋将王先知,再攻定州,俘虏宋朝云州观察使王继忠。

在河北其他地方,辽军攻势都被遏制,甚至被宋军击败。河间宋军坚守十余日,在辽军疲惫之时冲出城外趁机反杀,辽军被杀三万人;冀州宋军以民兵守城,官军出战,挫败了辽军的进攻;在保州、唐河、贝州、洺州一带,辽军也都被宋军击败。

整个河北人民“州县坚壁,乡村入保,金帛相随,谷不可迁徙,随在瘗藏。寇至勿战,故虏虽深入而无得。方破德清一城,而得不补失,未战而困。”

不仅如此,在辽宋边境固守的宋军,在侵宋辽军南下之后,他们甚至反攻到了辽国境内,“遣将向东旁城塞牵拽,又募强壮入虏界,扰其乡村,俾虏有内顾之忧。”

威震三关的杨延昭甚至率军打到房山一带,迫使幽州的辽军固守,不敢南下支援。对于那些无法攻克的河北城市,辽军则是弃而不攻,继续南下。

辽军深入宋境千里,抵达黄河北岸,三面包围了澶州北城,看起来声势浩大势如破竹,但其实早已经陷入了不利甚至全军覆没的危机之中。

但由于以宋真宗为首的北宋主和派的软弱,与辽军签订了城下之盟——“澶渊之盟”,答应每年送给辽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双方为兄弟之国。辽国在谈判桌上得到了在战场上没有得到的好处,侵宋大军顺利返回幽州。议和消息传来,许多宋将极为愤慨,纷纷反对。

杨延昭上书说:“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

但真宗不听。

不过杨延昭、张凝、石普等边地宋将拒绝朝廷在议和后“勿伤北朝人骑”和“勿追契丹”的命令,率万骑,“抵契丹界,破古城,俘馘甚众”。不难看出,当时的形势对宋军非常有利,辽军则非常危险。

澶渊之盟确定了宋每年向辽缴纳岁币的屈辱条件,但辽贪得无厌,在庆历二年看到宋被西夏李元昊接连打败,打算再次南下侵伐北宋。但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放弃,不过仍然一面派皇弟耶律宗元和大将萧惠在宋辽边境制造侵宋声势,一面派萧特末(汉名萧英)和刘六符去宋朝索要瓦桥关南十县地,其实不过是借此敲诈增加岁币。

杨延昭

宋仁宗感到十分屈辱,后悔地说道:“当日若听杨延昭诸将之言,何致有今日之事?

”宋使富弼出使辽国,对辽兴宗说:“北朝(辽国)忘章圣皇帝(即真宗)之德乎?澶渊之役,苟如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辽兴宗无言以对,只好放弃了索要关南十县的要求。

由此可见,辽宋双方对当年辽军孤军深入顿于坚城之下的险境十分清楚,如果宋真宗采纳了杨延昭等人的意见,那么萧太后所率的辽军恐怕真的要全军覆没了。

宋真宗

这是由于赵官家毫无血性,没有决战的勇气和决心,结果导致一场本来可以关门打狗的好戏,变成了纵虎归山的后患。那么,为什么辽军胆敢在河北大多数城池还有宋军坚守的情况下依然南下,孤军深入直抵黄河北岸的澶州北城呢?

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想要复制当年耶律德光灭后唐、后晋的战绩。

北宋建立后,两次北伐攻打辽国,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虽然辽军挫败宋军的攻势,但宋军在边境集结重兵,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说不定宋军什么时候会发动第三次北伐。

燕云十六州

随着辽宋攻守之势易位,为了报复宋军攻打辽国,辽军开始频繁在辽宋边境烧杀抢掠,并最终演变为大规模入侵。

在历史上,契丹也曾两次大规模入侵中原,并一举攻灭了后唐、后晋。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后唐大军讨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包围了太原。

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表示愿意割地称臣。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率五万兵马增援石敬瑭。辽晋联军大败唐军。

石敬瑭

随后石敬瑭与契丹军南下,兵锋直指京师洛阳,后唐先锋指挥使安审信、振武守将安重荣、彰圣指挥使张万迪等将纷纷归降,后唐末帝见大势已去,自焚而死。后唐灭亡。

后晋会同九年(946年),晋出帝石重贵派大军会集广晋(今河北大名),企图攻取瀛(河间)、莫(雄县南)二州,进图幽州(北京)。晋将杜重威引兵三十万进抵瀛州,契丹军大举反攻。杜重威惧战退兵,契丹军追击。

杜重威心怀异志,想要效仿石敬瑭认契丹为父皇帝,于是挟众将降。契丹军倍道疾驱,攻入大梁(开封),晋出帝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会同十年(947年)正月初一日,辽太宗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下诏建国号为“大辽”。

这些当年契丹大军战胜中原军队攻入洛阳、汴梁的旧事距离澶渊之盟不过五十年,故老犹在,所以难免会激起辽萧太后与辽圣宗耶律隆绪再次率军南下入主中原的野心。

二是耶律斜轸、耶律休哥病死,辽军失去了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只剩下冒险家。

在宋军两次北伐时,辽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和北院大王耶律休哥二人可谓是扭转了战局的关键人物。

高梁河之战,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等人分左右两翼夹击,大败宋军。如果不是二人指挥得当奋勇作战,宋军早就收复了幽云十六州。

雍熙北伐

雍熙北伐之后,二人也多次攻入宋境,大败宋军。耶律休哥曾建议趁宋军主力丧失,继续南下攻打宋朝,以黄河为界,但被太后拒绝。《辽史•卷八十三•列传十三》:又上言,可乘宋弱,略地至河为界。书奏,不纳。

如果此时辽军能趁宋军主力大败之机继续南下,说不定真能达成以黄河为界的目的。但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宋军实力恢复,在河北构筑了水长城来防御辽国骑兵,辽国南下攻打宋朝的时机已经丧失了。

这时候再攻打北宋,就是一场彻底的军事冒险。

当时辽国以萧太后为首的统治集团毫无战略眼光,利令智昏,想要一举率大军灭宋。结果在后方敌人尚未肃清的情况下,竟然一路南下,直抵黄河北岸。

辽代武士

辽军主帅萧挞凛恃勇轻敌,竟然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侦查。城上宋军以床子弩将其射杀,辽军士气受挫。主帅都如此,更何况是其他辽军将领?

这就难怪为什么辽军会实行孤军深入这种昏招了。正是因为宋辽双方都使出了愚蠢的计策,才导致了长垣会盟,让辽军以一己之力全军覆没。利益,和平与胜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辽国,契丹,宋真宗,澶渊之盟,河北,宋军,石敬瑭,延昭,南下,辽军,故事传记,辽国,宋军,石敬瑭,杨延昭,辽军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辽国,契丹,宋真宗,澶渊之盟,河北,宋军,石敬瑭,延昭,南下,辽军,故事传记,辽国,宋军,石敬瑭,杨延昭,辽军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辽国,契丹,宋真宗,澶渊之盟,河北,宋军,石敬瑭,延昭,南下,辽军,故事传记,辽国,宋军,石敬瑭,杨延昭,辽军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