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55岁的刘邦经过短短7年的打拼后,坐上西汉集团董事长的宝座。
一年后,刘邦封赏功臣,其中7年浴血奋战期间一直留守后方的萧何封为酂侯,食邑最多(实际上是曹参、张良最多,只是萧何留守后方,许多人都不太知道有这么个人,突然封赏如此丰厚,令大家目瞪口呆)。
苦战沙场的猛将们纷纷表示不服:“我们披坚执锐,沙场杀敌,大战百余次,小战数十次。萧何既没有流血,又没有流汗,不过弄弄笔杆子,写写文书,封赏反而比我们多,是为什么?”
刘邦当场就不客气地打了个比方:“诸位会打猎吧?我就用打猎做个比方。在山林原野追逐野兽的是狗,发号施令的是人,各位追逐野兽,是‘功狗’,而萧何发号施令,是‘功人’”。
封赏完毕之后,刘邦再次下诏,评定一级功勋十八人的名次,萧何名列第一,大将曹参第二。
大家再次哗然,说:“曹参身上受伤七十处,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列第一。”刘邦已经压过大家一次,重封了萧何,对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心里仍然认为萧何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君说:“在楚汉战争中,陛下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全靠萧何从关中派出军队来补充。有时,就是没有陛下的命令,萧何一次也派遣几万人,正好补充了陛下的急需。不仅是士兵,就是军粮也全靠萧何转漕关中,才保证了供应。这些都是创立汉家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怎么能把像曹参等人只是一时的战功列在万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见,萧何应排第一,曹参第二。”刘邦顺势说:“对极”,把萧何排为第一,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并封了萧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又加封萧何二千户。这样,萧何位列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食邑万户。
828年之后的公元626年,奋战9年后,29岁的李世民就任大唐集团董事长职位。
本年9月24日,李世民亲自裁定功臣爵位和采邑,各将领也是争吵得面红耳赤。李世民的老叔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第一个响应正义之师,而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不过在纸上动动笔杆,功劳却在我之上,我不能心服。”
李世民说(选择驳斥老叔,更能服众):“叔父虽然首先起兵响应,但其中也有自救的成分。后来,窦建德吞并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集合残余部队,叔父又吃了一次败仗。而房玄龄等在大营中运用谋略,使政府基础稳固,依照功劳奖赏,本就应该在叔父之上。叔父是皇家至亲,我不是一个吝啬的人,但不可以因为私情,而跟功劳不分。”
再过742年,起点最低,奋斗15年,时年40岁的朱元璋当上大明集团董事长。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说:“李善长虽无汗马功劳,但跟随我多年,供给军粮,功劳很大,应当晋封大国。”于是授他为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并授予铁券,免李善长二死,其子免一死。
当时被封公者,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六人,李善长位居首位,诏书中将他比作萧何,对他褒奖备至。
三位开创大业的董事长,刘邦流氓地痞出身,文化水平一般;李世民是世家子弟,受过良好教育;朱元璋和尚兼叫花子出身,是个文盲。
但他们在考核创业伙伴们的绩效时,凭天才般的直觉,都评估出功劳最大的并不是沙场奋战的猛将——虽然他们的功劳看起来更加气壮山河,也更好量化——而是应酬帷幄,规划事业进程,制定国家制度的文臣。
这同时也是三位董事长领导模式转变的标志性事件,马上打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功劳最大的国策制定者,接下来将承担着让公司欣欣向荣的艰难职责。
据说拿破仑只封赏在他眼皮底下立功的大将,和三位董事长相比,明显差了一截。
那些与三位董事长评定绩效、论功行赏恰好相反的创业者,则很快不得不面临着公司的土崩瓦解。这种创业者历史上最出名的是项羽,扫灭秦国之后,项羽的论功欣赏令史学家柏杨先生感叹不已:仔细研究项羽这份封王名单,会发现他的政治头脑竟贫乏到这种程度,简直难以置信。……完全被自己的喜怒和左右他的政客们的喜怒所操纵,为自己制造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危机。
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后唐集团的创立者李存勖。这位创二代东征西讨,兼并其它企业的时候,颇有当年李世民的风范,而就任董事长之后,飘飘然觉得功劳最大的是自己,所谓的“以十指取天下”,大肆封赏能歌善舞的戏子,重用宦官,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无不叹息愤慨”。以至于两年多后,面临企业被颠覆的危机,再也无人为他卖命,瞬间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