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享国三百一十九年。有不少史学家认为,就是这个存在三百一十九年的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宋朝之后开始失去了血性,一碰到外敌,首先想到的是求和。檀渊之盟、海上之盟,乃至于南京条约等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求和的结果是一败再败。
偶尔有能征善战的,不是败于敌人之手,反是败于自己人之手。比如说岳飞、韩世忠、袁崇焕、林则徐等人,也开始大规模出现汉奸,这里的汉奸同时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出卖汉族利益的叛徒,一个背叛投敌罪无可赦之人,吴三桂、孔有德、汪精卫、周佛海等等。
其次汉朝之前蛮夷异族入侵中原,大多被打了回去,匈奴、突厥这些强大过的从来没有占领过中原。宋朝之后,蛮夷异族入侵中原,总是能彻底征服。这不免让人有些纳闷,明明宋朝开始出现火枪等武器了,为何还是落得如此地步呢?
思想的束缚
就文化来讲,宋朝的文化是极度繁华的,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话来讲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可文化的繁华并不代表思想,宋之后,是思想束缚的开始。宋朝儒家文明的复兴是由程朱倡导理学开始,它的基本精神是内向、保守,而程朱理学又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
这便造成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取自儒家经典的注释,这一结果的盛行逐渐扼杀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自由思想、自由思考成为不可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曾做过一个比较:朱熹对中国儒教世界的影响,可与托马斯.阿奎那对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影响相比。更简单来说便是,原先的读书人,成了不知变通、死读书的“书呆子”。
要地的丢失
宋朝在开疆辟土方面很弱,赵光义曾想从游牧民族手里收复北京和长城之间的领土,也就是燕云十六州。这块地此前在石敬瑭自立的时候,作为交换条件给了契丹,令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它历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王朝保护农业区,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隋炀帝三次用兵高句丽,都是以涿郡为基地,长城和五关又构成坚不可摧的人工防线。
有燕云十六州在,游牧民族出于自身政权制度、文化制度等限制,只会是要么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彻底击垮。燕云十六州丢了之后一切都变了,中原王朝不仅失了北方的门户,还少了一个提供强大财力支持和兵源补给的宝地。但赵匡胤收复失败了,此后宋统治者放弃了收复,甚至每年给游牧民族变相地纳贡。
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使得游牧民族入侵格外容易,到最后彻底丢了江山。另一头河西走廊也丢了,燕云十六州是门户,河西走廊同样是。它是中原与外界的联系所在,失去它,就意味着宋朝不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事实上后来的明清也没能吸收外来文化,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法孤立产生,孤立的结果便是落后。
宋以及元时期,游牧民族大肆发展,吸收汉人的经验和技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便已经发生了变化。至少不同于此前的匈奴和突厥。也就更难对付,明朝虽然收回了燕云十六州。并加以巩固,此后一直到明朝灭亡,燕云十六州都没有再丢。但明朝依然无法抵抗日益强大的游牧民族,宋朝以后,都必须要花最大的力气来对付游牧民族。
明又不幸的接二连三的发生灾荒,于是乎当明内部开始崩溃的时候,满清轻而易举的征服中原。
参考资料:《宋史》、《明史》