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虽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他却并不是贵族出身,而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剃度出家再到沿街乞讨,朱元璋吃尽了苦头,但他从未放弃和命运争斗,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成就。
可他的儿子们却不争气,其中最为荒唐的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子鲁王朱檀,而他同时也是朱元璋众多儿子中最为宠爱的一个。
只可惜他荒淫无道,最终闯下了泼天大罪,惹得朱元璋震怒,直接不顾皇家颜面,将朱檀处以“髡刑”[kūn xíng]!
这朱檀究竟犯了什么罪呢?这“髡刑”又是一种怎样的刑罚呢?
朱檀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父亲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母亲是后宫恩宠不断的郭宁妃,更是在马皇后去世后,郭宁妃直接掌管了后宫大权。
并且郭宁妃的娘家势力也十分的庞大,其父亲名叫郭山甫,根据《明史》记载,他十分擅长相术,并且有着十相九准的把握。
所以当郭山甫遇见还是一个平凡红巾军的朱元璋时,就从他的面相看出了这个人日后肯定不凡,必定可以富甲一方、位高权重。
正因为如此,郭山甫决定让自己两个儿子前去追随朱元璋。在朱元璋带领着军队大杀四方时,郭山甫的两个儿子没少出力,更是在一次次的战役中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就连郭山甫的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也就是后来宠冠后宫的宁妃。
可以说郭山甫的这一步棋走的十分妙不可言,他们一家都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臣,并且因为从最一开始积累下的情谊,朱元璋十分信任郭家。
郭山甫被追封为营国公,其二子郭兴被封为巩昌侯,其四子郭英被封为武定侯,一家人都成为了权贵中的权贵,一辈子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而当郭宁妃生下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后,更是奖赏不断,普天同庆,并且在朱檀出生不到两个月就被封为鲁王。
当时的朱檀是所有封王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册封时还是被人抱着给朱元璋行礼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特权还是朱元璋亲批的,他还因此设立了“保抱”一职,专门负责抱着年幼亲王行礼。
幼时的朱檀乖巧听话,天资聪颖,十分的讨人喜欢,朱元璋更是没事都会抱着小朱檀在怀中逗弄,享受着天伦之乐。
渐渐大了点的朱檀开始学习知识,他不骄不躁、勤奋好学,不管教他的老师传授给他怎样的学问,朱檀都可以熟记于心,并且还能举一反三。
最重要的是朱檀极为谦逊的优良品行,他从不因为自己贵为皇子就去欺压他人,并且受到别人夸奖时,也从不狂妄自大,这让朱元璋十分的欣赏和看重。
郭宁妃也因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儿子,而感到骄傲和沾沾自喜,并且还在心中暗暗盘算着:他们家势力庞大,朱檀又聪明伶俐深的朱元璋喜爱,说不定以后还是有机会争一争那至高无上的位置的。
渐渐的,年幼的朱檀已经长成了少年,朱元璋也开始为他以后的封地而发愁了。要知道朱元璋的其他儿子:秦王、晋王、燕王他们成年后都被派到了国家的边境上去戍守边关。
但对于他一向宠爱的鲁王朱檀,朱元璋自然是舍不得让他去那边关受苦,所以他决定网开一面,给他指了兖州作为封地。
并且在朱檀15岁时,朱元璋还亲自为他选了名门贵女汤氏为王妃。两人举办完婚礼后,就一同领命前往了朱檀的封地山东兖州府就藩。
这王妃汤氏是信国公汤和的女儿,而汤和却不是个一般人,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发小,由于比朱元璋大三岁,又十分心疼朱元璋的遭遇,所以从小就对朱元璋比较照顾,二人也因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时,汤和也追随了过去,一路上更是战功赫赫,为朱元璋打了一次又一次的胜仗,有从龙之功。
而将汤和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儿子朱檀,无疑是让朱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有的好处都让他给占了,如果之后他没有犯错,那日后也必定会有一番大成就的。
朱檀带着妻子汤氏来到自己的封地后,就立即开始专心处理政务,毕竟他从小跟着朱元璋长大,所以耳濡目染的学习了很多的治理之法。
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父王是从苦日子过来的,并且还对自己抱以厚望,所以此时的朱檀还十分勤勉的处理政事,他由衷的希望自己封地的百姓安居乐业。
最重要的是他也想让自己的父亲看到自己的才能,毕竟他临走的时候母亲郭宁妃亲自交代过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这样以后的路才会平稳。
朱檀本就是个谦恭下士的性子,并且他还博学多识,所以很快他就收纳了许多的能人异士成为了自己的内臣,只是朱檀毕竟年幼,所以那些内臣之中有几个心思活络的,一直想要讨好朱檀,所幸那时的朱檀心思全在政务上,所以并没有让那些奸臣蛊惑。
封地在朱檀的管理下,呈现出了一幅繁荣昌盛的局面,百姓们都安居乐业,纷纷大肆宣扬着朱檀的功绩,甚至有说书先生还将朱德勤政爱民的事迹写成的话本子,流传甚广。
朱元璋知道后就更是对朱檀赞不绝口,即使在朝堂上也丝毫不避讳的夸赞自己的儿子。
只可惜好景不长,朱檀身边并没有可以忠言逆耳的人,因为他显贵的身份和朱元璋的宠爱,所以导致了他身边的人都对他极为讨好,并且民间的那些对朱檀的赞扬也络绎不绝。
他的妻子汤氏也是个柔弱的女子,从小就被父母教导的要出嫁从夫,所以在面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朱檀时,汤氏从来就不敢忤逆,甚至是明知道丈夫做错了,还是一味的顺从,生怕哪点让朱檀不开心了。
久而久之,朱檀的心境发生了变化,他被身边的人抬举的太高了,甚至有些开始飘飘然了。
朱檀觉得自己政绩显赫,日后一定会位极高位的,父皇也对自己赞赏有加,身边的人无一不在夸赞他,让他有些忘乎所以。
而这些最终也导致了朱檀的悲惨结局,他开始变得狂妄自大,不思进取。甚至在身边奸臣的撺掇下开始荒废政务,沉迷于酒色之中。
朱元璋对自己的这个第十子是抱以厚望的,所以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朱檀的一举一动,当得知他渐渐的荒废政务,并且还开始沉迷女色后,十分的震怒。
可即使这样他也舍不得责罚这个让他从小宠到大的孩子,只是写了一封密信快马加鞭的送往了兖州朱檀的府上。
信中的内容字字句句都是父亲对儿子不争气的无奈和训诫劝告,虽然都是责罚的语句,可里面也包含了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儿子浓浓的爱意。
只可惜,此时的朱檀已经被身边的那些奸臣哄骗的团团转了,所以当他看到父亲的来信后,并不觉得害怕,他甚至从信中看到了朱元璋“山高皇帝远”的无奈,所以朱檀并准备收敛。
可为了不让父亲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他将朱元璋在自己府上安插的眼线全部除掉了,至此朱檀算是彻底的放飞了自我。
朱元璋也十分的无奈,他想狠狠的罚他,却又舍不得,并且如今的朱檀也不是这样的罪名可以轻易处罚的。
朱檀每日都过得纸醉金迷,身边奸臣环绕,好听话一箩筐一箩筐的说给朱檀听,他的妻子汤氏也十分顺从自己的丈夫,即使他纳了一个又一个的美妾,汤氏也从来没有反驳过。
偶然的一次机会,朱檀从身边的一位老嬷嬷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郭宁妃在生他之前,其实已经生了好几个孩子了,但没有一个可以长大成人,不是夭折就是流产,只有他朱檀平平安安的活到了现在。
朱檀听后十分的害怕,他认为是自己母亲的身体太弱了,所以生下的孩子都活不长,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朱檀就特别珍惜自己的性命。
而他也因此开始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到处寻找可以长生修仙的丹药,只要自己成仙,那就再也不用担心生老病死,就连边境的敌军,也可以在自己弹指之间灰飞烟灭,想想都觉得快哉!
身边的奸臣得知朱檀的想法后,开始自发的寻找那些可以炼丹的道士,为朱檀炼制长生不老之药,可那些道士连医术都不懂,如何能制药呢?
所以那些丹药并没有什么用处,连强身健体的效果都达不到,但朱檀已经沉迷进去,根本就丧失了判断的能力,就连他的王妃汤氏也一样迷恋上了长生之道。
那些“神棍”道士只想着如何忽悠着朱檀给他们金钱,根本就不顾朱檀夫妇的死活,那些丹药里面都含有过量的金属性毒素,长期服用会导致剧烈头痛,头脑不清醒的情况。
朱檀见自己的身体越吃越虚,还时常头痛,就勃然大怒,怒骂着那些道士都是一群废材,更是在一气之下斩了好几个炼丹的道士。
而这时候有个道士为了活命,急忙说道:可以用99个童男命根子为药引,就能治好朱檀的头疾,并且还可以长生不老。
此时的朱檀已经走火入魔了,他十分害怕自己也像自己母亲前几个孩子一样夭折死亡。
所以当他听完这个药方后,十分的兴奋,他甚至没有感到任何的不妥,甚至还认为如此声势浩大又血腥的方法一定可以助自己成仙的。
朱檀为了这件事情万无一失,他还特意交代了自己的王妃汤氏来操办此事。那时的汤氏也早就被那些道士“洗脑”,她和自己的丈夫朱檀一样沉迷于长生丹药,丝毫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残忍,她甚至用了雷霆手段,逼迫百姓们将他们的儿子交了出来。
很快99个童男的命根子就被炼丹入药,朱檀和汤氏抱着虔诚的态度都尽数服下,根本丝毫就不在乎那些童男的死活,两人就像个怪物一样,满心满脑的都是“修仙、长生”。
可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情很快就造成了民怨,并捅到了朱元璋跟前。
朱元璋听后直接拍桌大怒,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子会做出这样荒淫无道的事情。
为了给那些被残害的百姓一个交代,朱元璋决定大义灭亲,将朱檀和他府上的所有人都绑到了皇宫。
可他却始终下不去手杀了自己的亲儿子,所以朱元璋就直接将朱檀府上的所有奸臣和道士都斩首示众,并直接处死了无法劝诫自己丈夫,并和他一起荒唐服用仙丹的王妃汤氏。
汤和知道自己的女儿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重罪,所以他也不敢求情,只希望朱元璋不要迁怒于汤家。
处理完道士、奸臣和汤氏后,朱檀的处罚也随之而来,虽然不忍心杀了他,却赐下了让朱檀生不如死的“”。
被施“髡刑”以后,朱檀就开始神志不清了,一代骄子也就此陨落,为了不让他出去丢人现眼,朱元璋还将他禁足,并找了御医给他调养身体。
可那些丹药金属毒性太大,已经严重损害了朱檀的身体。没过几年,他就因那些“长生不老丹药”而暴毙在自己禁足的房内,年仅20岁。
朱元璋得知后十分的痛心,可他没办法,自己儿子做出这样的事情,自己只能大义灭亲。
朱檀死后被赐了一个“荒”字为谥号,意指他荒淫无道,后人皆称他为鲁荒王。
为什么朱檀是整个“炼丹”事件的始作俑者,却没有被杀,而是处以“髡刑”,并且还因这项刑法而生不如死呢?
髡刑[kūn xíng]:是中国上古五刑之一。这种刑罚是用来惩罚犯人肉体和精神上的羞辱和折磨的。摧残身心的做法,是会让人精神崩溃,生不如死的。
而所谓“髡刑”,其实做法十分的简单,也就是将人的头发全部剃掉,并且不允许当事人出家为僧人。
只能顶着个光头,招摇过市,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曾经遭受过的髡刑。
街坊邻居的所有人都在其背后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有些甚至直接对着受过“髡刑”的人破口大骂,就类似于如今的“网络暴力”一样。
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些受过“髡刑[kūn xíng]”的犯人自然是会精神崩溃,真可谓是生不如死。
因为在古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们对头发的看重,远比现如今的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所以朱元璋才会处以朱檀这样的刑法,虽然没有处死,却也是生不如死。其实归根结底,朱元璋还是对自己的儿子动了恻隐之心,不舍得真正的处死他。
只可惜朱檀“自作孽,不可活”,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一心痴迷的丹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