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戎车既驾,乱略底宁,纪律再张,声名复振,足以章武出师之迹,继元和戡乱之功。——《旧唐书·武宗本纪》

纵观一百五十余年的中晚唐历史,除唐宪宗李纯以外,最有能力的皇帝当为唐武宗李炎。这是因为,唐武宗在位的时间虽然仅仅只有六年,但就是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唐武宗却能够使唐王朝显露出中兴的迹象,这从中晚唐时局艰难的角度上看,实属不易。以至于,史料对于唐武宗也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其继承的是唐宪宗的衣钵。而后面的历史也印证了这一点,唐武宗的会昌六年相较于唐宪宗的元和十五载,丝毫不逊色。

历史上的唐武宗李炎,所以能够开拓中兴局面,很大原因就在性格上。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武宗本人“性刚而果于断”可见,这种刚毅而果于决断的性格,注定了唐武宗能在中晚唐这个混乱的历史时期大有作为,并终成一代中兴之主。而细数会昌六年唐王朝国策的变化,便能发现,武宗一朝对于藩镇的态度则异常模糊。这是因为,唐武宗针对泽潞镇采取了弹压的策略,而对割据河朔数十年的“河朔三镇”,即魏博、卢龙与成德采取了默认割据的态度。那么,一代中兴之主唐武宗,为何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

首先,唐武宗所以会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则是出于制衡藩镇的考虑。历史上的会昌三年,本为唐王朝长期控制的泽潞镇出现了叛乱,而叛乱的原因很简单,泽潞镇的刘稹希望能够效仿河朔藩镇进行世袭割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武宗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行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来避免泽潞镇同河朔藩镇勾连共同对抗唐庭。再者便是,希望以三镇之兵,对泽潞镇进行讨伐。

由此可见,唐武宗所以会选择默认河朔藩镇的割据,主要就在于以上两点原因。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对三镇割据的默认,近乎使得唐王朝未费吹灰之力,便得以平定泽潞镇的叛乱。然而,唐武宗所以默认“河朔三镇”的割据,不仅仅只在于以河朔制衡泽潞,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实际上还有着些许的无奈。

历史上“河朔三镇”的割据,起于唐代宗时期。而对三镇打击最猛烈则是在德宗一朝,等到了唐武宗时期,想要彻底剪除“河朔三镇”近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因为,要想将“河朔三镇”彻底剪除,无疑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便是以军事手段对三镇进行武力征讨,继而彻底消灭割据势力。而第二个办法则是采取销兵政略,剪除“河朔三镇”的变乱根源。

但从中晚唐的历史角度来看,这两个方法则缺少一定的条件支撑。先说以武力征讨,根据史料的记载,唐德宗建中初年,魏博镇便拥兵七万,而北方重镇的卢龙,兵员数量则还要高于魏博镇。这样的情况下,三镇的总兵力最高可达将近二十万,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并且,征讨三镇还需调用大量的兵力以及钱粮,这以当时武宗朝的情况来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其次,便是销兵政策,唐穆宗时期曾采取过此策略,即通过政令的方式逐步削减三镇之兵,结果导致了河朔复叛的情况发生。因为,销兵所触及的是“河朔三镇”的根本利益,必然会导致三镇之兵的强烈反弹。

正是在以上两个方法都行不通的基础上,武宗基于现实的考量,最终选择了默认三镇的割据。而在圣旨中武宗也只能以“自艰难已来,列圣皆许三镇嗣袭,已成故事。”的口吻,将三镇割据彻底合法化。可见,身为一代中兴之主的唐武宗,不可能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因为在武宗一朝,只有选择默认三镇割据,才能更好地维持军事框架的平衡。

历史上的唐武宗确实可以称得上为一代中兴之主,而其对“河朔三镇”割据的默认,可以说是一个实属无奈的举动。试想一下历史,如果唐宪宗死后的继位人是唐武宗的话,或许整个中晚唐的历史都将被改写。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期,割据,历史,唐宪宗,一代,征讨,王朝,唐武宗,中兴,这是因为,故事传记,泽潞镇,唐宪宗,河朔三镇,武宗,唐武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期,割据,历史,唐宪宗,一代,征讨,王朝,唐武宗,中兴,这是因为,故事传记,泽潞镇,唐宪宗,河朔三镇,武宗,唐武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期,割据,历史,唐宪宗,一代,征讨,王朝,唐武宗,中兴,这是因为,故事传记,泽潞镇,唐宪宗,河朔三镇,武宗,唐武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