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五年的春闱,张居正的长子和次子,一同中了进士,而且次子还名列一甲第二名,也就是俗称的榜眼。一门两进士,这是何等风光的大喜事啊!当然,广大干部群众,心知肚明,国家最高实权人物的两个公子能够进士及第,靠的并不全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而是老子的权势,并不怎么光彩。其实,在会试还没有登场前,舆论已经沸沸扬扬了。
张居正想让一个后来很有名气现在还是小年轻儿的叫汤显祖的人帮帮忙,汤显祖不干,他又找了别人帮忙。这些事虽然极机密,可是不少人还是知道了。涉及国家最高实权人物的事,尤其是丑闻,传得挺快,以至于远在海南老家闲待着的海瑞也听到了,他忍不住给内阁的“二把手”吕调阳写信,提出警告。
可是,张居正想做的事,别人是阻止不了的,结果他的两个儿子,还是都如愿以偿了。舆论哗然!但也只能徒叹奈何!因为小皇帝兼乖学生说了:“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顾子孙。”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别人即使不服气,又能到哪里说理去呢?
于是,到下次春闱,张居正的第三子,又进了一步,索性就中了状元!当时更是引起舆论大哗。科举考试和现在高考,不可同日而语。科举,是非常神圣庄严的根本制度之一,谁敢作弊,真就会成为惊天大案啊!可是,张居正就做到了。丁忧,关乎孝道,关乎意识形态的基石,张居正敢破;科举,关乎组织基石,张居正敢破!他的破,基本上是为了自己,或者为子孙谋!
针对张居正为自己的儿子谋功名,社会上反响很大。有诗讥之曰:状元榜眼尽归张,岂是文星照楚乡。若是相公身不死,五官必是探花郎!干部群众虽然对张居正无可奈何,但是对他的儿子们就不那么客气了。他的儿子中进士,入翰林院以后,每次出门,老百姓就在背后指指点点,还有的写传单,编顺口溜,贴在张居正家的大门上。可以说,张居正以权谋私,到了受人唾弃(当然,多数人只能背后说说)的地步。所以,后来国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内阁阁员,其子一律不得中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