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朱元璋与其他的皇帝出身都不一样,他的父亲并不是什么黄金贵族,也不是皇帝,他的祖上也没有人入朝做官,朱元璋是一介平民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王朝。这与朱元璋开阔的视野以及广阔的志向是分不开的,朱元璋是一个善于发掘人才的人。
当年朱元璋所在的家乡
遭遇了旱灾
,粮食可谓
是颗粒无收
,到了第二年又爆发了
蝗灾和瘟疫
,这让当地的百姓无法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于是就选择
背井离乡
,到其他地方逃难,朱元璋的父母都因为得了瘟疫去世了,家中只剩下了二哥,大嫂以及侄儿这三位亲人,当时家里实在是贫穷,剩下的钱只够买几口棺材,将
去世的亲人埋葬
。
处理好家人的后事之后,朱元璋就选择与他们分离,独自外出讨生活,他曾经给地主放过牛,也做过杂工,是一个踏实肯干的人。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选择投奔寺庙,做了一名行童,剃发为僧之后,朱元璋在寺庙做着一些杂活,每天扫地,洗衣做饭,有时候还要受到老和尚的责备,虽然日子过得苦了一些,但是朱元璋也能够填饱肚子。
只是后来,当地也闹了饥荒,百姓们都
流离失所
,吃不上饭,和尚是依靠着人们平日里烧香念佛,打上一些
香油钱度日的
,自从闹了饥荒之后,寺庙也
得不到供奉了
。于是,和尚就纷纷离开了寺庙,朱元璋离开寺庙之时,
只有17岁
,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
流浪生活。
在流浪中,他走遍了多个城市,看到了不一样的风光,眼界也开阔了,接触到了不同的人。三年的流浪生活,对于朱元璋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三年才让朱元璋有了志向,有了前进的目标,开阔了眼界。
而且当时的皇上非常的昏庸,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再加上持续几年的
天灾人祸
,让百姓人流离失所,不到安宁,这使得人民不愿意在效忠于当朝皇上。在流浪后,朱元璋也体会到了
人间的疾苦
,于是他也加入了军队,开始
反抗朝廷
。
朱元璋在军队里表现优秀,身先士卒,英勇无比,郭子兴非常的看好朱元璋,他将朱元璋看成自己的心腹,什么事情都与朱元璋商讨,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在路途之中结识了李善长,李善长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是一个颇有远见之人,当时李善长劝说朱元璋,只要是善于用人,不乱杀人,就能够保天下太平,朱元璋也觉得李善长的话,颇为正确。
于是朱元璋就留下了李善长,让他待在自己身边,为自己
出谋划策。
后来朱元璋又
结识了刘伯温
,也就是刘基。刘伯温是一个人才,只是他的前半生都没有得到重用,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隐退,后来也是
辅佐朱元璋打下了天下
,他是朱元璋身边的谋臣,朱元璋也十分信任他,这就是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朱元璋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他知道,笼络读书人对他十分有利,于是他对待读书人十分的尊重,朱元璋是一位仁德的皇帝,他个人没有什么才华,但是他善于发现人才,让人才为他所用。他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他曾向儒生唐仲实寻求前朝明君们的平天下之道,学习那些皇帝的优点。
朱元璋很想有一个太平盛世,这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他不想让自己的百姓流离失所,四处流浪,这不仅伤了民心,也不利于自己政权的稳固,朱元璋在位之时,一直都在寻求,
天下太平稳定。
直到国家稳定之后,朱元璋才想到了自己,他打算给自己
盖一座坟墓
,古代皇帝的思想与现在的人是有所不同的,他怕自己万一有个闪失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于是在生前都会为自己修建一座宏伟的坟墓,让自己
死后栖身。
可是修建坟墓就需要守墓人,他的坟墓一定是非常的豪华,所以守墓人必须能够打仗保卫坟墓,又能够做一做杂活,锄草喂马。这些都是守墓人的工作,然而找到这样一批人并不容易,他们既需要有武力保护坟墓,又需要干一些杂活,身份高贵的人不愿意担任这些工作,这让朱元璋犯了愁。
朱元璋在微服私访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人,他问了这些老农一些问题,老农的回答令朱元璋十分满意,接着,朱元璋就问老农姓什么?老农立刻回答朱元璋,自己叫董茂。
朱元璋听后立刻让他不要当一个农民了,给他介绍了一个好差事,去当朱元璋当守墓人,朱元璋之所以会选择这个人,是因为他的姓氏董。
董这个字是由“千”,“里”,“草”三部分组成,而且此人具有养马的经验,想要培养出来千里马,必不可少的就是优渥的草料,朱元璋认为此人十分合适,朱元璋的眼光地确很好,董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十分尽职尽责,而且他也是一个老实踏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