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殿试时,朱元璋抬来三筐稻谷考察科举学子,刘伯温一看:要死人了

殿试时,朱元璋抬来三筐稻谷考察科举学子,刘伯温一看:要死人了

众所周知,在科举制出现之前,选拔人才所依靠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很容易影响公平公正原则。

正是因此,后世科举制一经出现便取代了原先的九品中正制,获得了众多寒门学子的一致好评。

作为选拔人才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科举考试自打诞生以来便受到了历朝历代皇帝们的重视。

科举考试中,为了体现君王的重视,众多学子都将在最后一关、也就是殿试中面见皇帝,学子们需要在这一关将自己的才学展现在君王面前,以此来博取功名并验证文采。

作为历史上少有的草根皇帝朱元璋,他对于人才的重视和渴望让其经常会亲自主持殿试,有一年朱元璋还特地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考题,他命人抬上来三匡稻谷。

众考生见朱元璋此举都不理解其中含义,然而一直侍立与殿上的刘伯温见此情形心中大惊,他明白今天肯定有人要丢掉性命了。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朱元璋的考题

说起朱元璋,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便是草根皇帝,朱元璋是从底层起家,上刀山下火海才拼搏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也是因为如此深知老百姓的疾苦。

虽然朱元璋的故事很励志,但这也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性的问题,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比起其他的皇帝还是差了不少,这就让他在处理一些问题上不得不别出心裁。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殿试经常会用一些对子、诗词来考验靴子,朱元璋则没办法在殿试的时候按照常规的方式考察参与殿试的新科学子。

不过,朱元璋本就不是一个会按常规出牌的人,明朝开国的第一次殿试中,他就采取了一种别出心裁的考察方法,他和刘伯温商议之后,决定殿试以一种相对特殊的形式进行。

朱元璋对刘伯温表示,自己这次的考题不是什么文字文章,而是实实在在的三筐稻谷。起初,刘伯温对朱元璋的这一决定还有些疑问,在他看来考试就应该考察学子们的才学,弄几筐稻谷能考察得了什么才学呢。

虽然刘伯温很想提出这个问题,但考虑到朱元璋是那种一旦做出了决定就不会更改的人,也只好把疑问咽进肚子里。当然,刘伯温思索一番后也很快理解了朱皇帝的用心。

一切准备都已经做好了,就等着殿试的那一天到来。时间很快过去,不久便到了朱元璋预定的殿试日期,殿试当天,在会试中考得名次的学子纷纷进入了皇宫,站在朝堂之上。

朱元璋看着站在殿下的考生们非常高兴,先是赞赏了他们年轻有为,如此年轻就已经考取了功名当真是青年才俊,朱皇帝越说越高兴,和殿堂底下的考生们寒暄了好一阵子。

感觉寒暄的差不多了,朱元璋总算是关上了自己的话匣子,向殿下的考生们宣布了考试开始,之后便招呼侍卫们将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考题抬上来。

考题:三筐稻谷

殿下的考生们能够脱颖而出、进入殿试,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虽然不知道朱元璋的考题是什么,但都自信一定能回答好皇帝的问题。

考生们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考题真正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还是愣住了,因为朱元璋的考题是三筐稻谷。明朝时期的诸多学习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平时很好接触农活。

看着面前的三筐稻谷考生们有点懵,他们不清楚朱元璋此举究竟是何用意,因此没人敢出这个头。

或许是感觉到了考生们那紧张的气氛,朱元璋率先表态,示意学子们不用太慌,看看这些谷子究竟有什么区别。

考生闻言一个个凑近到了这三筐稻谷跟前,很快就有眼尖的考生发现,这三筐稻谷虽然看上去一样,但是其实并不相同,它们的品质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的。

不过,考生依然还是不明白朱元璋此举的意义,一个个都思考着如何作答。值得一天的是,站在殿下的刘伯温虽然看上去面沉如水,实际上心里却是七上八下,因为他很清楚今天这场殿试怕是要出人命了。

朱元璋之所以会这样出题,就是为了杀鸡给猴看啊,刘伯温的想法真没错。自打继位为皇帝以来,虽然朱元璋兢兢业业的治理国家、整饬吏治,但毕竟精力有限。

有些地方他鞭长莫及无法约束,这就导致了有些地方的官员玩忽职守,贪赃枉法成了一种风气,这种风气以管理各类官仓和军中仓廪的官员为重。

朱元璋对此一直都是有所耳闻却苦于没有证据,毕竟如果公开检查仓廪的话,管理仓廪的官员们一定会做好准备,将他们的罪证藏起来,这样就很难查得出真实情形。

所幸天赐良机,在这次殿试中朱元璋不动声色的,以突击检查的形式抽查各大官仓中储藏的粮食,看看这些官员们是不是真的尽忠职守。

当时,朱元璋特意去最大的官仓太仓,以及中军军仓中取了一筐稻谷,同时也从江南进献的贡粮中抽取了一筐,三筐稻谷就这样被抬到了朱元璋面前,以及诸多的靴子面前。

看着从中军和太仓中取回来的粮食,朱元璋不由得心中一阵愤怒,如此玩忽职守、贪污腐败的官员一定要好好处理,同时也可以给这些新科士子们一个下马威,杀鸡儆猴也不过如此。

朱元璋的帝王之心

学子们观察着这三筐稻谷的时候,朱元璋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过了很久学子们抬起头看向朱元璋,朱元璋也在此时开口向学子问道:“你们都看出了什么?”,众多学子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看着众多学子的表现朱元璋心有所想,他慢慢地走下龙椅来到这三筐稻谷面前,在第一筐稻谷面前停下来并抓起一把闻了闻,之后便向各位学子表示这一筐稻谷是今年江南送来的贡粮。

因为这筐稻谷气味清新、谷质饱满,一看就是今年刚收获的新粮食,江南今年的贡粮质量很不错,这让朱元璋的心里很是欣慰。当然,朱元璋心底高兴的同时,也没有忘了这场殿试的本意。

为了给这些新科士子们树立榜样,朱元璋下令嘉奖江南诸府县的官员,并将这个嘉奖报送给全国各地的官员们知悉。

当着学子们的面表彰之后,朱元璋来到了第二筐谷子面前,照样也是伸手抓了一把闻上一闻。

过了一会儿后,看穿真相的朱元璋说道,这一筐稻谷闻着有一股发霉的气味,应该是从太仓中取来的。由于太仓管理官员的疏忽,使得太仓中发生了渗水,使得稻谷发霉。

太仓的守备官员玩忽职守需要受到惩罚,于是朱元璋当着这些士子们的面吩咐侍卫将太仓守送去刑部,按照玩忽职守的罪名来进行治罪!

仅仅是这样有些士子们脸上便浮现出了惊恐之色,朱元璋看着这些考生们的恐惧之色心底也略有所思,看来自己的计划对这些考生还是很有用的。

不过,他认为可能还需要自己再加把火,随后朱元璋便走到了第三筐稻谷面前,重复了他之前的举动之后,这一次他没有给出评价,而是直接让侍卫将中军司库官拖出午门斩首示众。

宣布完命令之后,那些看出了端倪的士子们也明白了,朱元璋这是在惩治贪污官吏。那一筐稻谷不仅品质低劣,而且还掺杂了许多的谷糠和骡马草料,说明好稻谷被贪污了,用马料以次充好。

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极其凝重,恐惧萦绕在每一个考生的心头,所有的考生都跪了下来并低下了他们的头。很明显,朱元璋这场别出心裁的殿试对这些考生的震慑很是成功。

这些新科士子估计这辈子都忘不掉,那个玩忽职守和贪赃枉法的官员的下场,朱元璋这一场殿试的意义实在是高明,能让新科学子长点心以后能够引以为戒。

对于这样的朱元璋,你有什么看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学子,殿下,科举,考生,朱元璋,考题,皇帝,问题,殿试,刘伯温,观点评论,学子,稻谷,朱元璋,殿试,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学子,殿下,科举,考生,朱元璋,考题,皇帝,问题,殿试,刘伯温,观点评论,学子,稻谷,朱元璋,殿试,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学子,殿下,科举,考生,朱元璋,考题,皇帝,问题,殿试,刘伯温,观点评论,学子,稻谷,朱元璋,殿试,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