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总有无数经典且让人咋舌的以少胜多案例。除去指挥官的正确决策与双方之间的技术代差,基层士兵的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发生于1275年的扬子桥之战,就是质量胜于体量的极佳证明。虽然发起攻击的元朝骑兵仅有13个人,却不可思议的将20000名南宋精锐彻底击溃。
对元战争初期 宋军还以强势发起过端平入洛行动
早在1234年,本已偏安东南的赵宋朝廷为重返中原,选择单方面撕毁与蒙古帝国的到期协议。随即又派遣大批军队仓促北伐,酿成堪比灾难的端平入洛事变。结果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无力用有限资源恢复往日版图,还引来黄金家族的顺势南征。双方的战线很快就从大散关以北,倒退至水文条件更利于南方系武装的江淮流域,却并未能止住宋军的被动挨打局面。反倒是北军在一系列交锋中越战越勇,能不断根据战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武器装备、兵种配比和执行策略。
蒙古人的迅速回击 让南宋方面非常吃惊
相比之下,南宋这边的调整无疑相当迟缓。除久居前线的个别将领外,绝大部分决策层都自带老套的有色眼镜,觉得对手不过是一群弓马娴熟的草原蛮子。因而延续往日对抗契丹、女真和西夏的乌龟哲学,侧重于靠永固工事、水运便捷和大兵团对峙去消磨敌方锐气。直至越来越多的汉军世候选择为草原新贵而战,方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正直面某个异常不好惹的可怕对象。等到更多凶强侠气的高加索骑兵被召之即来,手握回回砲等黑科技的波斯匠人如约抵达,便不再有底气将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给维持下去。特别是到襄阳城陷落的1273年后,连向来稳定的水师优势都难以为继。蒙古人只需坐船东下,就足以把残存的宋军隔绝于长江两岸。
襄阳城陷落后 南宋的长江防线已遭瓦解
与此同时,为宋朝镇守淮东的制置使李庭芝,还准备凭一己之力来扭转乾坤。由于蒙古人的主力是以长江中上游为突破口,所以并未对其管辖的扬、泰、通三州造成多大伤害。但渡江重镇瓜州的迅速投诚,已经让他们沦为遭强敌包围的北岸孤军。为了能延缓元朝兵马的推进速度,并与惴惴不安的杭州宫廷建立有效联动,只能冒险捡起自己所不擅长的主动进攻策略。加之扬州城本身也为进攻者所包夹,便只好派从南通赶来的援军实施突围。
南宋的淮东制置使 李庭芝
公元1275年6月27日,统帅姜才带着总计20000余人的步骑兵出扬州城,准备同赶来策应的水师联手夺回瓜州。然而,一行人刚刚前进至城区南侧的杨子桥,便遭元初名将张弘范所指挥的偏师拦截。后者虽选择为蒙古宗主服务,却是不折不扣的汉军世候,所领兵马也多为出生于前金国境内的汉儿。因而在各类古今观察家眼里,这些人很难被称为黄金家族的核心骨干,甚至要比大部分色目雇佣军的实际水准更低。他们也更侧重于靠少量骑兵发起攻势,并习惯将主力步兵留在预设阵地内坚守。
本为金国汉儿出生的元朝汉军世候 张弘范
巧合的是,作为对手的宋军同样精于此道,总是能在静态防御中发挥的要比机动野战更好。一方面是由于骑兵资源的极度匮乏,让军中鲜有能策动迅猛回击的快速反应单位。其次是步兵对弓弩类远射武器的过度依赖,必须靠少量居于前排重装盾矛兵抵御迎面强袭。虽然经常招募到一些善于使用长刀、重斧的勇士应急,却也只能当做小股预备队来谨慎使用,且数量根本不足以补充全军缺口。至于最为脆弱的侧翼安全问题,则只能靠复杂地形或土工作业来充当屏障。正因如此,主帅姜才顾不得自己的突围重任,选择以非常笨拙的三叠阵部署于邗河北侧。对面就是蒙古人为封锁城市而构建的木栅,以及大量同样依赖弓弩作战的汉军附庸。
大多数宋军步兵 只能在预设阵地内静态防御
倘若没有意外,那么这轮对峙很可能因双方的共同静坐而不了了之。但作为北方乱世的幸存者,张弘范这类汉军世候显然不会是安于等待的食俸群体。他主动率13名骑兵出本阵,当着数万宋军的面从一处浅滩踏过邗河。如此胆大妄为的挑衅举动,很快引来部分南宋将士的群起围攻。尤其是那些本身在前排位置的重装步兵,直接翻越跟前的拒马、壕沟,力争要将万恶的敌酋斩于当场。奈何张弘范与13名属下立即调头撤离,并用北方战场上常见的回马箭进行发动偷袭,逼迫追击者只能灰溜溜的撤回原先位置。
多年的北方征战经历 让元朝汉军的骑兵能力强过南宋亲戚
然而,就是如此单纯的压力测试,已经让北岸宋军彻底暴露出虚实。作为有多年对宋作战经验的老手,张弘范清楚知晓对方的组织缺陷。如今又大致估算出对面的轻重单位比例,便又呼唤手下调转马头,紧随落单步兵冲入敌方本阵。此时,20000多人的宋军尚未完全展开部阵,连决战时务必就位的土木作业都来不及完成。因而当发现有骑兵轻松杀到跟前,便迅速因恐惧飙升而萌生混乱。特别是靠弓弩杀敌的普通轻步兵,在狭窄且拥挤的区域内根本没空间去弯弓搭箭。甚至连敌军规模都搞不清楚,就开始为求生存而本能规避。结果自然是引发大面积踩踏,并将挫败感迅速传播至其他单位。
在混乱中肆意砍杀的元军骑兵
有鉴于此,原先只在南岸据守的元朝汉军,也纷纷追随主帅的步伐渡河进攻。尽管他们也多用弓弩作战,却同样是经历过大浪淘沙的末世幸运儿。所以对首领异常忠臣,见不得领军人被孤身围困于敌阵,更不会因武器限制而怯懦不前。于是,原本仅为局部溃散的南宋军队,便在他们实现抢滩后进一步发展为全盘崩溃。超过半数士兵尚未有条件进行射击,就稀里糊涂的死于乱局之中。好在此处距离后方的扬州不远,才让主帅姜才能和余下的10000多人仓促躲入城中避难。
元朝的军事优势 离不开大量色目雇佣兵与汉军世候加盟
正是由于这次场面尴尬的杨子桥之战,让淮东的宋军精锐无法南下增援。此后的多伦重兵突围,全都以相似的情况无功而返。元军主力则在渡江后从容推进,将最后一支选择顽抗的南宋官军歼灭在常州城下,迫使无兵可用的偏安朝廷向自己开门迎降。纵使北岸尚有数万名残部和李庭芝在苦苦支撑,也已经无法对大局产生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