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刺杀李世民,竟成了大唐灭亡的起始?

刺杀李世民,竟成了大唐灭亡的起始?

今天要讲的事儿这真不是小说。

公元639年4月,唐太宗离开长安的大明宫,率领着家眷近臣,旌旗招展,前拥后簇,加黄盖,铭鼓奏乐,一路浩浩荡荡朝前往离宫九成宫前来。目的就是赏景游玩。

大明宫遗址公园

此时,日理万机好不容易从繁杂的国事中抽出身放松放松的李世民,哪里想到,十五日深夜,一场针对他本人的斩首行动,突然而至。

其手下有一中郎将唤作阿史那结社,中郎将说起来,是个缝合型官职,“中”代表皇宫大内的服务人员;“郎”有文官属性,即郎官,而“将”又具有武官特性,总体看,工作性质算是承担皇帝保安工作的。

李世民

阿史那结社身为中郎将,为何想要刺杀李世民呢?

听名字就知道乃是胡人,原为东突厥的王子,出身高贵。唐贞观三年(629)十二月,随亲哥哥阿史那氏什钵苾暨突利可汗附唐。

大唐疆域图

而哥俩其实最早生活在其叔父颉利可汗的阴影之下。颉利可汗趁着隋末大乱,群雄并起,征伐不休,极力吞并诸部落,征服异族,扩张底盘,实力大增,盛时疆域囊括阿尔泰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整个蒙古高原及附近地区,控弦驭马甲士几十万,曾逼迫唐王李渊、刘武周、薛举、梁师纷纷称臣臣。等到大唐统一天下立国,连年战争、国力虚弱,无力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626年,颉利可汗便亲率20万大军纵马驰骋杀向长安。一路挺进势如破竹,满朝震动,兵峰距长安仅40里。列阵于渭水北岸,战鼓擂擂旌旗蔽日,此时,长安城内兵力才不过数万,对方刀子插心窝子上,如何抗衡?

壁画中的突厥人

群臣惊惧,但李世民不愧是一代英主,率兵征战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心生一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单至渭水边,隔大河与颉利可汗对话。颉利可汗一瞅,唉哟,够胆,只带几个人,不应该啊,莫非有诈?

李世民也不含糊,直接高声怒斥颉利可汗为何背信盟约,侵犯疆土,见利忘义也。看着对方怒气冲冲,颉利可汗越发觉得长安兵力若真空虚,他还敢这么嚣张。

李靖画像

这时,忽然隐约见到李世民身后,似乎有唐军骑马而来,尘土飞扬,但多少人,看不清,隐隐约约,似乎是军容极盛,颉利可汗大惧,搞不好这是李世民的疑兵之计,激怒我过河,对面埋伏大军难道大军断我后路?我可不傻,不仅没有了高傲的样子,还有点怯生生。李世民看在眼中,知道计策成了,便话锋一转,我大唐可是礼仪之邦,信守诺言吗,你待我不义,我可不能待你不仁。你不就好抢点锦帛绸缎金子银子马匹粮食吗,可能苦寒之地遭了雪灾,为表诚意,我干脆直接给你一大批,咱们还是重修和好,算了,颉利可汗见好就收,勒索了一大笔,很开心,便同意了,双方杀白马歃血为盟,突厥撤军退走。望着颉利可汗心满意足扬长而去,李世民,拳头都捏碎了,狠狠地说说:将予取之,必予固之——从我这拿的,我一定要再抢回来,走着瞧!

唐太宗昭陵

突厥撤了一月后,李世民便颁布了《备北寇诏》,加强北方边防。又颁布了《阅武诏》,加强军队备战训练,每天动真格的,亲自带数百精兵于东宫显德殿举行军事操练,真刀真枪纵马厮杀。显德殿可是李世民登基的地方,一帮军将喊打喊杀,亮晃晃的刀子砍砍砍,吓到不少臣下退发软,陛下,万一作乱,朝廷精英包括陛下您都会被一网打尽,但李世民却说:“封城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将士闻言,皆振奋异常,愿效死力,在尚武精神的带动下,唐军掀起练兵潮,人人皆为精锐。

唐军强大了,东突厥可倒了大霉。公元629年,老天都帮大唐。东突厥盘踞的广袤草原忽降罕见的暴雪,不少牲畜被冻死,百姓嗷嗷待哺。

霍去病

李世民当机立断,调集10万大军,以战神李靖与名将李勣,也就是徐茂公的历史原型,兵分六路以迅雷不已掩耳之势杀向东突厥。

所谓兵贵神速,六十多岁的李靖,犹如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仅率领三千最为精锐的轻骑兵,千里奔袭,直袭东突厥王庭定襄。

大雪皑皑,颉利可汗做梦也想不到,忽然唐军杀到,各个如天神下凡,冲入城寨,劈头盖面见人就杀,就砍,突厥兵来不及反应被杀的晕头转向,不少人还没骑马脑袋边搬了家,是战意崩盘溃不成军。颉利可汗以为唐军主力杀到,吓得魂都没了,连夜没命奔逃。

大明宫复原图

而颉利可汗的侄子,之前老可汗的亲儿子,被叔叔抢了汗位的什钵苾,虽被封为小可汗,世人称为突利可汗,但常年被叔叔打压,好几次差点被叔叔毒打致死,又被发配到边远之地,镇压棘手的契丹、靺鞨等部,心里对叔叔怨恨至极,便拒不听颉利可汗之命救援,率部众十余万求入大唐。唐太宗厚礼相待,授官右卫大将军,封爵北平郡王,食邑七百户。

而颉利可汗,众叛亲离,逃窜到阴山,假意求和,想缓口气逃回漠北欲图东山再起。但李靖可不给机会,要锤就往死里锤,也是假装应允,忽夜间偷袭,一举俘虏十万余人,颉利可汗这次老本也没了,如丧家之犬,投奔亲叔叔,但,天朝声威显赫,谁敢不服,便把亲外甥给绑了,送到李靖寨中,至此,强大的东突厥,不过才几年光景便灭亡。但颉利可汗可没被杀,世民封其为虢州刺史,因不愿意去,又被封为右卫大将军,算是官养,好吃好喝混着,没事给太宗筵席的时候给大家跳舞助兴,善终而亡。

阴山

太宗又将一大块原东突厥汗国的领地划入版图,设置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任命突利可汗为顺州都督,诚恳地希望永为北方的藩屏,不再相互攻伐,突利可汗很感动是跪拜听命。但很可惜贞观五年(631)入朝,至并州时,突利可汗突然病逝,时年二十九岁。

此时,唐太宗恩威并重,北方游牧民族心悦臣服,尊称太宗为“天可汗”,不仅是中原人的皇帝,李世民还成为了草原民族共同的可汗,彪炳史册。但,作为一普通人,这么高的帽子,让唐太宗有点飘飘然。

但棘手问题是,东突厥曾经很强大,常常不守约定,长驱直入,掳掠汉境,残害百姓,时叛时附,威胁政权,如何一劳永逸解决这东突厥部众几十万部众去留,是个难题。

魏征和李世民

大经学家颜师古开言道:干脆全都迁到内地河北,设置不同的部落委派不同的酋长,分而化之,让他们各有各的小九九,彼此隔阂,咱不就安了吗?近臣李百药又曰:更加内地的河北怕不妥,还是安排到唐境定襄等对峙其它游民部落的边疆,替我们守护边疆。但部落确实要分而治之。

武将夏州都督窦静头摇的似拨浪鼓,“戎狄之性,有如禽兽,置之中国,有损无益。”就是说内地中原通通不行,我们还得时刻提防他们叛变。不如就原地,分成不同的部落,挑拨离间,让他们相互攻伐内耗,我等坐收渔翁之利。

中书令温彦博则大义凌然道:“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既然突厥人归顺我朝,天威浩荡,我们怎能拒绝他们。不如全部迁到内地,教习他们农桑耕作,不在游牧,读书识字习儒家礼仪,教化数年后,必成为我大唐子民。”

隋唐时期突厥人

一旁有名的谏臣魏征很不以为然:“突厥世为寇盗,百姓之雠【chou】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尽杀,宜纵之使还故土,不可留之中国。认为这帮没诚信的怎能相信,万不能,留在中原养虎为患。多年后,人数倍增,在我朝腹地,岂不是心腹大患,赶紧处理,以免悔不当初。

各位大人观点各不相同,说着说着吵成一片,脸红脖子粗,各说各理,谁也不服谁。平心而论,其他人的观点还是有重合的部分,唯温、魏二人全部吸收还是全面排斥完全是两个极端。

太宗仁德,思忖在三,还是温彦博的建议听着顺耳,毕竟是天可汗,天朝上国,得有度量。

唐代胡人壁画

便正式下诏,将十余万战俘,安置在大概今河北、天津、北京等幽州之地,一直往西,撒开来,直至灵州(今甘肃灵武),上千公里,让他们落地生根。

还有几十万户归降的俘获的突厥百姓,迁就到腹地如长安、洛阳等地居住。

一大批突厥贵族,哪怕曾兵戎相见,太宗也给予优厚的待遇安抚之,不少相貌奇伟、人高马大的年轻子弟还被选为皇宫内侍,为太宗仪仗警戒。这完全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把突厥人当自己人。

但,就是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决定,没想到让太宗经历了一次心惊肉跳的刺杀行动。回到开头,中郎将阿史那结社,其实不是别人,正是主动来头的突利可汗的亲弟弟。

李世民塑像

李靖等帅军攻打东突厥时,活擒了颉利可汗,阿史那结社率也追随他哥哥归顺了唐朝,因有功,李世民这才让他担任了中郎将这一皇帝近身警戒的职务。

那阿史那结社率跟哥哥可不太一样,人品极其的恶劣,性格阴毒。一心想升高官,荣华富贵,不择手段,哥哥见他惹是生非,如此钻营取巧不走正道,多次训诫他改邪归正,没想到,阿史那结社率心术不正,反对突利可汗怀恨在心。多次背着人向李世民诬告突利可汗是假归附密谋谋反云云,想搞掉哥哥自己当可汗。

李世民也不傻,诬告亲哥哥,深觉品行不端,从不为所喜,冷落他,连续十余年得不给他升迁。

九成宫

没料到,阿史那结社率怨气极大,对李世民恨之入骨。便萌生了干掉了李世民的念头。他先是蛊惑哥哥突利可汗之子贺逻鹘,花言巧语拍胸脯说拥立他北还自立为可汗。贺逻鹘年纪小,还真动心了,但刺杀天可汗,这可不是闹得玩的,一旦有闪失,死无葬身之地。史那结说不怕,我手下四十多位突厥勇士,强壮勇武,身怀绝技,刀枪功夫高,箭失百发百中,足以一当十。

我已经利用中郎将的身份,得到情报,李世民之子晋王李治,会于四月十五日夜,到九成宫拜谒李世民,只要埋伏好杀手于九成宫北门外,等李治一行人进宫城门大开时,突袭之电光火石间冲入寝宫刺杀李世民是完全没问题的。

步辇图

贺逻鹘信之,众人歃血为盟,开始刺杀行动,阿史那结社率便带领四十多个死士,手持兵器,隐蔽于九成宫。说实话,计划若是百分百执行,只要宫门一开,李世民搞不好还真有可能被干掉。

但人算不如天算,当晚,不知为何,李治迟迟没来,据说是李世民觉得天气不好,临时取消。但事已至此,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阿史那结社率硬着头皮只得发动强攻,为壮声势,高声呐喊,四处点火,一个是谁也没料到会有刺客,且身穿唐军制服,乱哄哄守备不知所措,混乱下,一番力战,刺客们还真的冲入大门,直扑寝宫。

亡命之徒战斗力确实可以,四道防线的唐军都被杀的人仰马翻,形势十分危急。寝宫前最后一道防线,守军濒临崩溃准备鸟兽散,是一个默默无为的小小折冲都尉孙武开,拔刀高呼,今日便是我等报效朝廷、为国尽忠的好时候。上前搏杀。众卫士被激励,纷纷拿起武器拼死抵抗。毕竟人数少,一番激战,阿史那结社率被击退,刺杀行动最后一步,功亏一篑。

唐高宗乾陵

剩余的二十来人变抢了20多匹御马,逃奔而去,但反应活来的唐军拼命追击,曾当初订立盟约救了大唐一回的渭水又立功了,逃至渭水河畔,河水猛涨,无奈,众人被唐军截回。唐军团团包围下,最终刺客全数被擒。

这次动静太大,李世民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忙下旨:处死了以阿史那结社率为首的几个主犯。由此可见,李世民确实还可以,放着别的皇帝,早就株连九族,满门抄斩,而他只是将几个人处死,被裹挟的贺逻鹘也仅是被流放到岭南而已,没有上纲上线,军中任职的胡人宛然无恙,保有原职。毕竟是天可汗,不能不端着。

但李世民内心触动很大,对近臣说:“中原百姓,才是天下之根,突厥等如若枝叶,损伤了根本,却让枝繁叶茂,国家难以长治久安耳。”表示很后悔没有采纳魏徽的建议。

安史之乱

太宗也从此不再信任突厥,一道圣旨,原来东突厥的将领阿史那思摩为可汗,赐姓李,将所有突厥人送回黄河以北,迁徙到蒙古高原的漠南地区。算是彻底废除了温彦博的民族政策。

但是,这就导致,唐朝的国土面积虽南征北战将周边蛮族胡人之土纳入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但是,你能融合他们,这些游弋在外的游牧民族,始终会卷土重来,走上掳掠边地,南下侵入中原的老路。

黄巢起义

频繁的战事,使得国内人口财力等损耗巨大,又要保得得到的领土不失,唐太宗这才设置了节度使一职,给予很大的权限,征兵征粮饷,抵挡外族铁骑的侵入。

唐朝中央政权强大时,那地方得听皇帝的,但到了玄宗末期,节度使远离朝政,权利越来越大,成了独立王国,反倒成了朝政最大的隐患,最终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待到唐末黄巢之乱爆发,藩镇割据遍地开花, 在各种因素的加持下,导致太宗苦心打造的帝国最终灭亡。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唐军,大唐,李世民,李靖,起始,唐太宗,长安,叔叔,颉利可汗,大军,观点评论,唐军,阿史,李世民,九成宫,颉利可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军,大唐,李世民,李靖,起始,唐太宗,长安,叔叔,颉利可汗,大军,观点评论,唐军,阿史,李世民,九成宫,颉利可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军,大唐,李世民,李靖,起始,唐太宗,长安,叔叔,颉利可汗,大军,观点评论,唐军,阿史,李世民,九成宫,颉利可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