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立带有不少偶然因素。
在夏朝建立之前,天下诸侯万邦林立,而唐尧、虞舜部落先后凭借实力成为天下共主,彼时的夏后氏还只是崇山一带众多方国中的一个,实力并不突出。
然而,公元前21世纪左右的一场世纪大洪水,让善于治水的夏后氏首领走上了历史舞台。经过鲧、禹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加之气候转入温暖期的客观条件好转,华夏部族终于完成了治理洪水的壮举。
正是在修筑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大禹取得了统一的人、财、物调配权,建立了居于全社会之上的领导中枢,成为控制农业生产命脉的关键“人物”,于是国家的雏形—夏朝的建立也就顺利成章了。
就在完成治水之后,大禹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合诸侯于涂山”,据《左传》记载,这次会盟“执玉帛者万国”,“万”是个虚词,意味着前来参加会盟的诸侯数量非常多。
涂山在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这里考古发现了龙山时期的大型祭祀台基、燎祭坑、临时住宅等遗迹,证实了文献所言不虚。大禹之所以选择涂山举行会盟,是借盟友涂山国(禹娶涂山女)之力,向天下宣布自己成为了继舜帝之后的新一代共主。
而大禹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杀防风氏,这也是大禹完成治水之后所杀的第一个人。
防风氏是谁呢?防风氏又名“汪芒氏”,是一位治水能人,曾是上古时期辅佐大禹完成治水的功臣。先夏之时常常将部落与部落首领混淆指代,所以,防风氏的背后其实是防风国,一个有着丰富治水经验的方国。
那么大禹为什么要杀防风氏?
《国语》曾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考证:“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同样记述这件事的还有《韩非子》和《史记》“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在所有传世文献中,关于防风氏被杀的理由都十分统一:开会迟到。在尚未建立君主集权制的先夏时期,仅仅因为未能及时赶到会盟就杀掉对方国君,这个理由不仅牵强,而且很容易激化矛盾,引发与防风国的战争。
《史记·五帝本纪》曾对尧舜禹时期的天下格局作如是论述:“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共工、驩兜、三苗曾被列为“四凶”,在被华夏集团击败后,尚且只是流放处置,而防风氏仅仅是迟到就要遭受极刑,这种不公正的处置方式不免让人产生一个疑问:大禹究竟为什么非要杀掉这位治水的功臣防风氏?
这就不得不从防风氏背后的防风国开始说起。
大禹时期的防风国在封嵎之山,也就是如今的浙江湖州、杭州一带,根据杭州府志和安吉、余杭县志“防风氏国在焉”的记载估算,防风国的疆域大体囊括了安吉、余杭、于潜、长兴等多县。
后来,考古工作者在杭州一带发现了举世瞩目的良渚文化遗址,根据热释光和碳14的绝对测年数据显示,良渚文化彻底消亡的时间下限刚好承接夏朝建立的时间上限,而良渚文化的中心位于杭州市的余杭区,地望上居然也与古防风国十分吻合。
不仅如此,良渚考古发现的古代水利系统,出土的大宗玉琮、玉璧、玉瑗、玉璜却没有青铜器,普遍的鸟崇拜等等发现,也与传世文献“防风常到湖岛,以玉器换取青铜器”、以鸟为图腾、善治水相佐证。此后的数千年里,吴越地区始终流传有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的习俗。
显然,文献记载中的防风国,就是考古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存,或者可以说防风国是良渚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主要部落。防风氏被大禹杀掉后,辉煌一时的良渚文明彻底走向了终结。著名历史学家夏星南先生认为“防风国的覆灭是良渚文化突然消失的最直接的原因”。
大禹杀防风氏,“会盟迟到”不过是借口而已,其背后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即大禹为首的夷夏联合体与防风氏为首的良渚古国之间的矛盾。
到底什么矛盾呢?
2016年,考古工作者在位于江苏兴化、东台的蒋庄遗址中意外发现了一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在不足500平方米的墓区内,居然聚集了300座墓葬,在已发掘的墓葬中,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战斗痕迹。
M35号墓墓主右肢肱骨发现致命砍痕,M39号墓主致命伤则在右腿股骨,M277号墓墓主左膝和右股骨各有一条7毫米深的砍痕。而M158号墓中随葬了六个头骨,头骨侧门齿都被拔掉且牙槽完全闭合,说明随葬的头骨来自北方大汶口文化。
这些伤痕累累的尸骨表明,彼时的良渚古国和北方的部落爆发了激烈冲突。
不仅如此,在更偏北的靠近山东省界的新沂市,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发现了另一处良渚中期稍晚文化遗存—花厅遗址,同样存在大量人殉现象。通过对出土的良渚式陶器的矿料来源检测,发现这些随葬的良渚陶器的陶土均来自良渚文化区,而非就地取材(说明不是制陶工艺北传的结果)。
可见,良渚古国不仅在江淮一带与北方诸国爆发战争,而且一度北上攻入了东夷区域,甚至就连华夏集团的统治腹地郑州西山古城都被横扫。
发生在大禹时代数百年前的这场改天换地大战,让华夏集团记忆犹新。只不过,气候突变引发的大洪灾让夷夏良渚不得不先搁置纷争,共同应对天灾。
而在水患了结之后,急于建立威权统治的大禹,自然会首先将刀砍向这个具有超强实力,一度给华夏集团带来巨大威胁的防风国。
彼时的防风国在遭遇气温骤降,农业带北移等诸多不利局面下,实力大损,辉煌一时的良渚文明正处于晚期病入膏肓的虚弱状态,在这一背景下,大禹借口会盟杀掉防风氏,颇有点“趁你病要你命”的味道。
不过,防风氏虽死,大禹依然对吴越一带极不放心,《史记·夏本纪》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大禹最终死在了巡狩防风氏故地的路上。
禹死后,夏启又借机杀掉了另一位治水能臣伯益,于是,家天下的夏朝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