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和朱棣都禁海,嘉靖又为什么开海

朱元璋和朱棣都禁海,嘉靖又为什么开海

明朝在建国之初,就由朱元璋制定了“片板不许下海”的政策,虽然后来永乐年间,出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但是毕竟属于短期的、政府的行为,从国策上总体来说,还是坚持了禁海的大方针。那么,明朝为什么禁海呢?后来明朝的国策又逐渐变成了开海,又是为什么呢?

在元朝末期、明朝初期,日本正处在诸侯割据、攻伐战乱的时期,很多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大名等人,就会组织手下的武士、浪人,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劫掠,导致当时的朝廷和百姓都不胜其烦,朱元璋为了防止海盗滋扰,就下令海禁,而且是绝对的海禁,就是“片板不许下海”。严禁海边的官民“交通外藩,私易货物”。

其实这个时候,朱元璋制定这样的国策,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尤其是唐宋两代的快速发展,中国自视为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确实不是什么夜郎自大,大家有心查找文献资料,就会发现,只要是和外国通商,我国一直做的就是输出物品,然后赚外汇,而国外大多送来番茄、猫、长颈鹿、狮子等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明朝除了钱,不需要任何番邦的东西,而番邦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明初,举国上下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禁海有效地解决了海盗问题。

等到永乐年间,朱棣沿袭了禁海政策,并严令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而自己却组建了当时几乎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航海团,并七次出海,宣威海外,也带回了外国的大量白银。人民发现,开海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所以开海的呼声越来越大,而且自嘉靖三十一年起,长达十五年,沿海饱受倭寇侵扰,朝廷和百姓都发现,禁海已经不能够解决沿海的安全问题,要消除倭寇问题,堵不如疏。所以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朝廷官员分为开海和禁海两派,各说各的理。在当时的局势下,开海未必是奸臣,禁海未必是忠臣,这背后都有巨大的利益驱使。

直到嘉靖三十一年,沿海发生了大倭患,人们逐渐认识到,海洋蕴含的巨大利益和商机。唐枢、谭纶等开海派认识到,倭寇的问题久治不绝,根源在于海禁过于严格,倭寇和商人本身就是同源,能够正常通商,那么很多倭寇就转为了商人,而如果不能,很多商人就铤而走险成了倭寇。开海派的林希元说:“佛郎机未尝为盗,且为吾御盗,未尝害吾民,且有利于吾民。”就是说佛郎机也就是后来的葡萄牙,他们不是海盗,而且还为我们抵御海盗,他们不但没有害,反而有利于我们的百姓。

而禁海派则坚持认为,开海确实能获得巨大利益,可是贪图一时的利益,一旦开市,没有办法有效的禁止和监管,既有悖于祖宗章法,也容易发生难以收拾的祸乱。面对国内越来越高的开海呼声,隆庆初年,皇帝同意了开海,并开始了五十多年的开海政策。隆庆皇帝开海政策,极大的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但同时因为只允许漳州和泉州两地开海,导致了其他沿海城市贸易的不平等,也就导致了走私的兴起和猖獗,也为后来明朝再次禁海埋下了隐患。

万历末年,由于走私和海盗活动日益猖獗,而且荷兰人夺占了台湾,明朝合法的月港贸易迅速衰落,明朝海疆再次陷入紧张局面,只好下令关闭月港贸易,再次禁海。等到明末,海洋政策更是反复变动中,仅天启、崇祯年间,就经历了天启元年开海、天启四年禁海、天启五年再开海、崇祯元年再禁海、崇祯六年再开海。

那么,明代的海洋政策为什么总是反复变化?其实就是海洋政策与社会政策之间的不断碰撞和协调。明初,国内外形势紧张,朱元璋选择禁海,解决了当时沿海安全的主要矛盾。但同时这一临时性的政策,却成为了祖宗成法,羁绊了后世的发展脚步。到嘉靖年间,人们能够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意义,但大部分保守派固守老旧思想,不能看清形势。隆庆年间,月港贸易得以开放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和体验到开海的好处。但是,由于当时落后的海防机制,一旦海疆安全出现威胁,保守派就会将原因归结于开海。然而,这时禁海已经成为临时的防御政策,开海的好处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大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倭寇,明朝,朱元璋,嘉靖,贸易,政策,年间,海盗,朱棣,的发展,故事传记,倭寇,隆庆,明朝,朱元璋,禁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倭寇,明朝,朱元璋,嘉靖,贸易,政策,年间,海盗,朱棣,的发展,故事传记,倭寇,隆庆,明朝,朱元璋,禁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倭寇,明朝,朱元璋,嘉靖,贸易,政策,年间,海盗,朱棣,的发展,故事传记,倭寇,隆庆,明朝,朱元璋,禁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