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
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像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石守信等连忙顿首,道:“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
“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好了,赵匡胤把内心的话端了出来。没有提到直接删除他们的兵权,但是说明他感受到的危机,建议将军他们去好好享受余生
他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请你们交出兵权,交换条件是让你们有条件“多积金,市田宅”,一直到子子孙孙都享福。
石守信等人完全明白了,连忙谢恩。第二天,大家都说身体不好,“皆称病,乞解兵权。”于是“帝从之”,“赏赉甚厚”。他们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
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但是,这个过程也相当不容易,绝对不是一顿酒就能解决的事儿。
据历史记载,释兵权的酒,一共喝了两顿。先拿下大军头,再办小一点的。有的时候,赵匡胤也会反复,削掉一些人的兵权,却又信任另外一些人。武人之间,存在着战场上血肉拼杀出来的交情,不大容易因为释兵权的总策略,就轻易改变。在释兵权之后,赵匡胤还要用天雄节度使符彦卿典掌禁军。赵普不同意,赵匡胤说,我待彦卿甚厚,交情不一般,他岂能负我?赵普说,那陛下何以能负周世宗呢?赵匡胤这才没话说了。
“杯酒释兵权”这个历史事件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反映,对其评价却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几乎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有杀功臣的行为,但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却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威胁,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
也有人认为:宋太祖专力巩固中央政权,“杯酒释兵权”含有对内严防的性质,直接造成内政腐朽。在外患强烈的背景下,削夺大将兵权也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原因是皇帝直接掌握兵权,不懂军事的文官控制军队,武将频繁调动,致使宋朝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无力解决边患。军事积弱,还使两宋亡于社会制度落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一直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
不过由于赵匡胤所采取的“以腐败换兵权”的政策或策略,除了在立国之初相继发生了两起由后周旧臣李筠、李重进所发动的叛乱外,此后,在大宋帝国内部,300多年间竟然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黄袍加身”的政治事变,杯酒释兵权之后采取的重文轻武,是为何大宋300年间没发生过政治兵变的主要原因。
然而,天下事往往有一利则必有一弊。“以腐败换兵权”对于大宋帝国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慢性自杀。代价也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