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惊人的历史真相:清朝火器完胜明朝,清军早已脱离冷兵器时代!

惊人的历史真相:清朝火器完胜明朝,清军早已脱离冷兵器时代!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明朝的火器十分先进,可是等到了清朝的时候,中国的火器就开始走了下坡路,重回冷兵器时代。

不能说这种印象完全错误,毕竟直到太平天国时期,许多清军部队仍然在使用冷兵器作战,但也不能说这种印象就是对的,因为清朝的火器化程度并不弱,清军的许多部队都装备着火器,甚至当初清朝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枪炮犀利。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明朝火器先进,是因为明朝的火器种类多种多样,看起来非常先进罢了。但其实明朝的这种火器“先进”是要打引号的,因为火器种类多,并不代表火器先进,事实上明朝的很多火器都只能算是玩具一般,基本上都是简单的火门枪或是冷热结合的火器,虽然是火器,在原理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早期火器在战斗力上并不比发展成熟的冷兵器先进多少。

很多人以为明朝火器先进,是信了明朝文人的邪,他们真以为明朝文人书中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但其实关于明朝火器的威力很多都是文人夸张和胡吹罢了,很多所谓的强大火器,其实根本就没法上战场,因为其不但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威力还很小,还有很多火器完全就是夸张的产物,比如在宋懋澄的《东征纪略》中就记载一种将军炮,在作战时,可以“一发决血衢三里,草枯数年”,好家伙,这知道的知道这是加农炮,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小型原子弹呢。

很多明朝火器从被发明出来,就开始陷入了淘汰状态,有是有,但并没有什么用,真正作战时的效果很差,其技术水准和战术水平尚不及西方。明军的火器真正能流传下来的,并且效果不错能够普及的其实并不多,而且很多这样的优秀火器还是从国外引进的,而非明朝人自己研制的,像鸟铳等火绳枪、佛郎机炮、红衣大炮等都属于此类。

而偏偏这些优秀的火器,清军早在入关之前,就通过缴获等方式获取了许多,然后清军很快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征召了大量工匠进行仿制,还吸纳了许多欧洲人的科技,连大炮都能制作,早在1631年正月,后金的工匠们就仿制出了第一门西式火炮,皇太极亲自命名为“天佑助威大将军”,又特意组建了自己的火器营(乌真超哈营),鸟铳、红衣大炮等一应俱全。

等到明朝后期的时候,清军才是当时各方势力中火力最强的存在,甚至其火器的质量和威力远超明军所使用的武器,因为清军作为一个上升态势的政权,其在武器制作方面审查得非常认真且严格,制度腐败的明军在这方面处于极大的劣势,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同时也是明末其他势力,如李自成、张献忠之流所不能比的:

“海外鸟铳精工,诸夏不如,何也?,曰: 风俗习尚使然耳。各国犹有古人寓兵于农之意,兵民不分,公私一体。酋长程课头目,专视兵器精利以为殿最,个人奉为职业,保守富贵。若兵器不堪,讵惟畏法,且畏班辈见笑,习尚成风,安有不精之理。我中国尽属公家,有司不知造,将吏不知用,士卒不知打放、收拾。公家之事,匠作定然不肯尽心;监造之官,自爱者专求节省,不省者克落,一经节省、克落,便难行法。既无利结于前,不畏法绳于后。大小糊涂,上下苟简了事足矣,安望精工?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铳。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以此观之,我中国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

而要知道早在大凌河之战时,清军就拉出了一百多门大炮对着明军的堡垒狂轰,拥有如此火力的政权,你敢说他还处于冷兵器时代?清军底定中原时,几乎全面淘汰了明代广泛使用的三眼铳,以及单管火铳等原始落后的火门枪系列,清朝皇帝还特意请欧洲传教士为自己铸炮,汤若望、南怀仁等传教士要想受到清廷重视,就必须要有铸炮的才能,历史上只南怀仁一人就一共为清朝铸造了500门火炮。

清军非常重视红衣大炮、佛郎机炮等,其在打赢与明军、朝鲜、蒙古人、沙俄、缅甸、尼泊尔人之间的诸多战争,很多时候靠的就是火力强大。

这并不是瞎掰胡扯,而是事实如此,在对付准噶尔汗国时,清军刚开始时吃了大亏,与准噶尔人的第一次战争就战败了,据清军将领自己回忆,战斗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准噶尔人的火力甚猛,拥有许多火器,各种火绳枪、轻型火炮一应俱全。而清军之所以失败,则是由于交战时,己方的火器部队没到。等到清军之后再与准噶尔人作战时,清军就非常重视要携带己方的火器部队了,并且利用火器赢得了胜利,比如在一次重要的战争当中,清军就是靠着火炮大发神威,轰开了准噶尔人的驼城。

小贴士:准噶尔人的驼城是骆驼背上携带轻型火炮随军移动,在作战时,准噶尔人会绑缚骆驼于地,辅以木栅栏、木箱等,形成一座可以移动的城墙,将野战变成守城战。

在著名的多伦会盟当中,清军的火器在阅兵和演习阶段,也给了当时观看的蒙古王公们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当时的清军绝对不是一支纯粹的冷兵器部队:

“午门出宣武门,八旗都统、各帅所部将士,擐甲胄、佩弓矢、建旗纛、自湾子里夹道分列、至拱极城。前锋官军、自芦沟桥夹道分列、至王家岭山麓。其东、则有排枪官军。其西、则红衣巨炮。皆次第陈列。上乃登王家岭、升御座。军中吹螺角者三。发巨炮三。既而排枪并发、前后相继、声络绎不绝者久之、且无不中的。又命将士发红衣巨炮。于是八旗所列红衣将军、及诸火器、一时尽发。凡二次。声震天地。巨炮所击、树侯栏墙、莫不声应而倒。是时阿海台吉、及众蒙古等、皆惊惧失色。甚有匍匐仆地、战栗不止者。有顷。阿海台吉少息。语阿喇尼曰:我等初见士马精壮、兵甲坚利,己知圣朝军威,无敌于天下。今观火器轰烈如此。尤耳目所未睹闻,愈觉惊心破胆矣。”

很多人以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军是用大刀长矛和英军作战,但其实据英军自己记录,虽然和他们交战的清军还装备着弓箭,但是在作战时却十分倚重火绳枪(鸟铳),能在远距离和英军对射的有来有回,火绳枪的装备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甚至有的清军部队,全军上下就两把弓箭,装饰在将领的房间内,其余的清军要么使用近战武器,要么就扛着火绳枪,推着火炮作战。

清军事实上对鸟铳(鸟枪,一种火绳枪)十分依赖,比如早在雍正五年时,清廷就下令让各支部队装备一定量的鸟枪,数量比例按照所处地域不同而有变动:

“官兵所用军需内鸟枪一项,能冲锐折坚,最为便利。内陆省份,地势平坦,利用弓矢;沿边沿海各省份,山深林密,利用鸟枪。将内陆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三百杆;沿边沿海省份,每兵千名,设鸟枪四百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清军明明有火器,面对的许多敌人也拥有大量火器,却一直没有像欧洲那样火器大发展呢?没有像近代欧洲军队一样完全淘汰冷兵器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有些复杂了,首先很多火器的威力和可靠性并不比冷兵器靠谱,一些新式火器也不一定比旧式火器靠谱,这很好理解,因为很多旧式武器经过常年的发展,已经处于最巅峰的状态了,而新式武器虽然新奇,但在可靠性和威力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要继续发展很长时间,这就使得清军更加关注旧式武器,而忽视现阶段不靠谱的新式武器,使得如果没有上层强行推行,新式武器很难发展和普及,这种情况在欧洲也曾存在。

比如在三十年战争阶段,虽然当时欧洲已经出现了燧发枪,很多军队都开始使用燧发枪作战了,但是瑞典人就宁愿继续用火绳枪作战,原因就是早期燧发枪的枪机不靠谱,其点火率还不如火绳枪呢,可靠性太低,因此瑞典人宁愿放弃先进的燧发枪,继续使用更为可靠的旧式火绳枪作战。

清朝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好,虽然拥有自来火枪了,但两百多年间,清军还是使用明朝时传入并发展出来的鸟铳作战,几乎没有对其进行多少改进,射程和威力仍是明代鸟铳的水平,至于火炮方面,也只是名称种类繁多罢了,其技艺还是明末的水平,甚至一度还把开花弹技术忘记了(当时的开花弹效果一般,属于被放弃了)。在火器战术应用方面,清军也研究出了相关的战术战法,比如所谓的九进十连环战术,但真说起来,清军的这种火器应用方法,比三十年战争时期的欧洲都落后太多了:

《清史稿志一百十四》所载:“日演百出,及进步连环枪炮……各旗演炮十出,记中的之数。即于炮场合队操演,严鼓而进,鸣金而止,枪炮均演九进十连环,鸣螺收阵还营。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炮十位,火器营兵千五百名。汉军每旗出炮十位,鸟枪兵千五百名。每佐领下之护军鸟枪兵、护军骁骑,每参领下之散秩官、骁骑校,及前锋参领、护军参领、侍卫等,更番以从。既成列,演放鸟枪,鸣螺进兵,至所指处,分兵殿后而归。五十年,定火器营合操阵式。八旗炮兵、鸟枪兵,护军骁骑,分立十六营。中列镶黄、正黄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队,将台在中,两翼各建令纛为表。每旗鸟枪护军在前,次炮兵,次鸟枪兵,次骁骑。台下鸣海螺者三,以次整械结队出营。施号枪三,台下及阵内海螺递鸣,乃开阵演枪炮九次至十次,炮与鸟枪连环无间。”

关于清朝火器落后于西方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清廷对汉人等方面的防备心理,清朝统治者十分了解火器的威力,甚至他们自己在狩猎时就使用火枪,明白火器的很多优点,比如威力强大,训练时间短等等,但是他们十分害怕火器普及且流入民间以后,汉人或是其他民族的百姓起来反抗的时候,用火器对付八旗军队,毕竟在中国汉人占大多数,满人、蒙古人等占少数,清朝统治者因此对待火器时,常常会表现的十分分裂,有时候禁止民间使用火器,有时候又不严格审查,让民间仍然持有大量火器。

不过在火炮等重火器方面,清廷的限令就很严格了,有时候连佛朗机炮都不允许绿营持有使用,同时也摒弃了火炮的科学运用,其作战时就是让炮手根据自己的经验,乱放一气,没有欧洲军队的那种火炮科学。

而在清朝中前期的作战当中,对手虽然拥有火器,但在清军的绝对数量和火器面前,常常无法展现出太强的战斗力,就让清军用兵力优势给化解了,这又使得许多清军将领和清廷高层面对先进的火器时也是不屑一顾。

比如在和廓尔喀人交战过程中,清军遭遇了手持燧发枪的廓尔喀人袭击,损失不小,但是在战后,清军仍然对装备燧发枪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清军将领们认为燧发枪虽然精利,却也抵挡不了天朝的大军,己方有火绳枪就够了,根本不需要再装备燧发枪,对火绳枪继续迷之自信(很可能是由于清朝自己的燧发枪击发率太低,燧石质量太差导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火器,明军,明朝,清朝,历史,真相,精工,准噶尔,清军,冷兵器时代,知识科普,火器,火绳枪,准噶尔人,清军,火炮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火器,明军,明朝,清朝,历史,真相,精工,准噶尔,清军,冷兵器时代,知识科普,火器,火绳枪,准噶尔人,清军,火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火器,明军,明朝,清朝,历史,真相,精工,准噶尔,清军,冷兵器时代,知识科普,火器,火绳枪,准噶尔人,清军,火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