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两个厉害的机构:锦衣卫和东厂,前者掌管皇帝仪仗和宫中侍卫,直接听令于皇帝,从事全国一切侦察、抓捕、审讯和收集军情的活动,权力比朝中的大臣还大。
后者,则是由宦官领导的特务机构,除了东厂,明朝成化年间还设立了西厂,与东厂、锦衣卫并列,强强联合天下无敌,成为“厂卫”。
这几个机构能缉拿任何人,包括大臣和皇亲国戚。天下人提起厂卫,人人自危。
但在厂卫的背后,还有一个权力大到令人恐怖的组织,连厂卫见了它都要绕道走,官员见了它二话没有,先跪下再说。
而这个组织的领导人手段更是狠毒,要是落到此人的手上,就别想活命了。
这就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设立的内行厂,由当时最受宠的宦官刘瑾领导。
刘瑾是个很会讨皇帝开心的人,他找来各种稀奇的玩意进献给朱厚照,换来多次升迁,从此大权在握,官居司礼监掌印太监,被朝中的人称“八虎之首”。
东西厂三家机构一直在明争暗斗,为了权力,胡乱抓人,有罪没罪的都死在他们手下,胆敢对厂卫不敬的人,都被他们“收拾”完了。明朝廷被厂卫弄的乌烟瘴气,大臣连大气都不敢随便出。
刘瑾掌权后,对厂卫颇为不满,他屡次与他们较量屡次失败,要不是有皇帝在背后撑腰,可能他也早被厂卫灭口了。
好在刘瑾很聪明,他知道要扳倒厂卫,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自相残杀,并离间他们与皇帝的关系,让皇帝只信任他一人。
于是刘瑾到处收集东西厂的漏洞,去皇帝跟前告状。朱厚照从不怀疑刘瑾的忠心,一听东西厂那么过分,便允许刘瑾,再秘密建一个权力在厂卫以上的机构,很快,内行厂便诞生了。
这里有个疑问,既然东西厂出了问题惹皇帝不满,为何不直接裁撤呢?
道理很简单,这些机构存在的时间太长了,并且都是前任皇帝所设,权力根深蒂固,不是换个皇帝就能随便裁撤的。
因此,朱厚照想压制东西厂,只能再设一个权力比它们还大、手段比它们还厉害的机构。
玩弄权术的那套,刘瑾拿捏得死死的,内行厂做起事来,绝对比厂卫残酷的多。
据《明史》记载,内行厂抓了人,不管什么罪,审问之前先杖责。把人打个半死后,有没有罪都屈打成招了。内行厂的规矩是,不让任何人活着走出大门。
厂卫的权力三家平等,而内行厂的权力还能监督厂卫,因此,厂卫组织里也有不少人死在刘瑾手上。
随着厂卫与皇帝的关系越发疏远,他们不敢跟刘瑾起正面冲突,只能憋屈地忍受。
厂卫都如此,朝中大臣见了刘瑾更加害怕,不知道一不小心说错哪个字,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见到内行厂的人,都毕恭毕敬下跪。
这样一来,刘瑾在朝中势力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利用权力大肆敛财,欺上瞒下,引得文武百官相当不满,纷纷上书弹劾刘瑾。
一开始,朱厚照并不把百官提出的问题放在心上,但钦天监的人拿星象跟朱厚照说事,迷信的朱厚照才开始有些慌,但依然没有处置刘瑾。
刘瑾继续扩张他的权力,连内阁、吏部、兵部的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臣,都投到他的门下,成了他的心腹。
锦衣卫指挥使也来巴结刘瑾。刘瑾买卖官爵,大肆收受贿赂,还弹劾朝中忠臣,朱厚照都快被他架空了。
刘瑾就这么横行霸道了五年,1510年,太监张永利向朱厚照揭露了刘瑾十七条罪行,朱厚照这才大吃一惊,抓刘瑾来审问。
在内阁首辅李东阳的助力下,朱厚照终于决定杀刘瑾。他亲自带人去刘瑾家抄家,搜出了几百万两银子,还有刘瑾预谋造反的玉玺、玉带等皇帝才能用的物件,连刘瑾每天拿在手中的扇子里,都有两把匕首。
朱厚照这时感到背脊发凉,原来他那么信任的宦官,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谋权篡位。
朱厚照当即下令,用凌迟之刑处死刘瑾,并废除他在时建立的所有机构与举措。至此,内行厂覆灭,厂卫和大臣们再也不用心惊胆战地过日子,见到刘瑾就下跪了。
权力太大,势必会树敌众多,刘瑾以为自己能只手遮天,但没想过他的权力多是皇帝给的,有朝一日皇帝收回权力,他也便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