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金国之间的战争,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恨,更是尊严之战。北宋时期的靖康之耻,一直是横梗在国人之间的伤痛,更何况是北宋延续下来的南宋。于金国而言,曾经的手下败将割据着最富饶的地区,怎么样都想要将这些富饶和安稳的生活夺回来。所以,战争不可避免,也无法和谈。
金国虎视眈眈,也做好了南侵的准备。宋高宗不甘示弱,立马立赵瑗为皇子,做好退位抗金的准备。此外,他还派出叶义问出使金国,名为出使,实为打探情报。叶义问带来的情报不容乐观,金军已经做好准备南侵,同时加固了其领域内的防御,坚不可摧。
此时南宋朝廷内部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左相汤思退坚定地反对打仗。汤思退曾经参与秦桧的事情,宋高宗最终决定将其免官。这场战役避无可避,与其让抗战派扰乱军心,不如直接让其消失在眼前。同年四月,金国派遣使者来宋,名为出使,实为挑衅。战争的端倪初现,此时的时间是绍兴31年。
宋高宗做下详细抗金安排,无奈南宋群臣已经被吓破了胆子,力主逃跑。危难时刻,陈康伯代表大学生发言,“今日之事,有进无退”,直接阻断众人退却心理。此后,他参与了布防,以一届书生之身份,详细重用各类大臣。宋高宗听取其建议,安排了四路准备抗战。
无奈,金军的威名自北宋便如雷贯耳,一个月的时间,南宋居然不战而败,不得不退到采石。采石前有大河,背靠大海。群臣力主宋高宗逃海远去,被陈康伯等人拦下。此后,宋高宗不得不亲自上战场,来了一场“亲征”。当然,与其说亲征,不如说当了一个吉祥物,真正的主意,还是陈康伯在拿。
与此同时,南宋残军与金国大军于采石大战。南宋军队为守,而金军为攻,天时为那条波涛汹涌的河。此时的南宋残军不过1.8万,而金国足足有五十万大军追击而来。好在,还有河。有河为天险,这一场战役的实力悬殊才不会太大。此时的叶义问也赶到了前线,虞允文为主帅,全权负责本次战役。
退无可退,京城有陈康伯负责,专门稳定宋高宗的内心,而前线则有叶义问出谋划策,外加虞允文老谋深算。这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1.8万对50万大军,最终以50万大军败退为结局。金军完颜亮大怒,不死不休,最后死于金国的内乱之中。金国遁走,南宋的政权就此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