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主中原是一个奇迹,它的本钱在北方民族政权中是最少的,当年和隋唐两朝PK的高句丽还能在输掉十万级的人头继续奋战,金朝、西夏、辽国的核心部队也远远超过它.更气人的是,满清八旗军的核心装备——铠甲,居然是秦朝以后最寒酸的。
西汉有多少铠甲?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数字一窥究竟,西汉东海郡武器库有:弩机537707件,车用弩11181件,普通弩526526件;未装弩机的弩臂263798张弩和11458424支弩矢、77521把弓与1199316支箭矢;142701套皮甲、63324铠(铁甲) 、头盔98226顶 、马甲5330套;铁甲札587299 件,盾牌102551只、长矛52555根长矛、铍451222根、戟6634只;剑99905把剑、刀30098把、匕首24804把.......,其中的铁甲数量是63324铠,能在匈奴人那里当传家宝的皮甲142701套。这还不是西汉最大的武器库,西汉最大的武器库在长安,就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由最亲信的高干子弟管理,在刘邦时期武库的总管就是萧何的儿子。
唐朝的铠甲装备比例也很吓人,唐军的披甲率是六成左右。按照唐朝兵书的记载,唐朝“一军一万二千八百人,甲六分,七千五百领;战袍四分,五千领”“队有五十人,甲三十”,唐军初年府军总兵力是六十万人,还能随时募军十万人以上;天宝年间各大藩镇总兵力也超过了49万人,唐朝必须常备数十万铠甲才能勉强维持战备。
宋代的披甲率也很高,“宣抚自来,有兵二万人,七分披带,持十日粮,今粮尽而归今,张浚军三万有全装甲万副刀枪弓箭皆备。韩世忠军四万岳飞军二万三千王军一万三千虽不如浚之,亦皆精锐……”。宋朝一副甲价值35贯钱,价格只是中产的年收入,可不像同时期的欧洲小贵族都要砸锅卖铁。宋朝的铠甲年产量也能吓死同时期的欧洲人,1083年老赵家发狠一下子就拿出了十万副铠甲(余减磨勘年有差,并以监辖造甲,而所造步人甲十万先毕功也)。这种生产能力足以让十字军羡慕嫉妒恨,集中了整个欧洲精华的十字军铠甲也十分节省,土豪的医院骑士团在14世纪还要使用公元12世纪的铠甲作战(医院骑士团可是一直战斗到美国建立)。
和满清时代最接近的大明一年也能轻松地生产上万套铠甲,洪武十一年的战争间歇期,明朝就生产出了“军器盔甲等项、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件”。在战争时期,明朝的铠甲生产还能加倍。所以明军的披甲率非常高,明朝《四镇三关志》记载蓟镇主兵七万三千五百六十二人,盔甲六万八千三百九十八副,披甲率93%。
在正常情况下,明军的铠甲不但数量多,质量也很高。耶稣会传教士弗洛伊斯引用过教友小约翰的话,在侧面证明了明朝的铠甲质量,原话是“明兵的武装非常坚固,日本军队的刀几乎不能造成任何损伤。双方混战在一起,陷入了不能使用铁炮的乱战状态 ”,这个小约翰可不是通辽的,他的日本名字是小西行长。
明朝末年北京城里保存着20多万副铠甲(天启二年是275589副),那么推翻它的满清铠甲数量是多少哪?按照《大清会典》的记录,在入关前八旗军的铠甲总数是四万多副,只是明朝一年多的铠甲产量,不到明朝北京武库储备的零头。清军也不是不注重铠甲,康熙就非常在乎铠甲,专门下旨说“汉军每佐领下,仍四名披甲一副,满洲、蒙古佐领,亦不得过四十副”,八旗中披甲人地位可不低。
铠甲的作用虽然因为火器的兴起大为降低,但在17世纪中期铠甲依旧是西方军队的重要装备,直到19世纪下半叶欧洲依旧有胸甲骑兵,所以满清铠甲比例小,那还真不是不需要。
满清起家的装备少,可靠的人力资源更少,它能打天下靠的是狡猾和捕捉战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