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更迭是5G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白杨
图源:图虫
距离5G商用,已经过去3年,而5G标准仍在持续演进。
2022年6月,3GPP RAN第96次会议宣布,5G R17标准冻结,这意味着5G第三个版本标准正式完成,同时,5G发展也迈入第二个演进阶段。
按照3GPP此前的规划,5G的技术演进将分为两个阶段,其中,R15、R16、R17这三个版本是5G的第一阶段,而之后的R18、R19、R20是第二个阶段。为了与第一阶段区分,5G在第二阶段也有了新的名称,即5G-Advanced,也就是现在业内所说的5.5G。
从5G的基础标准——R15开始,每一版标准的更迭都推动了5G技术的向前迈进。作为5.5G的首个标准版本,R18于2021年12月启动立项,并将于2023年底冻结,最早将在2024年开始商用。
相较于5G,5.5G有何不同?GSMA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刘鸿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在5.5G的框架下,他看到了几个重要特性,首先是AI的应用,“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网络节能,降低能耗,同时在网络运维、网络优化等方面,人工智能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最后,刘鸿认为5.5G一个比较重要的方向,就是来自XR、AR、VR等业务体量的提升。“因为这些领域对带宽的要求比较高,在目前带宽没法满足360度实时渲染的情况下,5.5G网络可以实现比较精细化的渲染,这使得在传输速率没有提升的情况下,用户体验可以提升”。
除了上述刘鸿提到的几项特性外,5.5G能想象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在定位测距与感知方面,大家都知道5G定位可以提供对人员及车辆定位管理、物流跟踪、资产管理等场景的支持。但随着后续业务的发展,在网络边缘提供低时延、高精度的定位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所以业界已经在进行相关研究并向3GPP提交标准提案,一方面基于MEC部署LMF/GMLC/NEF,降低定位信息传输时延,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参考UE以提供视距信息,并消除基站间的定时误差,以此提高定位的精度和置信度。
除了ToC,也ToB
“
眼下,经过三年的商用,社会各界对5G网络也有了新的认知。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5G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5G不再像以前的通信技术一样被作为单个技术来探讨,而是成为一个新的基础设施,并且它会和云计算、AI、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连接,从而支撑起更大的平台。
另外,产业内已经达成共识的是,5G在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现在的5G已实现横跨40多个行业、2万多个应用,而且不像三年前谈的还是愿景、实验网,现在是已真正落地到应用场景中”,斯寒说。
5G在ToB领域释放的价值,其实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就已经被设定。刘鸿此前全程参与了5G的标准化工作,他说,在做5G标准时,大家就希望5G要走出ToC的限制,拥抱ToB广泛的应用场景,所以5G的最初梦想,就是要赋能千行百业。
5G标准演进背后,也能看到来自产业发展的需求。白皮书指出,当前虽然可以利用网络切片、MEC(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NPN(Non Public Network)等功能为行业服务,但无论是网络部署形态、易运维能力以及行业需要的一些辅助功能,5G网络当前的能力还有所不足,因此需要在3GPP R18及后续版本,也就是5.5G中继续增强。
比如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矿山、港口、医疗健康、交通等不同行业的业务不但需要网络为它们提供差异化的业务体验,更需要对业务结果提供确定性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保障。
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需要上下有界的确定性通信传输时延;智能电网需要高精时钟同步及高隔离、高安全;矿山需要在地表下提供精准定位;港口需要远程的龙门吊控制;医疗需要实时的诊疗信息同步并支持超低时延的远程诊断;交通需要低时延的通信传输来支持远程驾驶和车辆编队等场景。
因此,5.5G也需要充分考虑对行业业务的确定性体验保障,包括实时业务感知、测量、调度并最终形成整体的控制闭环。同时,5.5G也应该从整体网络架构、组网方案、设备形态和服务支撑能力上匹配多样性的复杂业务环境。
6G展望
5G标准的演进速度,大概每两年迭代一个,因此5.5G的第三个标准版本——R20结束时,时间也将来到2028年-2030年左右,届时,6G也将正式登场。
斯寒表示,如果从应用层面开始讨论6G,有些过早,但是做一些探讨和研究,则永远都不算早。“比如5G的发展,当大众意识到5G时,产业界对5G标准其实已经讨论很多年,并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
而现在6G的概念比5G出现在大众面前更早,是因为5G的热度带动了人们对下一代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前两年,在5G刚开始商用时,就已经有人开始提6G,但那时候业界都还没有公认6G到底是什么。所以要讨论6G,首先要去定义它”,斯寒说。
目前,6G的发展还没有到做标准的阶段,但并不妨碍业界对其进行展望。中国电信原总经理李正茂近日便提出,“6G应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里一定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线性思维条件下去思考6G,因为还有许多有颠覆性、突破性的技术和理念可能会产生”。
李正茂以无蜂窝网络为例说道,“过去我们做了几十年的蜂窝移动通信,到6G的时候还叫蜂窝通信吗,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到时也可能叫无蜂窝移动通信”。
再比如在工业场景,很多企业需要明确网络的时延到底是多少,这样才能判断能不能应用。
眼下,相比遥远的6G,5.5G未来R18、R19、R20三个版本的标准会如何发展,更值得关注。
斯寒说,对中国而言,3G是跟随,4G是并进,5G则是领跑,目前,中国运营商部署了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拥有超过200万个5G基站,并为全球65%的5G用户提供服务。“5G发展不再是技术竞争,而是体验竞争,尤其是定义不同场景的体验。只有通过5G的支持实现每个使用场景的内在价值,新的商业模式才能成功”。
苹果跌落,“果链”入冬
京东科技再变阵:成立“一部三中心”平行部门 京东云仍为集团整体技术服务品牌
消费电子复苏在望,中国主流品牌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