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奠定了唐朝的衰弱。一次动乱让唐朝伤筋错骨,面对叛军的高歌猛进,外强中干的唐朝被打出了原型。回顾这段历史,也涌现出一些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名气不大,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睢阳之战时,河南节度副使张巡,带领着军民坚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与敌军抗衡。和许远的兵力数量加起来也就七千多人,和敌军抗衡十个月之久,为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可见小人物也有大作用。而安史之乱带来了哪些后果呢?
1:藩镇割据形成。安史之乱后,把节度使的局面显现出来,当初平定安史之乱时,一直没有一个统一大将来调度军队,这么多节度使,各自为战,又怕消耗自身实力,因此,许多都是出兵不出力,导致战争拖那么久。虽然出现藩镇割据状态,但他们依旧遵从唐朝的政策,可是他们越来越拥兵自重,在兵力调度上会显得力不从心。直到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普遍形成。要是当初平定安史之乱时,做到统一的调配,藩镇就不会出现。
2:社会的混乱。安史之乱把唐朝的社会打乱,北方有些的地方达到千里无人烟的地步。许多平民流离失所,面对叛军的烧杀掠夺,平民只能逃离。在《旧唐书·郭子仪传》中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东至郑、汴、达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整个中原地区,包括黄河下游,人烟稀少到这种程度,许多建筑都被毁于一旦。
3:赋税的加重。由于战争的持久性,历时7年多的战争,导致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大量减少,唐朝为了维持运转,加大了赋税税收,百姓苦不堪言。这为后来的黄巢起义埋下了种子。而黄巢起义是整个唐帝国灭亡的计时器。
4:边疆的不稳定。当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把西北的军力全部调回来,导致对边疆的少数民族缺乏有效的控制,造成吐蕃和回纥相继敢向唐朝开战。西南的南诏也时不时的骚扰大唐边疆。无力的大唐只能靠地方节度使抗衡,而有的地方节度使根本就是装模作样,并不是全心全意的投入战斗,抗击外敌的入侵。
5:经济重心的南移。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导致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许多人开始南迁。而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的经济再次遭遇前所未有的毁灭,许多生存不下去的平民,大量的往南方迁移。给南方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充实的人口,带来的是大量的劳动力。后期的唐朝经济一度依赖南方,才有后续的一百多年存活。
6:失去西域。安史之乱后,中原统治的西域,从此就丢失。唐朝时期统治西域超过120年,当巅峰的唐朝衰落到低谷时,只能退出西域,许多重要兵力相继召回来。经过上千年的分离,最后在清朝时,再次回到中原版图内。当时,无力的唐朝无法和吐蕃争夺西域的控制权,只能放弃西域。
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把中华民族从巅峰拉了下来,从此再也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虽然安史之乱带来了许多恶劣的后果,但后期的唐朝,有过几位非常有才能帝王,他们励精图治,一直想恢复大唐的往日的辉煌,可是却不行。其中就有元和中兴、会昌中兴等。这些中兴的局面,一度改变唐朝的面貌,但还是无法恢复到昔日的时光,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不能再次恢复唐朝前期的实力?
1:帝国的根基遭到破坏。唐朝后期的土地兼并严重,帝国赖以生存的均田制遭到破坏。形成了许多地主,许多农民没有自己的土地,最终到处流浪,这种局面无法稳定唐朝整个社会,即使在这些中兴局面,减少农民的赋税,但失去的大量人口,根本无法恢复,又如何恢复贞观之治或开元盛世的局面?许多问题只是暂时压制了而已,并没有实际解决,如:元和中兴中,削藩取得一定的成果,并没有彻底。
2:人才凋零的后期。后期的唐朝,失去了许多人才,无法和贞观年间比,即使皇帝再怎么励精图治,没有众多人才的支持,又怎么支撑帝国的运转?有能力的人又不是一下子就培养出来的,他们都需要经过锻炼才能蜕变成形。没有能治世的文官,又没有忠于自己的将领,还形成党派之争,中兴过后又是一片迷茫的前途,想要完成恢复,难度会更大。
总得来说:后期的唐朝想要复制成前期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众多因素的存在,导致无法实现。贞观年间的社会多么的开明,军力多么的强大,后期都是民不聊生的多,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期的唐朝只能延续下去,无法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