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武则天为何临死前还要为褚遂良平反

武则天为何临死前还要为褚遂良平反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下诏在隋末战乱时期的战场修建庙宇,以纪念功业,为死难战士祈福。其中在战胜宋金刚的晋州建立慈云寺,由褚遂良书碑。

贞观十年(636年),褚遂良出任起居郎,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逝世,魏徵将褚遂良推荐给李世民,太宗命他为“侍书”。

永徽六年(655年),在是否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与长孙无忌强烈反对任何废黜王皇后的企图。高宗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尚书左仆射于志宁以及褚遂良进宫商议废后立后之事。褚遂良发了一通议论,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而他的那种不要命的态度——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致于流血——更使皇帝大为恼火,让士兵把他强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后边的武氏则恨不得立刻将他处死。在关键的时候,善于迎合旨意的李勣却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这一来既改变了唐王朝的命运,也将褚遂良等人推入了悲剧的深渊。

武氏在唐永徽六年(655年)十月被册封为皇后,褚遂良也被武皇后赶出朝廷,到潭州任都督。 唐显庆元年(656年)元旦,武后的儿子李弘(652年-675年)被立为太子。

唐显庆二年(657年)春天,褚遂良调到离京师极远的桂州(今广西桂林)去任都督。同年晚些时候,武则天则与许敬宗、李义府一起,诬告中书令来济、门下侍中韩瑗与在广西的褚遂良共谋反叛。

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被贬——这一次是被贬到更远的爱州(今越南清化),褚遂良在绝望之中,上了一封陈情书给高宗,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最坚决地支持高宗继位等等,结果仍是无济于事。

显庆三年(658年),禇遂良在爱州带着遗憾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另据唐人张怀瓘《书断》记载,褚遂良卒于显庆四年(659年),享年六十四岁。 在他死后,武则天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神龙政变后恢复官爵,后追赠谥号“文忠”,于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唐德宗时追赠太尉,唐懿宗时经安南观察使高骈奏请,访求褚遂良后裔护丧归葬于阳翟。 655年两仪殿上,唐高宗要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遭到群臣反对,宰相褚遂良冒死直言,武则天听后怒吼到:“何不扑杀此獠?”可在武则天弥留之际,却下诏为被她逼死的褚遂良昭雪。

褚遂良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托孤之臣,也是唐高宗登基以来,一直维护他的大臣。

唐高宗能当上皇帝,褚遂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宗对他很是感激。

可唐高宗万万没想到,褚遂良成为废王立武事件的头号反对选手,并把皇帝的丑事公布于众。

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在嫡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两人中,唐太宗更中意于让李泰做太子。李泰曾对唐太宗说,如果立李泰为太子,等李泰登基后愿意杀了自己的儿子,传位给晋王李治。

可是这一谎言被褚遂良识破,忙对唐太宗说:“陛下怎可一误再误?父子之道乃天性,岂有杀子而传弟之事?”恍然大悟,将太子之位传于忠厚仁慈的晋王李治。

因为立储之事,唐高宗一直感激褚遂良,升其为宰相,与元舅长孙无忌一起执掌朝政大权。

但在废王立武这事上,虽群臣反对,但褚遂良异常激动,因一句话被贬流放。

唐高宗找到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宁,跟他们商议改立皇后之事。

“朕找你们来为中宫废立之事,今日务必答复。”高宗首先发问,“皇后没有孩子,武昭仪有孩子,所以要立武昭仪。”

褚遂良直接回到:“皇后是先帝为您选的,再说皇后出自关陇贵族,先帝曾拉着我的手说‘佳儿佳妇,今将付卿。’请皇上不要违背先帝的意愿。”

任褚遂良怎么说,高宗就是执意要立武昭仪为后。褚遂良面红耳赤的高喊道:“武昭仪为先帝才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立武昭仪为后这是有悖论理,陛下如何面对先帝,如何面对天下人?”

就在他说出这句话时,他得罪的不止唐高宗,还有藏在后面武则天。

高宗被戳痛了,可没等高宗开口,激动地褚遂良又说道:“愚臣忤逆了皇上的尊严,也不顾性命了。”说后摘下官帽,扔下笏板,叩头死谏。

高宗忙喊侍卫:“来人啊,快把他拉出去。”褚遂良高喊着:“陛下不听我的话,就让我死吧。”

一直躲在玉帘后的武则天,早已气的浑身发抖,怒吼到:“何不扑杀此獠?”

唐高宗不顾众人反对,还是立了武昭仪为后。

褚遂良因此事得罪武则天,被贬为潭州都督,后又贬为爱州刺史,自流放地孤独终老。

武则天在弥留之际,为褚遂良昭雪。这时当过皇帝的武则天,或许已经看开一切,也要把皇权归还李家,以求得到的解脱。在女皇生命的最后时刻,还特意为人平反,想必,这个人对女皇有什么恩情吧?

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褚遂良应该是武则天的仇人。褚遂良出身官宦人家,他的祖上褚湮做过南北朝梁国的御史中丞,父亲褚亮在隋朝时期,就官至散骑常侍,而到了唐朝时期,褚亮、褚遂良父子,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要谋臣。

唐太宗执政时期,褚遂良因为性格耿直,经常进谏李世民。褚遂良不仅敢于进谏,而且,所进的谏言都是具有建设性的,因此,褚遂良受到了唐太宗的器重,也得到当时的名臣魏徵、长孙无忌等人的一致赞许。官位由黄门侍郎升到了中书令,相当于唐朝的宰相。

那么,这么一位“品学兼优”的大臣,怎么会与武则天结仇呢?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非常喜欢自己的四儿子李泰,想把他立为太子。但是,九儿子李治因仁义名闻天下,是诸位大臣心中太子的最佳人选。可是,唐太宗受到李泰花言巧语的蒙蔽,就想试着立李泰为太子,当时,朝堂上的大臣都怕得罪唐太宗,不敢发声反驳。

这时,耿直的褚遂良站了出来,他对太宗直言:不要轻易相信李泰的话,应该坚持以仁德为准则选李治为太子。唐太宗被褚遂良的一语点醒,立刻就立了李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在唐太宗去世之前,他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两人在病榻前,任命两人为托孤大臣。

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因褚遂良极力维护自己的太子之位,对褚遂良非常感激。先是给予其河南郡公的封赏,后又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使褚遂良成为唐朝排名第一的宰相。由此可见,褚遂良在太宗、高宗两朝都受到了重用,从政生涯也是非常辉煌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之后,唐高宗因为非常宠爱武则天,就想废黜掉当时的皇后王氏,改立武则天为新皇后。于是,唐高宗就召见朝中的几位重要大臣褚遂良、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入宫商议。这几个人都不赞成废旧立新的行为,但是,惧于皇威,都不敢做出头鸟。

此时,耿直的褚遂良又打了头炮,他说:“王皇后一直都是唐太宗认可的儿媳妇,现在当了皇后,不管是犯了什么过错,都不能随便的废除。”虽然,唐高宗做出了各种解释,但是,褚遂良认为这些理由都不成立。

已经被武则天迷住了心智的唐高宗,执意要废旧立新,逼得褚遂良把官帽、官笏都放在地上,还不断的磕头直至流血,以此来规劝唐高宗。褚遂良如此过激的行为,气得皇帝身后的武则天直叫:“应该先杀了这个老顽固!”

之后,朝廷中爱拍马屁的大臣李勣又说:“这本来就是陛下的家务事,外人要怎么管呢?”很快,武则天就被立为了新皇后,褚遂良因为其之前的行为被赶出中央。最后,唐高宗一直把他贬黜到了当时的边远地带,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桂林地区做都督。

在武则天掌握实权之后,为了报仇解恨就继续加倍的迫害褚遂良,先是联合一些大臣诬告褚遂良要谋反,然后,不顾褚遂良年事已高,就把他贬黜流放到更加偏僻的爱州地区,也就是今天越南清化,最终,褚遂良悲惨的死在了那里。

即便如此,武则天还不解气,把褚遂良的家人,以及子孙都流放到了那里。

综上所述,武则天与褚遂良的仇还是很深的。武则天身份特殊,曾是太宗皇帝后宫的才人,差点就被殉葬了,自请去感业寺出家为尼,本来这事就过去了,她只是一粒卑微的尘埃,谁都不会记起。

偏偏高宗皇帝李治对她念念不忘,在唐朝没有废妃回宫的先例的情况下,不顾阻拦,违背祖制,将不仅是废妃、还是先皇废妃的武氏接回了宫。看在迎武氏回宫这事是王皇后主张的,只要武氏安分守己,也就将她养在宫里吧。

可这武氏哪肯屈就,被王皇后利用帮她对付萧淑妃呢?她不可能给人当棋子。在王皇后转身联合萧淑妃陷害已是昭仪的武氏后,武昭仪下定决心要反击,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王皇后虽在宫中也不太受人待见,但唐高宗还是晋王的时候,她就是名正言顺的晋王妃。嫡庶尊卑向来有别,大唐怎能容忍一个谋害了正宫皇后的庶妃当皇后?

反对声最大的肯定是朝中元老,其中一人就是唐朝宰相褚遂良。褚遂良在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后归顺唐朝,得唐太宗重用。褚遂良入朝便任高官,后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唐太宗驾崩时立下遗诏,命褚遂良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共同辅政。长孙无忌是太宗皇帝长孙皇后的兄长,在唐高祖李渊起兵时就前往投奔,又跟随唐太宗打天下,到了唐高宗时期,他已是唐朝的三朝元老,德高望重。

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后时,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四人入宫商量。李勣和于志宁不吭声,剩下褚遂良一人挑大梁强烈反对。长孙无忌当时虽没有把反对的话说死,但支持褚遂良。

褚遂良言辞激烈,气得唐高宗让侍卫把他拉了出去,而武则天更恨不得马上处死他。李勣这时看清了风向标,谄媚地说了句看似不痛不痒的话:

“此乃陛下家事,外人不便过问。”

这淡淡一句话,差点要了褚遂良的命。李治即位后,对褚遂良这位恩公也是非常感激,没几年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执掌朝政大权,当时李治没有想过,昔日的恩公会成为自己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最大绊脚石。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想要废黜王皇后,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有一天,他传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勣和于志宁四位重臣开御前会议。这些人事前已经得到消息,正在商议如何劝谏,褚遂良主动请缨,甘愿当出头鸟:“向我开炮!”

他抢先说话有两个目的,第一自己就算说不过李治,后面还有长孙无忌兜着;第二压制李勣,自己做发言代表就可以防止李勣发表不一样的看法。果然,李勣一看这个架势立刻心脏脑袋哪哪都疼,自己先跑了。

唐高宗李治已经懒得跟这群顽固派兜圈子了,直截了当:“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欲立昭仪为后,何如?”

禇遂良把李世民搬出来,大声答道:“皇后出身名家,又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临去世时还拉着我的手,把你和皇后交给我负责,况且皇后没有罪过,岂可轻易废除?我可不敢违抗先帝的旨意!”

李治一看,得了,人家确实比自己有理,王皇后虽说没有生儿子,但她才25岁,按照唐朝的法律规定到了50岁没有子嗣的女人才可以被休。这第一次交锋,李治毫无疑问地失败了。

但是李治不甘心,第二天继续把这群人召集起来开会,想必他觉得这群老臣们年老体衰,打算来场消耗战、持久战,把他们累糊涂了说不定立武则天当皇后这事就能成了。

于是李治继续抛出昨天的话题——废后。

还是褚遂良打头阵,作为两朝重臣、辩论场的高手,他觉得自己要是重复昨天的理由显得太没水平,于是他又换了条理由,语重心长地跟李治说:“要是真想废后我们也依你,但是也得找个好人家出身的,武昭仪曾经是先帝的嫔妃,天下人可是都知道呢。”

李治听到这话是什么反应呢?《新唐书》里写到:“帝羞默。”

事已至此,李治无话可说,褚遂良一方取得了压倒性胜利,鸣金收兵就可以了。

偏偏他那天情绪太high,表演欲过于旺盛,慷慨陈词之后似乎被自己的一腔忠义所感动,于是褚遂良突然做出了匪夷所思的鲁莽举动。

只见他放下手中的朝笏,解开头巾,一边用头撞击台阶,一边高喊:“我今天忤逆了陛下罪该万死,请陛下让我告老还乡吧!”

这一下局势发生了逆转,李治一看你这满脑袋的血,是打算要挟我吗?

李治大怒,让人把褚遂良拖出去,这时躲在帘子后面偷听的武则天也怒了,大喊一声:“何不扑杀此獠?”

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个时机把握得真是太好了。

本来会议的主题是废王立武,武则天没法绕过自己曾是先帝嫔妃这一事实,关键时刻褚遂良冷不丁来了这么个匪夷所思的动作,她高喊要杀掉褚遂良,其实是巧妙地把矛盾转移到褚遂良身上,本来占尽优势的长孙无忌集团,此刻不得不全力营救褚遂良这个猪队友。

最后,武则天如愿成为皇后,说实话这个军功章得有褚遂良的份,因为他不经大脑的表演,意外成就了武则天。

成为“半个功臣”的褚遂良被一贬再贬,最后到了爱州(今越南清化市)当刺史。禇遂良举目远眺,预感到这个很可能是自己生命的终点,于是他提笔给李治写了一封奏疏。

褚遂良在奏疏里处处标榜自己的功劳,翻译过来就是:“稚奴啊,当年可是我力挺你你才能当太子的,那时候你爹死了,你抱着我的脖子哭,咱们爷俩那时候多好,我跟你舅成天白加黑5+2地给你干活,你就可怜可怜我吧。”

他的这封奏疏始终没有得到李治的回应。一年后,禇遂良在无尽的失落和忧愤中闭上了眼睛,终年六十三岁。

他本是李治登上帝位的大功臣,却最终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严格说起来不是武则天非要陷害他,而是自己站错了队。

唐太宗时期,褚遂良对李世民忠心耿耿,李世民称赞过他:“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结果到了唐高宗李治这,褚遂良已经由小鸟成长为一只牙尖嘴利的鹰,他不扶持李治,却转为依附长孙无忌,跟长孙无忌好的能穿一条裤子。

官场上最忌站错队,身为臣子不和皇帝一条心,本身就有结党嫌疑,加之褚遂良和长孙无忌颇以功臣自居,长期大权独揽,把李治的皇权视为空气,他们原先那点功劳早就被李治的怨气给冲散了。

而且褚遂良后期的很多行为都已经违背了身为臣子的初衷,他忘记了忠君的使命,转而积极为自身谋求利益,虽然后代史书把他描述成一个正直的毫不利己的人,但他在德行上是有亏损的,属于前半生忠臣后半生小人,有点晚节不保的意味。

他曾经以极低的价格从下属的职员手中购买土地,事发后被李治贬官,然而三个月后,他又大摇大摆地回来了,而且立刻恢复了宰相之职,还一手掌握了朝廷的人事大权。

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已经令李治恼火,结果四个月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又强迫年仅25岁的李治立庶子李忠为皇太子,此举完全不是为了江山社稷,纯粹是为了维护关陇贵族集团的利益。

这样的褚遂良,已经不是唐太宗时期那个敢于直言犯谏的忠君之臣,而是变成了面目可憎的权臣,他和长孙无忌试图用相权对抗皇权,虽然没有谋逆之心,其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皇帝的忍耐范围,故而在曲折中走完了一生。

其实立皇后这事,朝臣反对是没用的,主要还是看皇帝个人的意愿。唐高宗叫这四位大臣去,还不是礼貌性地知会一下,毕竟废后不是小事,且废的还是他的发妻。

唐高宗当然没有理会褚遂良的反对,一意孤行废了王皇后改立了武则天为唐朝皇后。心怀怨恨的武后一登后位,麻利地将褚遂良从政权中央踢出局,贬到潭州任都督。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立为太子后,已经不在朝中任职的褚遂良,还在被武则天记恨,武则天将他调离进城,放到桂林去当都督。离武则天这么远了,武则天还是不解恨,又伙同支持她立后的许敬宗、李义府一起,污蔑中书令来济等人与褚遂良共同谋反。

来济当年也站褚遂良,反对武则天立后。武则天这是要把不服自己的人一个个清理掉,把朝中的势力换成她的人。她的野心其实在当上皇后的那天起,就已经昭然若揭了。

晚年时,褚遂良再次被贬,贬到了爱州(今越南清化)。褚遂良给唐高宗上书陈情,叙述对唐太宗的功劳和当年支持他立储的事。唐高宗视若无睹,最终褚遂良忧郁而死。

690年,67岁的武则天如愿地登上皇帝宝座,执政十五年后,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唐。

82岁的武则天终于让权,唐朝复辟。也许是感知到自己大限将至,且活到这把年纪了,很多旧事看淡了,放下了,想起了被自己一贬再贬的褚遂良,突然想通了,臣子本来就是各为其主。并且她当年只敢动褚遂良而不敢动长孙无忌,还不是因为长孙无忌是唐高宗的舅舅。

当时武则天已病重,趁着最后的时间,她下令恢复褚遂良的官爵,又追谥他为“文忠”。

从武则天给褚遂良的谥号来看,她明白褚遂良是忠臣,只是大家的立场不同。她要权,他只是单纯地维护李唐的正统,如此忠心之人,遗憾没为自己所用。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在临死之际,要为褚遂良平反呢?其中的原因有三:

第一: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毕竟,褚遂良只是武则天一时的私仇,他本人并不是什么坏人,更不是小人。因此,作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在经历这么多之后,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一切也该放下了。

第二:武则天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但是,她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她从一个小妃子上升到一代帝王,见多了趋炎附势和人性的沦丧,而褚遂良的忠贞不二,勇往直前的高尚品德,武则天是发自内心的认可的。

当时,褚遂良极力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后来,也证明他是正确的。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她逐渐掌握了国家大权,就把李唐的江山变成了武周的江山,自己做了皇帝。从这就可以看出,褚遂良不但有忠勇之心,还是一个深谋远虑的谋臣。

所以,像褚遂良这样的臣子,如果能为自己所用,哪个皇帝不爱呢?

第三:相传,武则天是一个极度爱才之人,初唐有名的大才子骆宾王,跟随别人起兵反对武则天,但是,武则天看到骆宾王的讨伐檄文后,直说:骆宾王这样的人才没被自己所用,真的是可惜了。而褚遂良也是极富文采的大才子,尤其是他的书法艺术被誉为“初唐四大家”。

一生耿直的褚遂良,虽然悲惨迫害,但是,他对后世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就连一直痛恨她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临死前都对他念念不忘,还要让后人为他平反,真是难得。 唐德宗时追赠其为太尉,唐懿宗时经安南观察使高骈奏请,将褚遂良在爱州的坟墓及后裔归葬于阳翟。

武则天的做过的事情,对错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改变历史的女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陛下,爱州,都督,孙无忌,唐太宗,皇帝,褚遂,武则天,太子,高宗召,知识科普,李治,褚遂良,孙无忌,武则天,唐高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陛下,爱州,都督,孙无忌,唐太宗,皇帝,褚遂,武则天,太子,高宗召,知识科普,李治,褚遂良,孙无忌,武则天,唐高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陛下,爱州,都督,孙无忌,唐太宗,皇帝,褚遂,武则天,太子,高宗召,知识科普,李治,褚遂良,孙无忌,武则天,唐高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